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 重慶 401331)
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使用網絡電子教材、制作媒體課件,利用網絡教學進行答疑、交流、作業等,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教育已然成了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方向,網絡教學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和應用前景,近幾年推出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都是比較流行的網絡教學模式,受到學校和老師們的大力推崇。
互聯網+體育的概念也提出很長時間了,比如線上體育公開課、體育精品課等,本質上和現在的體育網課相類似,但收效甚微,主要癥結還是沒有找到互聯網和體育的完美契合點,網絡體育教育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
疫情襲來,專家們提出身體的基礎免疫能力才是抵御病毒最強大的力量,健康體魄才是最強有力的抗疫武器。面對疫情,人們覺得體育才是強身健體最有效的工具,但是體育到底有哪些好處?怎樣鍛煉才能造就健康的體魄?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探尋的,疫情下,給了我們重新審視體育的機會和時間。
教育部針對疫情狀況,提出“停課不停學”政策,各地大、中、小學積極響應,開展了各式各樣體育課網絡授課模式的探索和培訓,展開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練”的體育課網絡教學。北京教育學院率先開展了“疫情自練,給力健康”系列課程的線上培訓,幫助基層體育教師全面地認識新冠疫情,及時的給予在線課程推廣和指導,開闊思路,堅定信心。
網課需求下的學校老師一下子變成了網絡主播,尤其體育教師,以實踐教學為主的群體開始嘗試摸索線上的價值。
(1)體育網課不僅是為了非常時期完成教學任務,還為了督促學生宅家期間進行適度鍛煉,保持身體健康。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
(2)體育網課中老師的任務是給予學生方法指導,強化學習方法的探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選擇適合自身的健身方法,真正的踐行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3)體育網課不僅為了學生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為了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給學生較好的心理素質面對突發“疫情”,給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應對“疫情”。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溝通交流的平臺,讓他們享受居家鍛煉的快樂,發揮體育課“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
疫情期間,各地各校均精心準備制作了各式各樣的體育網絡課程,大學網課著重課程項目和身體素質的練習,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中小學的體育網課更傾向以游戲、親子互動的形式發展體能,強調活動,舒緩情緒。
實踐內容包括:球類項目、太極拳、八段錦、身體素質練習、居家游戲、健身操、廣場舞、芭蕾舞、氣功、技巧、體操等。目的在于發展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提高鍛煉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實效性。
理論內容包括:體育運動分析、運動技戰術分析、健康常識、運動衛生、健康護理、急救知識等,指導學生居家科學系統地鍛煉身體。
(1)通過微信群、騰訊會議討論制定方案,采用“超星學習通”導入考勤簿、發布教案,網絡教學實施方案,組建網絡教學群;預防平臺網絡擁堵,準備多個線上教學平臺,常用有雨課堂、視頻會議、網絡學堂、QQ群、微信、釘釘群等網絡方式,教學中可以靈活切換網絡學習通道;
(2)借助愛課程、中國慕課、好大學在線、智慧樹、超星爾雅、雨課堂等平臺資源開展教學的課程;
(3)充分利用家中訓練條件,大米袋、面袋、桶裝礦泉水、啞鈴、沙發、床、桌椅等都成為網絡課的訓練器械。
(1)網絡教學的形式。
①網絡直播
老師們利用網絡授課平臺,全程在鏡頭前進行教學內容的示范和講解,學生們和老師一起練習,師生互動答疑,有利于老師適時掌控課堂情況。
②網絡錄播
老師提前把上課內容錄制成視頻,上課時發到群里,督促學生線上線下練習。
③利用運動軟件
利用運動軟件鍛煉,如:“KEEP”被廣泛采用。
④播放視頻,學生自主學習。
(2)網絡教學的方法。
①線上老師把課程相關的電子資源發至教學班群,發布學習任務,通過現場或錄制視頻示范、講解,線上考勤、實時互動、輔導答疑;線下學生錄制練習視頻,使用快剪輯軟件壓縮提交,老師收集、批改作業并在群進行指導,形成線上線下遠程互動的網絡教學模式,保障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②“keep教學平臺”和微信平臺相結合,身體素質和技能選課相結合,學生通過keep教學課程視頻學習,練習時還能自拍打卡提供老師指導糾正,學生參與度高,效果突出。
③老師花好幾個小時來錄制幾分鐘示范視頻,反復推敲打磨,讓內容更完美,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3)網絡教學的時間。
按照課表時間進行,大學每周1次,90分鐘,中小學每周1-3次,時間40分鐘。
(1)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要求老師在教案設計、著裝、語言方面要細化,教學的各個環節、語言表達上都要準確、生動,易于學生接受;
(2)老師和學生要熟練掌握教學平臺及各種拍攝、編輯軟件;
