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印發了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力建設健身休閑運動等相關產業,打造一批具有獨特區域性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旅游產業帶。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下發了《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優先建設一批體育特點突出、產業集聚融合、文化氣息濃重、環境生態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特色體育特色小鎮自從提出,就得到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各級政府單位的廣泛響應,各地區紛紛推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特色小鎮。迄今為止,全國96個試點體育特色小鎮發展良好,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文化成就。2016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也相應給出政策和經濟扶持,特色小鎮成為推動現代化城市的新動力。
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定義除了體育總局提出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外,還有多個學者、機構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釋。如江蘇省將體育特色小鎮稱為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即以體育健康為主體和特色,將體育、健康、旅游、休閑、養老、文化、宜居等多重綜合元素拓展為一體的空間區域和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同時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主體原則上以建制鎮和社區為主;沈克印等將體育特色小鎮定義為:一個具有明確發展體育產業的定位,融合體育文化、健康、生態、科技、旅游等多種產業元素,并形成具有一定的社區和休閑功能的體育旅游綜合性經濟發展空間,不同于一般的體育產業示范園區和一般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的功能單元。
盡管各學者、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對體育特色小鎮定義側重不同,但都是強調以體育為基礎,融合多項元素,綜合各個產業,發展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為主的新型綜合小鎮。綜述相關文獻,可提煉出體育特色小鎮的幾個主要特性:體育基礎、鄉鎮為主、獨立性、綜合性、可持續發展。
鄉鎮為主。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的相關指導意見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必須依托鄉鎮進行建設,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體育特色小鎮的運行模式也與中心城市發展存在排斥,現階段已建成的體育特色小鎮也多位于城市郊區和農村地區。所以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應以小型城鎮、郊區和農村地區為主,盡量避免大型城市。
獨立性。各地區指導文件的不同,有的省市規定體育特色小鎮為獨立的傳統的行政區劃;有的則偏向于園區形式進行建設,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行政區劃。但無論是哪一種指導意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都必須是單獨劃分出來的,獨立于其他特色小鎮進行,在同一個地區,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隸屬或并列于其他主題。
綜合性。體育特色小鎮是一個城鎮的綜合體,不僅僅是體育特色產業的建設,也是綜合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個產業共同發展。主體的發展依托第三產業,同時兼顧一二產業融合,是一個全面發展,綜合性極高的項目。
可持續發展性。體育特色小鎮是一個長久的規劃,其建設不只是為了達到某個指標完成某項任務。體育特色小鎮是一個需要不斷維護、不斷投入并且能不斷帶來產出的項目。如何保持產業發展的穩定,不斷吸納資金投入,完善小鎮的設施,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實現目標之一。
隨著我國消費者對體育休閑戶外運動體驗,文旅康養方式關注與青睞,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項目。交替融入體育產業,形成體育產業的新業態——體育特色小鎮。
對國內外發展良好的體育特色小鎮(如渭南市大荔沙苑體育特色小鎮、焦作市溫縣趙堡鎮太極小鎮、馬山攀巖特色小鎮、莫干山“裸心”體育特色小鎮、加拿大惠斯勒滑雪特色小鎮等等)分析后,得出發展體育特色小鎮的地區往往擁有這些優勢:
(1)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交通順暢,方便游客行程往來和地方相關產業建設;
(2)自然條件良好,氣候宜人。地區內與旅游景區有著聯系,同時有一定的旅游資源,為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得天獨厚的優勢;
(3)特色突出,文化可挖掘性強。具有良好的旅游產業潛力,同時良好的旅游業發展基礎也為發展體育特色小鎮提供了穩定的客源和發展經驗;
(4)有特色的體育產業以及特色運動產業,即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隨機應變,發展相關運動特色小鎮;
(5)大型會展及賽事舉辦經驗。目前國內外建設的體育特色小鎮都在積極參與相關賽事的舉辦工作,大到奧運會、全運會,小到環城馬拉松賽、環湖自行車賽等。籌辦相關賽事,不僅是在當地推廣相關體育產業,也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內宣揚自己的體育文化。
