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工商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力量素質一直以來都是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什么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力量素質。游泳是一項力量素質占據主導地位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力量素質是其完成技術動作以及提升運動成績的關鍵素質。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出發,力量的內涵和外延都有不同的界定。要想我國的游泳競技水平躋身世界一流行列,在游泳訓練的科學化進程中,教練員和研究者們需要高度重視對運動員力量訓練理論的充實以及對訓練方法的創新。
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教練員和研究員對美國、澳大利亞等世界游泳強國的訓練方法與手段進行了研究和學習,特別是以美國名將菲爾普斯為代表的歐美運動員。從國、內外游泳運動員身體形態的差異來看,與早前相比國外游泳運動員的大塊肌群的形態相對有所減少,相反之,他們軀干部位的深層小肌群有所增加。于是,我國科研人員對游泳運動員核心力量和核心穩定性訓練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眾多學者認為:相對于傳統關注的游泳運動員腹直肌和背肌等大肌群的力量訓練,如今則應注重游泳運動員髖關節、核心部位等深層肌肉和小肌群的力量訓練。對游泳運動員的力量訓練進行不斷探索和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專家和教練員的研究訓練計劃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游泳項目的特征要求運動員在水中要保持相對身體平衡,從而盡可能減少波動,同時還要求運動員全身要協同用力,以此獲得最大的前進速度。游泳運動員的軀干協調工作能力對其技能的發展影響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因此,在游泳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中,極其有必要通過切實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和手段,以提升運動員身體的協調性及穩定性。
根據力量的功能和作用不同,王保成教授對力量種類進行總結后,將其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類型一:基礎力量和相應力量,是根據力量訓練階段和作用的不同來劃分;類型二:一般力量、專項力量、全面專項力量,是根據力量與專項的關系的不同來劃分;類型三:靜力性力量、動力性力量、沖擊反應性力量,是根據力量的性質不同來劃分;類型四: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是根據力量在訓練學中的作用不同來劃分;類型五:相對力量、絕對力量,是根據力量與體重的關系來劃分;類型六:離心收縮力量、向心收縮力量、等長收縮力量、超等長收縮力量,是根據肌肉收縮方式的不同來劃分。
學者呂季東、余繼英等對專項力量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他們將力量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類型一:向心收縮力量、離心收縮力量、等長收縮力量、等動收縮力量、拉長一縮短周期力量,是根據肌肉收縮形式的不同來劃分;類型二:相對力量、絕對力量,是根據力量與體重的關系來劃分;類型三:一般力量和專項力量,是根據力量與專項關系的不同來劃分;類型四: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是根據力量的表現形式不同來劃分。
當前很多教科書上對力量素質的分類仍然引用的是上述傳統分類方法,且被體育界廣泛接受,但目前看來傳統的力量分類在運動訓練實踐方面還存在很多缺陷。近幾年,隨著體育界的專家們對力量訓練認識的不斷深切,國內學者們對力量訓練的相關研究也是不斷除舊布新。眾多學者們都提出了新的研究結果和研究理念,并應用在各類運動項目力量訓練的實踐中,為我國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力量訓練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指導、實踐意義。
根據文獻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研究學者主要從功能性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以及四肢力量訓練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功能性力量主要包括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兩個方面內容,依據運動員的專項技術動作特點差異,功能性力量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表現形式也有許多不同。
水中雙人抗阻練習是一種在水中進行的功能性力量訓練方法。與傳統的陸上力量訓練相比,水中抗阻力練習可直接在水中進行力量訓練,從而有效避免較長時間的水陸轉換練習。學者黃秀鳳的研究結果表明,水中雙人抗阻練習對游泳運動員肌肉力量耐力的發展和運動技能的提高有顯著效果,通過合理的訓練計劃,它可以提高游泳運動員力量耐力,從而有效的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成績。
振動力量的訓練強度恰好是一種大小兼而有之的加載方式。在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練習中,振動力量訓練法不僅是提升運動員的訓練強度的有效途徑,而且可以提取其原有強度下所形成的穩定技術動作的記憶痕跡點,這正是振動力量訓練法最大的優勢所在。王志軍、周正榮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經過長期振動力量訓練后,與對照組運動員相比,實驗組運動員在轉身爆發力這一研究指標的增幅具有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游泳運動員經過振動力量訓練后,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爆發力,從而加強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出發及轉身效果。
