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旸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黨的十九大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人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自覺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建設全過程,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和概括,從國家、社會和個人3個層面具體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意識形態領域競爭激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如何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怎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內化為他們的理念、思想,外化為行為,根本方法在于教育引導,教育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效果。
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的價值觀還處于動態的、不穩定狀態,成長過程中會迷惘、彷徨、矛盾和困惑,這是正常現象,他們渴望獲得正確的引導,迫切需要教師給予幫助。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在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其明辨是非,提高認知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和熏陶作用,堅守校園主陣地,致力于校風、學風、校園文化、校園精神等方面建設,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凈化心靈,提高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提升思想境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日常行為規則相結合,與學生的成人成才相聯系。結合現實場景和身邊的感人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通過感知、領悟和實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知識體系轉變為情感體系,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利用好課堂,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解,同時結合社會發展形勢、政策,結合國內外時事熱點,客觀分析,正確引導,對當今社會存在的各種現象和文化思潮進行理性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它們,從理論方面把握復雜的社會現象,傳播正能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是說教,不是枯燥的傳播和灌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結合學生自身特點,緊跟學生思想動態,著力于道德情感培養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制定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提高學生參與度與自我管理能力。
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模式,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管理人員、輔導員等在學生價值觀培育和成長成才方面的引導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打造一支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高尚的教師隊伍,這是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性的關鍵。
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必不可少。高職院校學生應具備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成人成才意識,主動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修養與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歌德說:“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學習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就是提升修養的過程,就是不斷進步的過程。潛力無窮,價值無限,一個人能否發掘潛力,能否發揮價值,源泉在于學習。學習之路漫長又艱苦,學生必須持之以恒,勤奮刻苦。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搭建學生成長平臺,開展系列主題德育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及志愿服務、社區實踐、生產實習等社會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培養學生仁心大愛、無私奉獻精神,使學生意識到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才是青年大學生成長的正確道路。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人都生存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決定了其將來在社會生存和發展狀況。隨著精細的社會分工,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交往越來越多,集體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學會與他人相處、合作,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正確處理各種問題,化解各類矛盾,通過團隊合作,實現自我價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方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其不可替代的地域優勢和近距離的“親和力”,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優質教育資源,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鮮明的地域特色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筑了堅實的人文根基。
開展區域文化教育,必須挖掘并利用那些凝聚地域精神的歷史遺跡、文物、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和杰出人物等教育資源,向學生介紹其歷史底蘊、地域特點、民族特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流傳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質,讓學生切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利用地方文化豐富的形式和內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地方特色文化涵蓋民間文化、傳統文學、傳統技藝、風俗節慶活動等內容,相較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等,其強調觀賞性、演繹性、實踐性、互動性、可操作性。利用地方特色文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關注度、參與度。借助地方文化平臺,舉辦主題活動、討論會和成果分享會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各項實踐活動,提高教育效率。
新興媒體以其便捷性、實時性吸引學生,占據學生大量課余時間。借助網絡媒體,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新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生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開通官方微博,申請微信公眾號,創建QQ群、BBs論壇等,使學生學習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獲取相關信息,展開討論,使網絡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空間、新領域。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教育形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
做好先進事跡宣講、主題活動介紹等宣傳工作,講好身邊故事,發出社會好聲音,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旋律,創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利用網絡這塊重要的陣地,創新工作方法,讓大學生受到熏陶,從而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得到保障。
新媒體平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要指導學生對新媒體中的信息進行篩選。可以舉辦專題講座,師生就新媒體信息相關專題進行討論,提高學生信息鑒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