(1)政府支持不足。國務院及國家各部位都出臺大量政策文件,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給予大力支持。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對入選體育特色小鎮的相關試點中給予積極的宣揚和大力的支持。而少數地方政府對本地區體育產業仍然存在發展關心不足,缺乏政策傾向和詳細的規劃資料的問題;
(2)群眾基礎的缺乏。我國目前城市市民對體育認識不足,對體育特色小鎮、健康中國2030了解較少。在地區體育發展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里顯示,對體育特色小鎮的認識中,41.9%人完全不知道體育特色小鎮的概念,38.5%人只聽說過相關概念,僅有19.6%的人對體育特色小鎮有所了解;對健康中國2030的認識中,26.5%的人完全不知道健康中國2030,45.8%的人知道健康中國2030但不知道具體內容,僅有27.7%的人對健康中國2030的具體內容有所了解;對體育現狀滿意度調查中,16.8%的人持不滿意的態度,60.4%人持一般的態度,僅有22.8%的人表示滿意;水上運動項目參與度中,10.1%完全不了解,77.0%的人知道但沒參與過,僅有12.9%的人了解并參與過;對重點發展體育產業支持度中,11.8%的人表示反對,68.6%表示中立,僅有19.6%的人表示支持,而在感興趣的體育運動調查中,59.6%的人對足球感興趣位于榜首,55.8%對籃球感興趣排列第二,而對本地特色的水上項目感興趣的僅有5.8%。所以體育特色小鎮文化的建設群眾基礎薄弱,亟需加強;
(3)體育設施不完善。目前我國次發達地區普遍存在運動場地偏少的問題,僅有的運動場地大多位于當地的一些公園,運動中心和地方學校里。現有的體育設施對于發展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開發還遠遠不夠。
(1)少數其他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良好起到帶頭作用。在體育總局已經公布選取的96個體育特色小鎮示范性試點中,已經有部分試點小鎮經營良好,不僅使當地的人民和政府受益,也獲得了省政府和國家的高度關注。促進政府在其他地區繼續開展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工作,為后續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了機遇和示范;
(2)包括2021年全運會在內的未來大型綜合體育賽事舉辦給體育產業帶來新的生機。在提升特色體育文化的知名度的同時,也在群眾普及了相關運動的相關知識,為提升群眾基礎,推進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契機和動力;
(3)高校人才資源豐富。我國目前高校建設在“雙一流”規劃下穩步推進,各地區院校發展迅猛,大量院校獲得了國內外一定知名度。院校內體育、管理、規劃、建設等學科一應俱全,學科內人才濟濟,十分方便地方根據需求進行人才的引進,為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和后期的管理提供了保障;
(4)各自發展獨立特色運動項目產業,競爭小。所以,特色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幾乎沒有什么競爭,不存在客源分流的情況。
(1)發展主題相悖。目前我國各地主流發展的方向是經濟發展與環保,主打產業和發展意向往往為引入各項高新技術發展農工業,與運動文化相關度不高。而體育特色小鎮作為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建設項目,不能隸屬或并列于其他主題。所以這些區域的體育特色小鎮選擇受到了很大限制。區域限制和楊凌整體產業限制威脅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當地政府和文化體育部門的大膽改革和勇敢嘗試;
(2)收益風險高。一些特色運動在國內普及程度不高,而參與這些運動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身體基礎,高門檻和低普及給相關運動項目帶來很大的發展障礙。游客和相關受眾的熱度存在一個難以維持的可能,日后建成的運動特色小鎮的受歡迎程度、客流量等不能保障,帶來的經濟收益也難以估算。給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帶來威脅。
政府部門作為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主導,也是絕對的核心。但不同于傳統的建設項目中政府包干的模式。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更多的是起到引導和支持的作用,應當發揮的職能有:決策、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
(1)決策職能。
主要是科學的定位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理念和振興戰略。現階段,我國主要建設的體育特色小鎮多是PPP建設理念為主。PPP模式又稱公私合營模式,是指政府與個人或者個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產品和服務,在特許權協議達成的基礎上,彼此之間形成的一種同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協議和備忘錄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項目的成功和目的的完成,最終使參與各方達到比單獨行動預期的更為有利的結果。
(2)組織職能。
主要包括規范領導組織體系和加強鄉村旅游的引導。規范領導組織體系要做到將整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進行詳細的劃分。各部門工作井然有序,互不影響。同時也要聯絡好發改委、旅游、衛生、林業、環保局等政府部門,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更好地做好協調、監管相關職能,提升服務相關效率,使特色小鎮避免失去發展的良機同時獲得資源傾斜。在加強鄉村旅游引導方面,要規范鄉村旅游市場,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倡導良性競爭,整治市場亂象。
(3)協調職能。
