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王 佳,鄒 亮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是職業院校教師在新時代下教學改革的燈塔和指引,從2010年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到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隨著時代發展和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賽制也隨之改變和升級。2019年教學能力大賽是職業教育戰線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第一年,也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實施全新方案的第一年[1]。比賽從最初的2~4個學時,1個單元的1個教學任務,到目前的不少于12/16學時的課程設計,從重點考查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到全面考查教師綜合教學能力。2019年,我校團隊成功入圍湖南株洲決賽,經過現場展示與答辯,最終獲得中職組一等獎。筆者以本次獲獎作品《關愛老人,守護健康——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與護理》為例,總結作品的設計思路。
本次參賽作品的設計以崗位職業能力和素質為主線,結合老年照護行業標準,創設實際工作情景,將學習過程對接臨床過程;重視仁愛人文精神培育,貫穿尊老、愛老、敬老、助老品德的培養和評價;利用醫院、社區及養老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育人平臺,實現學習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
落實國家《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和社會人才需求,制定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老年護理和保健工作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遵循“知識技能涵蓋證書要求,情景案例取材臨床實際,任務設置符合學生發展”原則,制定老年護理課程標準,再層層分解教學目標。
我校使用的《老年護理》教材落后于社會臨床工作現狀,部分內容與《老年照護》重合。團隊經調研老年護理崗位發展方向和社會人才需求,對接養老員與老年照護行業標準,整合《老年照護(初級分冊)》,按照老年人“健康→退化/疾病→死亡”的規律,將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形成6模塊68學時的教學內容,每模塊下設置教學單元與任務。為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對接工作流程,知識貼近臨床實際,團隊制作老年護理活頁講義,講義內容設置有活動任務單、工作流程步驟、關愛老人情景,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提煉重點內容,對接工作流程。
作為課程教師,必須熟悉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位置,對這門課程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做好頂層設計。團隊將教材內容按照老人“健康→退化/疾病→死亡”的生理規律進行重組,參賽作品取自“退化/疾病”模塊中的“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與護理”,再根據老年綜合征衰退順序,將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序化為“總(老化概述)—分(各功能衰退)—總(綜合衰退)”的學習結構,形成老化概述—運動能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感官能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綜合能力下降的6個單元遞進式學習主線,每個單元對應1~2個典型工作任務,讓學生在老人系統衰退的整體思維上去學習探究。
根據比賽方案的指導要求,要關注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基于真實的工作任務、項目及工作流程開展實訓教學。醫學專業發展迅速,再調研臨床真實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及方法后,本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方式,將教學過程對接護理崗位工作流程(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優化課堂結構,以臨床真實案例為依托,利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啟發、探究、討論、參與,以任務演練形式讓學生評估問題、制定方案、實施宣講,用思維導圖展示知識和創新成果,通過制作海報及宣傳單提高健康宣教的職業能力,改革傳統單項輸出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體驗護理工作過程,解決實際臨床問題。
團隊通過IES平臺,了解學生需求、課前學習狀態,制定教學難點;課堂借助Hiteach實時反饋系統,動態采集信息,實時把握學生當前學習狀態,動態調整教學節奏;借助動畫、微課等數字資源,強化重點,易化難點,通過信息技術與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重點提前學、反復學、多樣學,難點愿意學、輕松學、喜歡學。
立德樹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除了過硬的知識技能外,護理學生因職業特性更需要同理心和人文精神,如何讓“00后”學生體會到老人的困難并產生同理心,從而激發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仁愛情感呢?在探索中我們發現,體驗是激發情感的第一步,讓學生借助抖音軟件從視覺上體驗自己變老,分析老化的改變,分享內心感受。再到每次課的小組活動,穿戴老人服體驗老人行走、夾菜、交流等活動障礙,體會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視、聽、行等困難,多角度感受到老人的生活狀態,理解老人在自然老化的過程中產生的身心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社會認知和交往產生的影響。根據每次任務中老人實際情況的不同,制定特定的護理方案和實施護理操作,把仁愛內化為情感與責任,考評中突出學生對老人的關愛及照顧的細節考評。通過把課堂和課后貫通,以“體驗—體會—內化—外顯”為情感發展路徑,依托單元知識任務的發展,培育愛心、耐心、細心、同理心、責任心。
過去的教學中容易出現無評價標準的主觀師生評價,本次改革實踐中,團隊查閱收集各種相關操作的評價標準,并融入人文細節考評,采用國際李克特五級服務評價形式,將知識技能和人文情感同步為五級評價,自制學習活動評價表,做到可評可測,通過個人自評、小組互評、師生共評的方式,強化學生對老人醫療護理和情感關愛的整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