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白 楊
21世紀,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推進了教育現代化進程。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為基礎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挑戰。未來,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挑戰,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未來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應具備學習力、影響力、溝通力等三種發展力,以適應其角色的轉變,滿足國家和社會對其未來發展能力的要求。
學習力是指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以獲取和保持競爭優勢的狀態和過程的能力。學習力是學習的總量、質量、存量、流量和增量的綜合體現。教師的學習力不僅體現在個人的知識總量上,還體現在個人的知識增量上,即個人對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教師在提升知識增量的過程中,一定要勇敢地離開舒適區。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最內層為舒適區,中間層為學習區,最外層為恐慌區。人們處在不同區域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在舒適區內,人們對現狀會感到舒服,會覺得很放松,感受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很有安全感,不會主動付出太多的努力,并沒有強烈的欲望去尋求改變現狀;在學習區內,人們愿意去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不斷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區域;在恐慌區內,人們時常感到憂慮、恐懼,心理壓力巨大,出現不堪重負的情況。學習區恰好處于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三個區域的范圍會隨著教師學習情況的變化而動態變化。如果教師長時間處于舒適區,將會固步自封,導致舒適區的范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學習區、恐慌區所擠占,這樣舒適區的范圍就會縮小,學習區和恐慌區的范圍就會擴大。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為避免讓自己陷入職業恐慌,就應該勇敢地離開舒適區,謀求發展,主動進入學習區,甚至嘗試進入恐慌區,這才是其能夠長期保持愉悅狀態的保障。所以,教師要克服內心的恐懼,開拓思維和視野,充分激發個人潛能,掌握適應未來教學工作的新技能,使個人職業發展達到新的高度。如此,才能夠在未來真正面對各種棘手問題的時候,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影響力是指用一種別人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構成影響力的基礎主要包括強制性影響力和非強制性影響力。強制性影響力又被稱為權利性影響力,它主要來源于法律、習慣等。強制性影響力對人的影響帶有不可抗拒性、強迫性,它是通過外推力的方式發揮其作用。在這種方式作用下,強制性影響力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激勵是較為有限的。非強制性影響力又被稱為非權力性影響力,它主要來源于領導者個人的人格魅力,來源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賴。在本文中涉及的教師的影響力特指非強制性影響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影響力應當主要體現在品格、才能、知識、情感等多個方面。一方面,教師應當強化對學生行為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影響力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心理發生吸引、感染、導向、效仿等一系列變化,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扮演“教書匠”的角色,還要成為學生成長的領路人,要利用其影響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使學生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言傳身教勝于照本宣科,教師應當利用其影響力與學生共同構建尊重、敬佩等情感模式,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基礎教育領域并帶來挑戰的背景下,教師切忌放棄提升專業能力和擴大影響力的機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為教育夢想而執著追求的人,不僅要促進個人專業發展,還要充分利用個人的影響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教師個人的職業魅力才能夠真正得以展現,他才能夠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
溝通力是指一個人與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信息的能力。從表面上看,溝通力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能說會道的能力,但實際上它涵蓋了一個人從穿衣打扮到言行舉止等一切行為的能力。一個具有良好溝通力的人,可以將自身所熟知的專業知識進行傳播,并能夠給對方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教師是一個“走心”的職業,教師只有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夠真正影響學生。教師進入學生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就是溝通。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有時需要熱情、友善,有時需要詼諧、幽默,有時需要嚴肅、認真。而這些富于情感變化的溝通方式是人與人之間所特有的,不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所能輕易改變的,它是教師與學生長期相處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在師生溝通上,溝通質量遠比溝通次數更為重要。教師只有重視溝通質量,才能真正實現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有許多物理教師、化學教師、數學教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些教師平日不善言談,但卻能和學生融洽相處。盡管在語言表達上,這些教師不一定能說出富含哲理的話語,但是這些教師能夠用心和學生進行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溝通效果。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基礎教育領域并帶來挑戰的背景下,親和友善的溝通力將會對教師未來職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盡管面對面的溝通可能會被隔空交流所取代,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仍舊會繼續存在。溝通力的強弱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程度,從而影響著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和喜愛度。因此,教師只有加快培養親和友善的溝通力,才能在未來應對各種挑戰,妥善處理師生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
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挑戰,將會有一大批教師在新技術的影響下收獲成長,也將會有一部分教師因不能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而最終被時代淘汰。無論如何,提早規劃、提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筆者希望當新教育來臨時,教師們都能夠站在時代前沿,實現個人價值,并引導學生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