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二小學 邱露露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我國教育工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國家對教育工作更是推行了“五育”并舉的措施,將現有的教育工作內化,提升學生整體的品質,使學生熱愛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品質,為其人格塑造、品質的培養起到更多的指引,創新閱讀形式,改善閱讀行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與價值,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知識文化的熏陶。
課外閱讀的價值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使學生以自身的理解力去掌握相關內容。特別是課外閱讀的內容在行文藝術與思想價值中是帶有積極作用的,通過閱讀這些經典的內容,對于當前課堂所學是一種知識的補充。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論是鮮活的童話故事,還是經典的古文詩詞,都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學生在閱讀相關內容后,可以借助前人的思想改進自己思考問題的模式。同時,基于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閱讀,就可以在其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提升綜合素養。
1.引入課外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最為鮮明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他們現有的文化知識儲備較少,讓他們依靠自己進行課外閱讀并不現實。所以在現有的知識儲備中,教師應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課外閱讀,才能保證該活動的順利開展。
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教師可以引用這部電影,問學生相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哪吒嗎?”通過這樣的提問,借助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課外閱讀文本《哪吒鬧海》,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注重創新形式。課外閱讀的體裁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從傳統的課外讀物中脫穎出來,讓學生自己去搜尋喜歡的讀物。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課外閱讀活動開展的活力,讓學生真正從課外閱讀中找到樂趣,有所收獲。
如:在學習完《臥薪嘗膽》這篇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結合文中的故事情節,將勾踐的思想與行為靈活地表達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該故事內容的理解,而這樣的方式也是豐富課外知識的新形式。
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別》這篇內容后,教師可以輔助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示出另一首崔顥寫的《黃鶴樓》,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讓其他學生評選出最喜歡的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發出提問,讓他們解釋出來為什么喜歡其中的一首,說出好的理由。再將另一首的問題講述出來,激發學生再一次對該詩進行朗讀,調整情感,完成有關課外知識的再閱讀工作,從而收獲新的感悟。
3.注重營造氛圍。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課外閱讀,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開展一場詩歌朗誦比賽,選擇一些名人詩詞作品讓學生進行誦讀。通過激情澎湃的朗誦,激發學生對詩詞的熱愛。也可以豐富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讓學生借助于網絡完成有關知識內容的選擇。學生只有全面了解詩詞形成的背景故事,才能在朗誦中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更好地理解作品,與作品內容保持同頻狀態。
4.注重教師素養。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些引導,選擇一些健康、有益、活潑的內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豐富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教師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這樣學生在面對課外閱讀出現困難時,教師才能協助學生更好地破解其中的問題。所以,要求教師從自身的素養出發,努力提升自我,提升課外閱讀指導水平與綜合素養,才能在課外閱讀教育過程中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用責任與使命感強化語文教育工作。
小學語文不僅要做好學生知識內容的學習,還要強化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外閱讀內容的精髓,讓學生熱愛閱讀,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達成培養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