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和世界競技水平的提高,對教練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教練員的知識結構成為研究重點趨向。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對訓練質量、比賽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階段多數教練員自身具備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競技運動的發展與需求,以及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練員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必定是復雜多元。當前我國對教練員的知識結構研究較多,但對于青少年教練員這一群體劃分并沒有進行特定研究,因此,本文針對青少年教練員這一群體的知識結構進行研究,旨在優化我國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體系。
王藝蘭通過對教練員知識需求、結構及培養進行研究后認為,我國教練員知識結構主要由默許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構成,知識結構存在領域單一、知識范圍狹窄、結構失衡等弊端。閆亞茹對我國教練員執教知識體系及執教能力進行研究指出,教練員執教知識分為一般執教知識和專項執教知識,我國教練員教育存在知識缺失、實踐缺乏以及培訓缺失等現狀。尹軍等人對我國部分項目優秀教練員知識結構進行研究,認為優秀教練員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專項知識、專項基礎知識、選材知識、醫療保健知識和輔助性知識,并提出從事不同運動項目的優秀教練員應具備以專項知識為主線,以相關知識(專項基礎知識、選材知識)為紐帶,以外圍知識(醫療保健知識、輔助性知識)為基礎。王巖針對社會足球青訓機構教練員專業素質進行調查,得出青訓機構教練員的知識素質主要由一般常識、專項知識、訓練學知識、專業教育知識、體育運動類知識構成,其中青少年教育及其成長規律是最需具備并熟練掌握的知識。徐建華指出教練員在成長歷程中,明晰的執教理念、較高的領導力水平、課程培訓的參加及自身的不斷學習是提升教練員執教能力的重要環節。
通過對前人的研究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得出,當前我國教練員的知識體系并不完善,存在知識結構失衡,專業知識較強、而基礎理論知識較差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相關學者也對教練員知識體系的完善與優化提供了相關策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主要站在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體系的視角進行研究分析。
教練員基礎理論知識是指一般性系統訓練的相應理論支撐,是形成體育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組成內容,能夠在訓練實踐過程中起著普遍指導意義。青少年教練員必須具備較多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有的放矢的用科學化方式去調控和組織訓練過程。通過分析研究得出,教練員的基礎理論是知識體系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包括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醫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法規、體育康復、體育管理學、體育社會學、競技運動史等指標。而當前我國青少年教練員多為退役運動員擔任,由此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還有較大缺陷,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保障青少年運動員快速成長的重要措施。
教練員專項知識是指與專項訓練內容有直接聯系的知識,是教練員執教的基礎。青少年教練員只有深刻的掌握一定的專項知識,才能起到有效的訓練效果。通過研究分析得出,教練員基礎專項知識主要包括專項訓練理論及方法、專項技戰術訓練、專項體能訓練與恢復、專項訓練過程的調控與效果評價、項目制勝規律、專項選材、反興奮劑條例、裁判知識、器材知識等主要指標。
青少年教練的本職工作就是采用科學化、專業化的手段最大化的培養青少年運動員人才,在根本上要求青少年教練員必須具備關于青少年運動員的多樣化知識能力,教練員在組織和實施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只有較好把握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運用科學化手段,才能實質性的推動青少年運動員內部機理。其次教練員作為青少年體育政策的最終執行者,對相關體育政策的實時了解與深入解讀尤為至關重要。青少年運動員招生優惠政策、參賽資格的規定、青少年運動員的侵權維護與法律保障等知識熟知是維護青少年運動員體育權益和人身利益的重要保證。同時,青少年教練員還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與管理能力,我國青少年運動員“學訓矛盾”是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困境問題,當教練員以合理的教學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將德育、智育、美育孕育于日常的生活、訓練和競賽之中,才能促使青少年運動員的文化素養與專業能力相匹配的均衡發展。因此,本文將青少年運動員生理特征、心理特征、青少年相關體育政策(主要包括侵權維護、競賽規則、招生優惠政策及參賽資格)、教育管理、科學訓練、科學選材六部分構成青少年特色板塊,獨立將青少年特色板塊知識指標納入青少年教練員知識體系中。
