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香堤瀾灣幼兒園 居 麗
生成課程既不是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可改變的僵死的計劃,也不是兒童無目的、隨意的、自發的活動,它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對兒童的需要和感興趣事物的價值判斷,不斷調整活動,以促進兒童更加有效學習的課程發展過程。從“生成課程”的詞匯解釋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核心訊息有“兒童需要”“兒童感興趣”“事物的價值”。根據這些內容,我偶然間和孩子們“遇到”了“海陸空總動員”這一主題,這個主題的發展是有偶然性、層次性和方向性的,我從幼兒經驗、新材料、多種資源的角度出發,以開展的各類活動為案例,展示生成課程的魅力。
如何尋找幼兒的經驗?其實,到處都是幼兒經驗。但是幼兒經驗有些是錯誤的,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模糊的,作為教師要以客觀的知識為主,了解正確的經驗,并且在判斷幼兒經驗是否有挖掘價值時,也要考慮以整體幼兒的經驗為前提、個體幼兒的經驗為輔助內容,這樣才能把握生成課程的核心。
案例一
幼兒經驗要先從“海陸空總動員”的起源說起。為什么我把“海陸空”作為名稱?因為,當我們討論帶哪些玩具來幼兒園玩時,幼兒說“汽車”“輪船”“坦克車”,我又順勢問:“用它們玩什么游戲呢?”美美回答:“汽車大戰。”“怎么進行汽車大戰?”“比一比哪輛汽車先到終點!”隨后,就有幼兒提出了“輪船大戰”“坦克大戰”。于是,我們的生成課程“海陸空總動員”就開始了。
案例二
在一次晨間談話中,幼兒正在為“交通標志”激烈討論:人行道是什么樣的?禁止通行什么樣?單行道什么樣?作為老師,我本來可以直接利用網絡來增加幼兒經驗,但是網絡給予的經驗是間接的,如果可以看到真實的交通標志,就避免用網絡的手段。于是,我們就請家長利用周末,帶著幼兒去尋找生活中的交通標志,并且簡單認識、拍下照片。之后,我們利用活動時間,請幼兒看著自己的照片,說一說“你在哪里發現的交通標志?”“你看到這個交通標志,該怎么做?”當孩子們知道“如何做”時,才是真正獲得了經驗。之后,我們就有了經驗的延伸活動,比如,美術活動“新編交通標志”、社會活動“跟交警叔叔學手勢”、區域活動“介紹交通標志”等。
案例三
幼兒經驗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和拓寬的,這就需要家長們的幫忙。我們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完成親子作業“制作一種交通工具”,讓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深層次了解一種交通工具,并在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中,進一步認識更多的交通工具,獲得更多的經驗。于是,我們的活動中就出現了摩托車、滑翔機、軍艦等,開拓了幼兒的視野。
形形色色的幼兒經驗,需要教師用專業素養去判斷其價值,并加以利用和延伸。
新材料是最“有趣”的媒介。這個媒介是幼兒和知識的橋梁,是教師的啟發點。教師要抓住幼兒面對新材料的不同反饋,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案例四
我們在科學區里投放了一些游戲操作工具,包括汽車、鏡子、放大鏡、尺子、盒子等。某一天,幼兒的反應給了我新的啟迪。希希把一面可以打開的鏡子抵在盒子上,將小汽車從盒子上順著鏡子滑落下來。豆豆看到了,拿起尺子給希希說“你試試這個”,希希馬上領會了豆豆的用意,把小汽車放在尺子上滑行。不一會兒,許多小朋友都在科學區尋找可以作為支撐的物品。此時,不管幼兒是在玩,還是在學習,他們的探索能力和學習態度都在提升。