(3)要保障運動環境安全,運動著裝寬松、有彈性,不穿皮鞋和拖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4)掌握好運動量和強度,采用循序漸漸方法增加運動量,練習時間一般在30-40分鐘,心率控制在120-140左右為宜;
(5)重視準備活動和練習后放松。
(1)網絡授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轉變學習方式,是面對面學習的延伸、補充、拓展,新穎的上課形式和豐富的課堂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2)體育課線上教學可以發揮媒體優勢,把老師的示范視頻慢放,反復觀看練習,更加直觀精準的體會動作;
(3)媒體的多元化讓學生接觸各種形式熱身、律動、練習而且有音樂的加入,學生的鍛煉也會更加的有趣而不枯燥;
(4)學生獨自練習在獨自練習時,某些練習的密度和強度可能會自然增大加強,對學生的體能也是一種提升。
(1)教學內容的問題。
①網課內容的選擇忽略了學生們在家缺乏相應場地和器材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的身心都造成一定的傷害;
②家里房間空間狹小,地面光滑,跑、跳類動作容易造成運動意外,損傷身體或損壞家具,亦會擾民;
③學校體育教學網上資源少且不適合居家鍛煉和學習,許多學校在“趕制”居家體育鍛煉教學視頻和微課時,由于環境和條件限制,效果不佳;
④視頻教學內容安排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每節課隨意播放視頻讓學生自學,和學生缺乏互動,甚至還有不上課,只交作業的情況。
(2)作業方面的問題。
①錄制視頻作業本身是有一些技能要求的,特別是有的老師作業量太大且要求苛刻,學生完成起來困難,有抵觸情緒,有的干脆就不交作業;
②有些學生注重隱私,不想讓同學看到家里情況,所以就不愿意拍視頻作業,又怕重修,造成了巨大心理壓力;
③沒有考慮學生是否有條件制作視頻并上傳,一是家里沒有電腦,二是家里沒有其他人,無法用手機既聽指導,看講解,又錄視頻上傳。體育課基本上都是視頻作業,還要求剪輯壓縮,有些學生確實存在技能方面困難;
④本想通過課堂抽查、布置作業等方式保障體育網課效果,但還是有部分學生只為錄制視頻作業練習一次,并未每天練習,而老師挨個收作業、看作業,工作量很大,還要整理問題指導學生改進動作更是辛苦,效果并不理想。
(3)網絡方面的問題。
①網絡課會受設備影響,隔著屏幕,老師看不到學生的動作完成情況,難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進行精確指導,由于缺少面對面的監督和輔導,運動技能缺少糾錯環節,學生一味錯誤的重復,對身心發展都是一種傷害;
②網絡直播課由于網絡延遲、軟件卡頓等原因,學生所接收到的畫面和聲音可能是不一致的,這對于同步化的課程非常不利,更嚴重的是網絡平臺擁堵,無法保障課程的正常進行;
③偏遠山區和無網絡覆蓋的地區的學生無法進行網課學習。
(4)教學方面的問題。
①體育課以實踐為主,線上教師無法糾正學生的技術動作,缺乏現場教學的競技與對抗,教學效果達不到線下要求;
②年齡偏大的教師對于電子授課、網絡教學等接受能力、掌握能力較弱,對硬件的使用也不熟練,在教學中運用網絡平臺和把控課堂能力上會感覺力不從心;
③體育網絡教學中教師存在課程項目差異。健身健美、技巧類項目在網絡授課中更具優勢,球類項目就不利于在線教學;
④由于年齡、性別、形體差異,存在部分教師對于技術動作,示范不標準、講解不到位,造成學生認知偏差。
在教學形式的變化之下,如何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是體育課網絡授課面臨的比較大的挑戰!
(1)掌握多種多媒體手段,準備三個以上的網絡平臺,發生網絡延遲或擁堵的情況可及時更換,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絡問題也一定會得到解決;
(2)網絡授課要改變傳統體育課模式,選擇一些動作幅度小、在小空間、床上或者墊子上就能進行的運動、以趣味性高,休閑放松和實用性較強的內容為主;
(3)上課時間不宜過長,不要影響學生作息規律,避免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
(4)老師需要認真備課,熟悉網絡授課平臺,加強師生互動,避免老師一言堂,多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提高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
(5)采用集體備課形式,集思廣益、明確分工,選派青年體育教師錄制視頻,上鏡授課,輕數量、重質量、規范教學內容;
(6)作業形式多樣化,不要一味地要求提交視頻作業,學生上課或錄制作業時盡量有人在旁輔助;
(7)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吸收先進的體育教學理論、技術和技能,實現自我跟進與提升;
(8)科學選取、合理利用網絡平臺上的公共體育教學資源,豐富網絡教學內容。
體育網課課為體育教學模式開辟了新思路,既能解決中小學體育課時長不足的問題,也可以成為高校體育教育的一種補充手段,還可以彌補線下體育課沒有作業的缺陷。可以把體育網課作為介紹體育知識、講解動作要點、進行體育課前預習的一部分,可以把傳授講解基礎知識和動作要領的部分交給網課,把學生體驗和實踐的部分帶進運動場,這樣線上線下結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體育教學效果。
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轉變了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課堂形態,讓體育教師拓展了思路,為今后開展線上教學,開發在線課程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在日后的線下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教學手段,完成課前預習、課后作業、也可利用線上精品課程提高學生體育理論水平,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疫情期間,體育網課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顯現,借助網絡平臺發展體育教育應該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