教練員的人際關系是指教練員在訓練、比賽、工作管理中能有效建立和維護與運動員、同行及上級行政領導等之間的合作關系。由于教練員的職業特殊性,在這里將青少年教練員的人際關系知識主要分為社會關系和運動隊關系兩方面知識,社會關系知識主要集中于父母、家人、政府、媒體、體育俱樂部、學校、項目協會、裁判、上級領導等。運動隊關系知識主要集中在溝通、共情和同情、傾聽和提問、特定情境下適宜的行為舉止、運動員與運動隊的教育和管理。其中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關系尤為重要,如今“教練員—運動員關系”已經不再僅僅被局限于指導訓練活動中,而是反映于生活、訓練、競賽等多方面,如何維護好與運動員的和諧關系成為了教練員人際關系處理的重中之重。
自我發展意識是競技體育教練員專業發展的內在核心動力,在提升自我職業責任感的同時,使自我知識結構保持不斷更新的良好狀態。青少年教練員正處在思維活躍、精力充沛的職業發展階段,自我發展知識也成為了青少年教練員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作者通過分析,將青少年教練員的自我發展知識主要分為外語、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語言組織與理解、哲學、思維邏輯、創新等六個指標。青少年教練員只有通過不斷探索自我發展的路徑,增強自我發展意識,擴充自我發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才能真正實現最大化的專業自由發展。利用自我發展意識有利于教練員職業發展的動態循環,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不斷發展。
目前我國青少年教練員培訓體系并未完善,政策傾斜力度較小,培訓質量與數量無法滿足青少年教練員人才隊伍建設需求。我國青少年教練員主要以各級體校的退役運動員和全國體育院?;蚓C合性院校的專業畢業生為主,年齡結構趨向年輕化、執教年限較短、綜合職業能力較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教練員的職業發展,因此,對青少年教練員課程培訓體系的完善與創新是保證教練員知識結構優化與職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師資與教材建設,吸納體育領域高水平優秀人才進入培訓師資隊伍,以高水平教練員進行實踐教學,以高學歷的專家學者進行基礎理論傳授。同時建立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健全青少年教練員參與培訓的激勵機制,增強參與培訓課程的積極性。針對青少年模塊化課程內容編制統一教材,并且開發線上線下雙向教學體系,擴展培訓多元化渠道等。建立青少年教練員參訓考核評價制度,確保高質量收獲效果。
教練員自主發展與管理意識是教練員專業發展的內部動力。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發展關鍵取決于教練員自身的專業精神對知識進行優化的意識,并且伴隨職業生涯的始終。青少年教練員通過飽滿的專業精神積極對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了解,完善自我知識結構中的缺陷,例如提高自我外語水平、學習多媒體新技術、強化自我語言能力等。對于提升訓練質量與職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建立整個組織的學習與共享氛圍,從而使個體的創新能力得到開發并創造整個群體的可持續發展。在知識經濟社會、終生學習發展理念下,建設學習型青少年教練員團隊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選擇。我國教練員知識結構的變現特征主要為,專業知識較強,但基礎理論知識缺乏,實踐與理論結合較差,知識結構失衡等。通過組建學習型教練團隊可以有效通過團結協作來實現高績效的知識獲取,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借助知識社群來建立青少年教練員相互交流分享的網絡平臺。在互聯網時代下,運用高效便捷的微博、社群等媒介,實現訓練與實踐中的即使交流與溝通,完善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體系。
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結構是執教能力的重要基礎與保障。目前我國教練員知識結構存在的失衡、缺失等現狀已經很難適應如今競技體育的發展。青少年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復雜多元的性質,需要國家、社會以及教練員群體不斷探尋知識結構的優化路徑,來確保我國競技體育有力的后備人才支撐,推動邁向體育強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