核心力量訓練是深層的穩定肌群和表層的運動肌群同時兼顧的一種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在水中游行時,運動員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四肢動作對水的作用力,而運動員所受阻力主要是身體軀干的自重力。因此,運動員在游泳時想要減小水中阻力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身體姿勢。而身體核心力量就是游泳運動員在做游泳動作時,雙臂和腿部力量主要力量來源。
學者鮑杰認為,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改善游泳運動員身體控制能力,增強運動員核心部位力量,優化和增加運動員劃水動作姿勢、劃水動作效果。與傳統力量訓練相比,核心力量訓練可以顯著的提高游泳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
學者趙洪民等研究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在游泳運動員增強軀干控制力、維持高平身體姿勢、降低呼吸頻率、減少身體轉動與起伏幅度等技術動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懸吊訓練也是增強游泳運動員核心肌群以及穩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進行懸吊運動練習時,運動員需要身處于懸吊繩索上,并且在高度不穩定的狀態下完成各種力量練習。實驗研究表明,常規陸上力量訓練結合懸吊訓練對游泳運動員各種泳姿成績有,中長距離400m自由泳、自由泳滾翻式轉身速度、蹲踞式出發速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泳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運動員力量發展的均衡性、整體性。不能一味的重視游泳運動員的核心肌群力量,而忽視其他身體部位的力量練習,導致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發展失衡。與此同時,應針對每位運動員自身力量素質存在的不足,可以開展一些專門的水、陸專項力量訓練,來彌補其他弱項力量素質,以全面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能力,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以提升游泳運動員的運動技能水平。
傳統意義上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合稱就是四肢力量,也就是由我們身體的上、下肢的肌肉收縮時所共同作用的力量。
PNF訓練法是一種利用運動覺、姿勢感覺等刺激,由被動或主動助力協助完成,可以增強有關神經肌肉反應,促進相應肌肉收縮的鍛煉方法。學者鄧敏韜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PNF訓練法后,游泳專項學生在肩關節肌肉的爆發力、肌肉快速力量的做功能力兩個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實驗數據表也證實了,游泳專項學生的自由泳劃水成績的提高與其肩關節肌肉力量的增強有相關性。
彈力帶訓練方法也是目前針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肩部肌群爆發力和肌肉耐力訓練的常用方法之一。新興力量訓練方法對游泳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和發展專項技能有著促進作用,但是研究基本停留在表面,層次尚淺。因此,要求廣大學者和教練員在游泳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為我國游泳運動員科學訓練打好基礎,不斷提高經濟能力水平和運動成績。
對少兒游泳運動員進行力量素質練習時,教練員一定要根據其生理特點,按照運動員自身訓練水平、身體機能狀況以及訓練階段的差異,合理的安排少兒游泳運動員的訓練。切忌不能“拔苗助長”,避免采用運動量大、運動負荷強的訓練手段,以免少兒游泳運動員因過度訓練使其機體受到傷害,從而造成少兒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的縮短。
學者覃健軍提出,在少兒游泳運動員訓練中一定要遵循合理負荷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和個別對待原則三個方面原則。合理負荷的原則是指青少年身心狀態尚未發育成熟時,不可過多安排大負荷、大運動量的力量訓練,而是安排練習種類多、練習次數少、重復率高的力量訓練。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指青少年力量素質的提高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比如,開始可以先安排游戲、基本體操、熱身等練習,然后再進行機械、跳躍、負重等素質練習。個別對待原則是指應根據青少年運動員的個人實際情況、身心發展過程以及動作技能水平,合理而有效的安排各階段的力量訓練時間、強度和頻率。
(1)力量素質在游泳運動員身體素質中占據著主導的作用,這是由游泳項目特點所決定,因此必須重視發展游泳運動員的力量訓練;
(2)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將力量素質劃分為不同類型,傳統意義上的力量分類在運動訓練實踐方面還存在一定缺陷;
(3)游泳運動員力量訓練方法主要有:雙人抗阻力練習法、振動力量訓練法、懸吊訓練法、PNF訓練法等訓練方法;
(4)在少兒游泳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中,要遵循合理負荷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個別對待原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