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日益幼兒園 金 怡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在社會中要想被他人接納,就要遵守必要的行為準則,如果與之格格不入就不能被社會承認和接納。幼兒園也是一個小社會,幼兒想要融入班級,與同伴和平共處,就要遵守一些必要的常規,而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角色游戲是創造游戲中的一種。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獨立自主、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那么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建立起適宜有效的規則,處理好自由與規則的關系并在活動中去自覺遵守呢?
當前,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幼兒園一線教師,都非常強調自主的重要性,主張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而教育實踐則表明,規則是活動開展的前提和保障。遵守規則和自主活動是辯證統一的,如果過于強調讓幼兒遵守規則,幼兒會因此失去自主發展的機會;但如果反復強調自主,沒有任何規則約束,教育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自主發展要結合規則教育,選擇合理而必要的內容,采取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和手段,使規則成為促進幼兒自主發展重要因素。
游戲是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基本活動,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功能已成為教育者的共識。《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占據幼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游戲中幼兒精神狀態輕松投入,能力強的幼兒能自選角色自主交往,還能克服種種困難。
福祿貝爾說:“游戲是兒童發展的最高階段,是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游戲是幼兒的最愛,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工作”。角色游戲能夠滿足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游戲中身心獲得充分、健康的發展。
我園中班的角色游戲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那么在角色游戲中如何引導幼兒建立起適宜有效的規則,處理好自由與規則的關系并讓幼兒在活動中自覺去遵守呢?筆者就中班的“星星小舞臺”和“藍藍書吧”兩個案例談談如何建立幼兒的規則意識。
案例一:星星小舞臺
“星星小舞臺”在中四班開展了將近一個學期,在學期末的一次游戲點評中樂樂小朋友提出:每次角色游戲的時候都有很多小顧客來我們小舞臺看表演,但有些時候我們還在做準備,沒有開始表演,有些小顧客就不耐煩了,買了票也不看表演了。的確,將近一年的游戲創設,很多女孩子都特別樂意到小舞臺表演,有的演唱幼兒園里學習過的歌曲和兒歌,有的表演園外興趣班學習到的舞蹈,可以說每天星星小舞臺都是熱熱鬧鬧的。一年下來孩子們進入小舞臺大都能夠遵守規則買票入場,小演員也學會了分工合作。樂樂提出的這個新問題一下子被孩子們關注了起來。
案例分析
隨著班級角色的進一步豐富,孩子們有了更多選擇,在每天40分鐘的角色游戲中緊張而忙碌地進行著自己的“工作”,然后“抽空”來觀看表演。由于小舞臺的表演時間不確定,讓觀看表演的人很難把握觀看時間,導致有一部分幼兒沒有耐心等待又到其他區域游戲,等演出開始的時候他們已經投入到其他的游戲區域里去了。
解決策略
“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辦呢?你去劇院看表演的時候他們是怎么提醒你演出即將開始的呢?”我將問題拋給了孩子們。有的孩子說:“我去看表演的時候有演出時間表,我們在演出即將開始時進入劇院,這樣就能欣賞到表演了。”有的孩子說:“舞臺兩邊的屏幕會提醒你演出即將開始,這樣就知道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了幾個辦法,大家都表示同意。在大家相互交流后,最終決定每次時鐘上的長針指到2、4、6的時候就是演出開始的時候,在演出開始前會有演員舉著牌子繞場一周,這樣想看演出的小朋友就可以準時觀看演出了。
案例二:藍藍書吧
“藍藍書吧”是人數比較少的游戲區域之一,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區域,而且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較少。很多小朋友都是在喜歡的角色被別人選掉后才去藍藍書吧的。今天在游戲快要結束的時候,順順小朋友跑來我的跟前,說:“金老師,我不想看書了,可以去做小顧客么?”“既然你選擇了閱讀區就應該堅持到底,馬上就要結束游戲了,再堅持一會吧!”我溫柔而堅定地說。
案例分析
40分鐘呆在同一個游戲區域里進行同一件事,對我們大人來說都是有難度的,更何況五六歲的小朋友,我自己想著。那么如何能夠協調自由和規則呢?這之間又可以怎么樣轉換呢?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從事單一活動的時間并不會特別長,他們已有初步的規則意識,但執行規則還很不理想。
解決策略
游戲點評的時候,我們共同商量對策——有的孩子說可以輪流離開書吧,這樣就不會無聊了;有的孩子說無聊的時候可以出來散散步,這樣放松一會再進去看書也可以的。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我知道他們曾經都有過同樣的感受。經過大家的商量決定:書吧里面的人可以輪流外出,但是不可以同時外出,要保證書吧里至少有一個小朋友。經過這次的規則討論之后,我發現孩子們并不是那么不喜歡去書吧了,有些時候小朋友們還搶著要去呢!
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幼兒會經常表現出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安靜的氛圍中突然大聲講話;在和同伴游戲中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一些游戲的工具材料不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教育實踐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范,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
角色游戲既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同時也是教師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此,角色游戲中規則的制訂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遇到問題教師便可以及時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這一“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影響到活動的正常開展,而解決“問題”的辦法便是共同商討相應的活動規則。
制訂了規則,不等于幼兒就有了符合規則的行為,還必須讓幼兒主動認識、主動接受,將規則轉化為內在需要,激發幼兒遵守規則的動機。從幼兒規則意識的內容和發展特點出發,教師可利用多種方法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及時評價,正面引導;尊重差異,分層指導;持之以恒,長效管理;及時提醒,督促執行。
幼兒規則意識的提高以及規則行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但只要我們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加以引導,與幼兒一起共同制訂適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特點的規則,就能使他們在掌握和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獲得自主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個性自由與社會性發展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