主要有搭建特色小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依靠信息化優勢,利用政府公眾平臺積極宣傳特色體育文化,加強品牌效應。
(4)控制職能。
主要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添加文化特色,提升當地群眾和游客的滿意度。
(5)監督職能。
主要有重視特色體育特色小鎮的安全生產各項環節的管理,包括對人身安全意識、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投入,并且對特色小鎮的財產安全管理放在一個非常重視的位置。
社會資本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的中堅力量,是政府PPP模式的參加者和受益者。體育特色小鎮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項目,項目前景廣闊,發展前途光明。社會資本積極投入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里,不僅是長遠的收益,更是利國利民,對國家發展的大力支持;其次社會資本要積極參與到運營的決策中,服從政府的領導和調配,要認識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是體育產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舉措重要組成之一,特色小鎮的建設豐富了體育產業的產業配置和生態,可以改善體育產業的供給結構和供給要素不合理的現象,優化了體育資源配置。最后,社會資本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意識,小鎮體育+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不是簡單的產業數量上的增長的表象,而是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是體育產業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可持續的重要舉措。在當下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它將賦予體育運動產業和區域經濟新的出路。投資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就是投資中國體育的未來。
在資本導向方面,切勿急功近利。體育特色小鎮的投資是一個長期的經歷,回報也顯然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餐飲等領域可能會喧賓奪主,短期內帶來大量的利潤。此時更需要社會資本保持冷靜的頭腦,堅持體育特色小鎮的體育文化核心,不可本末導致,最后導致體育特色小鎮變成空殼,成了披著體育外衣的房地產項目。
在資本投資中,要以國外體育特色小鎮發展誤區為戒,切勿盲從市場,要認識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是基于全體人民的利益的健康中國2030的社會項目。開發高端奢侈消費領域要有度,不能讓體育特色小鎮變成國外某些小鎮一樣成為富人的游樂場,有錢人的享樂圣地。
當地市民的參與和支持,是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必要條件。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必須以小鎮的居民為主體,立足于群眾,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參與,才能避免建設過程中的假大空。所有的體育特色小鎮的工程宣傳措施都是外在的皮囊,只有體育特色小鎮的居民才是體現文化核心,傳遞文化內涵的靈魂。
當地政府積極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當地市民也應該積極參與到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中。嘗試著去了解水上運動項目,了解體育特色小鎮的核心與內涵,能夠理解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最終是使廣大人民受益的大的戰略,需要所有人都來參加。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才能有后續的建設和運行的順利進行,規避建設運營過程中的不切實際,空中樓閣的現象。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能夠減少收益風險高所帶來的威脅,才能更好的吸引社會資本。有了群眾基礎,才能更好的吸引外地游客,宣揚楊凌地區的水上運動文化,群眾間口耳相傳比一切傳媒的宣傳都有效和到位。有了群眾基礎,才能更好的融合各項產業,促進體育特色小鎮穩步發展,最終全體群眾都能從中獲益。
本文通過對體育特色小鎮SWOT分析,總結出體育特色小鎮的幾個主要特性:體育基礎、鄉鎮為主、獨立性、綜合性、可持續發展。作者認為有條件發展體育特色小鎮的區域優勢在于自然環境宜人、地理交通發達、文化底蘊深厚、旅游基礎好;同時有著突出特色體育產業;有承辦大型會展和國際賽事的經驗。其劣勢在于政府支持不足、群眾基礎缺乏、體育設施不完善。其發展機遇在于少數試點體育特色小鎮起到的示范帶頭作用;包括2021年全運會在內的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人才引進的便利,其發展威脅在于發展主題相悖,收益風險高。
作者提出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的“政府部門-社會資本-市民”三位一體的戰略規劃,以政府部門規劃為主,社會資本作為中堅力量,市民作為最廣大支持基礎的建設模式。提出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要產業鏈整合、二三產業鏈聯動,政企融合、產城融合、行業融合,以及政府主導、主題明確、人材引進等多個運營管理原則。建設具有特色的、綠色的產業型體育小鎮、康養型體育小鎮、休閑型體育小鎮、賽事型體育小鎮等多元化類型。
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要始終堅持黨和政府的領導,是為全體人民群眾提升福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健康中國2030和鄉村振興等一些列偉大目標的一次改革方向。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