案例五
在我班的親子作業“制作一種交通工具”中,出現了一些“神奇”的材料。首先,是一輛可以開的火車,有電池、馬達、輪子、開關,可是為什么它能開動呢?很多小朋友都想知道。于是,我們開展了活動“電路圖”,孩子們通過認識火車上的電池、開關,以及觀察了電筒的設計,簡單畫出了電路圖,作為一次對物理知識的初探;其次,是一輛會閃爍的車,這輛車上有一個新型材料——風火輪。孩子們在觀察那些交通工具時,發現汽車不動的時候,風火輪不會亮,但汽車一動就亮了,于是,科學活動“風火輪”就誕生了,孩子們通過觀看獨輪車和自行車的視頻,了解風火輪的使用原理和使用價值;最后,在區域里,孩子們利用木質的小船和水,感受到了“力的反作用力”,比如豆豆發現了小船尾部的“螺旋槳”向里轉,小船會前進,“螺旋槳”向外轉,小船會后退。
新材料的運用來源于幼兒的觀察和反饋,教師的觀察和設計越細膩,幼兒的收獲會越多。
各式的活動內容必須有源可查,生成課程的活動內容也必須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作為教師要從各個角度挖掘教育資源,把知識變成力量。
案例六
在第一次討論“玩哪些汽車游戲?”后,就出現了“汽車比賽”這一關鍵詞。于是我利用家庭資源和社區資源,提議請幼兒利用家中汽車比賽,或者與同一小區的小伙伴比賽,找出最快的車。孩子們利用周末,在社區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比賽,還錄制了視頻。最后,孩子們把第一名的車帶到了幼兒園。我提出我們的比賽并不是為了得第一,而是要知道“為什么這輛車能得第一”。于是,我們把這些“第一名”的車聚集在一起,在幼兒園的塑膠跑道上,開展了一次“汽車比賽”,最后糯米的賽車獲得了勝利!比賽中,孩子們會問“為什么我的車自己拐彎了”“為什么我的車翻車了”“為什么我的車變慢了”。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綜合活動“賽車”,通過了解賽車的特點,解答幼兒提出的問題。“我的車輪胎沒有軟膠所以翻車了!”“汽車開得快慢和地面的材質有關!”“賽車扁扁的樣子,很有用!”在幼兒的表達中,我看到了本次教學的成果。
案例七
在生成課程“海陸空總動員”中,我們利用家長資源進行了一次家長助教活動。我們在親子作業“制作一種交通工具”中發現,有一位家長做的游輪特別好。在溝通中我們了解到這位家長的職業是游輪旅行社的導游,于是決定請她來給孩子們介紹游輪,讓孩子們了解這一新型的旅行形式。孩子們在活動中,知道了游輪的一些安全小知識,游輪上可以玩什么,如何在游輪上生活等,開辟了新的興趣。
案例八
戶外的游戲活動是孩子們一直以來最喜歡的活動。在一次討論中,孩子們提出可以利用我們的體育玩具(紙板做的大圈),模擬坦克輪胎的游戲。于是,我們的戶外游戲中就出現了“坦克大戰”,孩子們玩得很開心,還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觀察越野車和自行車時,幼兒發現它們的輪胎差距很大,就有了探索輪胎的活動。孩子們驚奇地發現不同類型的車輛,輪胎厚度是不一樣的,連輪胎上的花紋都不一樣。于是,我們利用幼兒園的戶外場地觀察各種各樣的輪胎,記錄繪畫輪胎的花紋,了解不同輪胎花紋的車有什么不同的功能。
多種資源囊括了幼兒園資源、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等,我們在認識電路圖和風火輪時,還利用了網絡資源——多種資源的巧妙利用、結合,給予了幼兒暢快的體驗。
生成課程“海陸空總動員”即將告一段落。在活動期間,我們根據幼兒經驗,利用偶遇的材料,結合多方面的資源,讓幼兒在生活中化解疑問、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在討論中收獲成長。生成課程的偶然性讓一切變得不可知,作為教師該做的就是把握準則、順應幼兒、與幼兒共同探索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