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理工學院體育系 廣東 肇慶 526100)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多樣化趨勢發展,廣東省民辦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在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中也穩步前進。但由于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了廣東省民辦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現狀,針對調查呈現的結果,對數據進行整合處理,認真分析原因。本文從民辦高校開展體育文化建設的意義、民辦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現狀、以及廣東省民辦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發展對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條發展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借鑒。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對人才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民辦高校在近幾年來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向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性人才。社會對人才的界定已經不在單一的注重成績,當下更多的會關注一下個人綜合素質水平。體育教育學科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對此,體育文化建設對于民辦高校的各個方面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會對高校學生的今后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具有的意義主要在一下幾個方面體現:
高校培養人才不僅僅是重點培養理論技術較高的學生,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水平。由此可見,體育文化的發展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校園體育文化的廣泛發展有助于民辦高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會大大增長學生的自立自強,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在高校體育文化的影響下,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精神面貌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民辦高校在學生精神品質建設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簡單有效。在體育文化的推動下,高校內部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會大大提高。
眾所周知,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所處的環境狀況好壞之間會影響到自身綜合文化水平,也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狀況。高校校園體育教學將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的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十分重要,體育教學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例如,引導學生堅持長跑,有利于磨練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克服內心的阻力。高校學生的壓力比較大,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就會沮喪有一種挫敗感。經過高校體育的教育,通過學生不同的情緒起伏,學生心理逐步得到完善,對事物的認知更加具有情感色彩,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在體育文化的不斷熏陶下,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會得到較好轉變,有利于今后的健康發展。
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廣東省民辦高校的師資來源由三部分構成。65%是廣東省民辦高校的專職體育教師,主要是學校面向社會招聘的具有一定學歷的大學畢業生。20%是兼職教師,主要是來自公立高校的在職體育教師或碩博在讀生。15%是公立高校的退休教師,這一部分所占比例最少但卻是民辦高校師資組成的重要部分。通過對師資隊伍組成的了解,可以看出廣東省民辦高校師資力量的專業性不夠,人員流動大,不利于形成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占教師主體的專職體育教師學術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利用體育原理,鉆研理論知識。因此從教師角度來看,很難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氛圍。
民辦高校的經費匱乏幾乎是大家的共識,這也是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沒有國家經費的支持,民辦教育經費來源主要依靠于學生學費,股東投資及銀行貸款。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約70%的建設經費來源于學生繳納的各項學費,然而這些學費收入僅夠維持民辦學校的基礎運營,不能夠全方面覆蓋學生的綜合需求。而在這有限的經費之中能夠投入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去的則更是少之又少。這就導致了廣東省民辦高校出現體育硬件設施不全,體育文化建設水平低等問題。隨著國家對民辦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些學校也獲得了相應政策的支持,加大了對體育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但同時又增加了體育器材的維護經費。經費的匱乏嚴重制約著民辦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開展各項體育活動要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進行,以育人為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體育活動。以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理念宗旨,開展相應的體育實施、檢驗、測評等各項任務。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當前廣東省民辦高校的體育建設中缺乏科學的分級管理制度,大多數民辦高校沒有校級的體育運動委員會。深究其原因,民辦高校領導層對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辦學理念落后。因此導致體育經費被不斷縮減,體育管理工作缺乏規范性、組織性、科學性。
通過對廣東省很多高校的體育場地進行實地調研與考察,發現很多學校的體育比較設施陳舊,缺乏現代化體育場館,這些現象仍廣泛存在。眾所周知,安全的體育設施和場地是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雖然近幾年民辦高校對于體育場館建立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但是仍有很多體育場地缺乏合理的布局。與此同時少數民辦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陳舊,需要修繕或者換代,場館功能單一,信息化水平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體育教育是學生擁有強健體魄,健康運動觀念的重要保證,對學生收獲運動快樂的精神體驗和身體發展有著直接的教育作用。民辦高校的各級領導及教師隊伍首先要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要認識到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健全的體育規章制度是建設體育文化的有力保障,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持續良好發展的堅實基礎。在進行體育規章制度的制定時,要以符合國家文件的要求為前提,結合自身的辦學情況,制定出科學性規范性的規章制度。在此過程中要明確管理責任,責任到人。通過借鑒國內公辦高校長久有序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彌補自身在體育管理方面的不足。
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而專業過硬的師資力量則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從文化視角來看,教師無疑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因此擁有專業扎實優秀精干的教師隊伍是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廣東省民辦高校要在現有的師資基礎上,鼓勵專職教師進行體育活動的開發及體育理論知識的研究,通過建立鼓勵機制來推動教師隊伍的良性競爭,同時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專業培訓與思想考察。對于兼職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職業特長設計不同的體育課程,為體育文化建設增添特色。充分發揮輿論媒介等宣傳作用,加大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從各方面讓教師進行思想行動上的轉變,創建良好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鑒于當前廣東省民辦高校資金短缺,無法在體育建設中投入大量經費的情況。高校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挖掘地方特色,創建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一方面豐富了民辦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另一方面也向社會展示了民辦高校的蓬勃力量,有助于學校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比如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通過對日常教學的合理統籌,使體育活動能夠充分開展。學校還可以舉辦體育文化節,以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參與,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展示平臺。同時也可以承接各種大型賽事,在此過程中將體育精神與文化傳播相互結合,讓學生及社會各界感受到民辦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蓬勃生機。
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是有效開展體育課程教育的前提,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平臺,高校體育文化才可以得到更好發展。高校學生學業壓力比較大,可以充分利用體育活動,實現勞逸結合。由于民辦高校在體育場地的硬件設施上仍不夠完備,所以要想更好的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要提升場館的硬件設施,針對不同項目的體育活動要有合乎規則的大型場地,例如,打羽毛球,可以建立羽毛球場館;打乒乓球,可以安裝幾個乒乓球桌子等等。與此同時,廣東省各個民辦高校還應該注意加強體育場館設施修繕工作水平,保證學生的各項體育活動都能夠順利展開,從而為體育文化的不斷傳播提供平臺。除此之外,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民辦高校還注意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前提下保障信息化服務建設穩步運營,促進民辦高校體育文化的不斷建設。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正在穩步前進中不斷發展,盡管在發展過程中有著重重困難,但我們要認識到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要突破局限,創造更好平臺,需要民辦高校轉變思想觀念,完善規章制度,創建體育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