(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河南 安陽 455000)
縱觀中國教育發展階段,從古至今,體育教育都是為教育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關體育教育的形成發展歷史和教育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與發展。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階段學生的體育課堂名存實亡,大部分被教師占用或體育課成為自習課,這種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學生只有迫不得已接受學校安排,課外活動以及鍛煉時間被大大縮減,校方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使得體育課只停留在課表上,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以及鍛煉身體的時間較少。高中生在面臨如此高壓的狀況下不進行身體鍛煉,不僅不利于壓力的釋放,也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發展。心理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活動能量分為外向和內向兩種,必須要達到二者的均衡狀態才能保持人的身心健康,而只著重于內向活動則不利于情緒的宣泄和情緒的穩定。因此,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僅是解決社會現狀的要求,也是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終身體育意識源于終身教育思想,是在20世紀90年代誕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指基于個體強大內在驅動力,無需外界條件的監督以及制度的制約,個體自動自愿的進行身體鍛煉的一種觀念。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要從學生愛好出發,將體育與學生的愛好和喜愛結合,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訓練和鍛煉,使得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樂趣和放松,而不僅僅是任務的完成。利用此種鍛煉新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熱愛。終身體育意識有持久性、自動性、自發性和終身性的特點。體育教學應當將終身體育意識深入貫徹學生的理念當中,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和課余時間能夠自主的進行鍛煉,將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作為終身信念。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最核心的入手點是激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教育手段應當以強化表揚為主,以懲罰為輔;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首先能夠提高學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學生通過持續的體育鍛煉將內在的能量釋放到外界,從而使得學生的活動指向由內在指向外界,從而能夠極大地避免自殘自殺等現象的出現。此外,持續性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釋放學生的壓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的不良情緒和負面情緒能夠得到及時的排解,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正向的生活能量。其次,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學生在持續性的體育鍛煉過程中能夠形成有規律性的體育運動,而科學表明有規律性的體育運動能夠提升個體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從而能夠有效解決學生拖延的癥狀。而良好的自控和自律能力是推向個體走向成功的重要核心因素。提升學生的自律和自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延遲滿足的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目前的努力對未來生活的重要性,從學生內在需求出發,作為提升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因此,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進步與發展,從而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
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引起了有關教育領域內其相關工作人員的廣泛探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要從幼兒做起,培養新一代兒童的終身體育理念,體育鍛煉從小做起,培養兒童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下有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探究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和公共性,但體育教師在具體的操作和應用的過程中也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校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修改,靈活的應用和操作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能夠推進終身體育意識深入學生理念。
有關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主要從選取合理教材,強化理論教育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兩方面進行。在傳統的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通過戶外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生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動作的規范性以及注意事項和安全措施等都較為匱乏,因此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強理論教育的比重,拓寬有關體育知識的領域,比如急救知識和自救知識等。教學素材的選取在具有針對性的同時,也應當具有多樣性和廣泛性。在保證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之上選擇具有側重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教師也可以針對教材進行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層次和領域。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訓練能夠更加有效,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注意訓練的要點。這類似于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將注意力著重放在動作難度和對學生身體機能要求較高的運動訓練上,通過有側重性的教學,使得學生的體育活動安排更加高效和科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最核心的關鍵點,學生在強大興趣的驅動下能夠自主的進行體育鍛煉,從而終身體育的意識也會深入貫徹到學生的腦海當中。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主要從性別差異入手,教師可以通過國家運動員的相關視頻和材料激勵學生進行運動,讓學生了解體育的發展歷史和狀況以及體育本身的魅力。針對男生和女生可以使之不同的吸引策略,對男生可以展示有關馬拉松、籃球、足球等相關的運動,而對女生可以展示體育芭蕾、瑜伽、滑冰等。從性別角度激發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熱愛,也能夠讓不同的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女生能夠充分利用本身的柔韌度進行身體塑形,而男生則可利用本身的體耐力進行體育長跑。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應當營造開放型的教育模式。開放型的教育深入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注重于營造和打造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以輕松愉悅的氛圍和平等的姿態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放權,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索,傾聽學生的意見,讓師生關系打破傳統規則,學生與教師能夠成為良師益友。除此之外,有關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機制和考核機制也應當不斷進行調整,突破傳統行分數制的限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等,從而使得成績的評定不再單元化,在貫徹評定基本原則的基礎之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的努力和付出,從而使得體育教學更加具有民主特色和公平特色。
提升學生對終身體育教育的認知可以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想引導,同時也要注重環境的塑造。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形成對于終身體育的正確認知,讓學生意識到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身體鍛煉,才能夠使得身體維持較好的身體狀態,同時通過持續性的運動也能夠有效的提升身體機能和生命力。此外也要讓學生明確的認知到,通過長期的身體鍛煉能夠排解負面情緒,釋放壓力,能夠有效地減少情緒低潮期對個體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同時,通過鍛煉能夠及時的治愈不良情緒,讓個體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情緒狀態。因此,通過提升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的認知能夠有效的深入貫徹終身體育的觀念。除此之外,提升學生對于終身體育意識的認知也應當注重營造良好的運動校園氣氛,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樂趣,為學生組織各種體育競賽的活動,將體育鍛煉成為校園特色,充分利用學生鏡像自我的功能提升學生的榮譽感,這極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此外,學生在體育活動和比賽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友誼以及身體素質的提升,具有相同愛好的同學和朋友也能夠提升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頻率和次數,從而也有利于學生不斷進行持續性的體育鍛煉。
促進體育教學三要素的完善與改進主要包括教具、教法和教師這三個核心要素。教具主要是指體育器材以及相關的教學工具或者是體育場地和操場。促進教具質量的提升能夠推進體育活動有效地進行,為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教具質量的提升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教育屬于公共事業,每個學校的各個方面教育支出國家會予以一定的資費補助,此外,社會層面的捐助也是學校資金的來源之一。教法主要是指教育方法的進步與改善,教師在針對不同的學生特色以及根據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改變調整相應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師個人的魅力,同時輔之以先進化的教學手段,從而促進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增加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興趣。教師是推進終身體育意識深入學生腦海的關鍵要素,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力,掌握各種相關器材的使用方式,使用要領以及各種動作的示范模式,同時基于不斷增長的教學年齡進行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找出一套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在本文的闡述中主要從終身體育意識的內涵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三方面進行詳細的解釋。在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下,社會需求不僅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于人才的身體素質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和自身健康發展,深入貫徹終身體育意識的理念是極其重要的。在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的前提之下讓學生能夠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觀念,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持續性的運動鍛煉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悟到運動帶來的好處以及運動本身的力量,從而形成螺旋式的良性循環,推進學生的不斷前進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