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雷小勇,鄭 興,賀冬秀,劉運美,喻翠云
(南華大學藥學院/湖南省分子靶標新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腫瘤微環境響應藥物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衡陽 421001)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創新已成為新時代國家和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高校作為培養造就高水平創新型后備人才的主要基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加強醫學教育、農林教育、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當前,許多高校正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而改革首要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其關鍵則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1-3]。
為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南華大學藥學院牽頭中南大學、中山大學、恒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等單位,于2016年正式獲批成立湖南省分子靶標新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并以此為依托成立了藥學創新實驗班。通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實行協同育人的聯合培養模式,期望實現藥學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4-8]。通過對2015級首屆藥學創新實驗班學生的培養和跟蹤監測,我們發現相比于普通藥學專業學生,創新實驗班學生在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普遍表現得更為優秀。但是在培養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部分課程設置不合理、創新平臺資源缺乏等,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藥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而改革勢在必行,而改革的首要任務就在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為突出我校人才培養特色與優勢,培養高水平創新型藥學人才,筆者對藥學創新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進行了探討。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等會議精神,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緊密圍繞國家、社會、行業發展需求和湖南省醫藥行業發展規劃,以藥學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為參照,按照本校“一基三實,一路三建”的發展思路,針對當前教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或難點,充分體現本校醫藥特色和優勢。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和突出問題為導向,科學定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促進高水平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
依照教育部最近公布的藥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根據學校最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結合湖南省分子靶標新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對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依托南華大學的醫學特色優勢,經過與本行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研討,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藥學創新實驗班的培養目標進行修改。定位為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化學及醫學基礎知識,掌握藥品研發、分析檢驗、藥品管理和臨床合理用藥等藥學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在藥物研發單位、醫院、醫藥院校、醫藥生產和流通企業、藥品檢驗和藥事管理等部門從事新藥研究開發、藥品質量控制、藥物制劑生產、醫藥營銷和醫院藥學管理等工作,醫學背景突出,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勤勉務實、甘于奉獻的高水平創新型高級專業人才。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直接關系到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在原有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我們根據專家、師生的反饋,圍繞新時期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目標,對藥學創新實驗班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對部分課程學分學時進行了調整,新增了一些專業課程。
目前,藥學創新實驗班的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3個類別。其中公共基礎課程主要面向學生進行通識和素質教育,傳授基本知識、規律和技能,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英語、計算機、創新創業類課程等。學科基礎課程主要傳授與藥學相關的化學、生物、醫學等學科基礎知識。為突出我校醫學優勢,開設了醫學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等醫學類課程;為培育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做好后續學業規劃,新增了藥學類專業導論和藥學前沿與進展等課程,并要求教授上課。專業課程包括專業核心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專業核心類課程包括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等,主要培養學生藥學專業基礎能力;專業類課程主要根據專業核心類課程實行模塊化設置,每一模塊包含多門相關選修課程,積極融入學科前沿和創新創業教育,以拓展知識面,實現個性化培養。
藥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科,因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是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在優化培養方案過程中,廣泛借鑒國內外同類院校的相關辦學經驗和教改成果,以培育學生科研實踐與創新能力為最終目標,以本校藥學專業特色為依托,調整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實踐教學平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在實踐課程設置上,依托學科優勢,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科研院所及附屬醫院等的合作,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增加創新性實踐環節和實踐教學比重,形成了課程實驗、生產實習、野外實習、畢業設計以及學科競賽和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的系統的實踐課程體系。依托教師的科研優勢增設開放性實驗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增設聯合培養實踐項目,并適當增加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教學比例,聯系社會、生產和研究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健全實踐育人機制。為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逐步搭建完善的由本科教學開放實驗室、藥學研究實驗室、各級科研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創新研究院和實習企業等組成的多層次遞進的創新開放實踐平臺。進一步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適當增加企業導師,建立科研創新小組,激勵學生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
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后續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依據藥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標準,通過深入調研、論證和分析,以藥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依據,組織修訂課程教學大綱與實踐教學大綱,明確了每門課程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的要求,確定了教學方法和考核標準。根據課程教學的特點,積極倡導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相融合的授課方式,實行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啟發式教學法,深化教學方式改革,逐漸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有針對性地建設若干門藥學核心課程的在線開放課程,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師生交流時間納入培養方案。注重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開設藥學前沿與進展、藥學類導論等課程,將學科前沿知識、科研進展和行業發展方向等引入課堂,減少教師課堂講授學時,增加學生研討學時,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評價方面,加強過程考核,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并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及教學要求合理探索科學的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人才培養方案是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其優化和修訂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在人才培養實踐中逐步完善。本次藥學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是在原有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多方調研和討論綜合得出的。新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必將在我校藥學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藥學高等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