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潔,李文杰,曲濱鵬,吳雪玲,李圣軍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濟南 276000)
醫學影像是一門發展速度較快的學科,尤其是影像數字化的出現及普及,對醫學影像崗位工作人員的技能提出了較高要求。為適應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對接企業、強化技能、重視綜合素質”的發展方向,滿足基層醫學影像診斷崗位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最新要求,實現教學目標與工作目標的一致性、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進行醫學影像診斷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近幾年,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行業指導委員會組織了各類獨具特色的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大賽以項目為依托,在實踐能力考核中注重考查職業核心能力,反映了行業對學生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最新要求,是職業崗位技能及人才需求方面的最新體現[1]。在廣泛行業調研的基礎上,以基層醫學影像診斷崗位技能需求作為實訓教學改革的切入點,融入職業技能大賽醫學影像診斷賽項的考核內容、考核要求及評價標準與實踐課程設計對接。通過改革實踐教學,加大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最終實現讓更多學生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切實滿足基層醫學影像診斷崗位需要。
職業技能大賽為我們找到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對職業技能大賽中醫學影像診斷賽項的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及規則進行全面、細致分析,深度解析基層醫學影像診斷崗位最新核心工作內容及技能要求,以“必須、夠用”為原則重新整合醫學影像診斷課程實踐教學內容。
改革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化教學法,按照人體系統,將醫學影像診斷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劃分為7個項目,每個項目又按照病種設計多個子項目,并進一步細化為一個個可具體實操的工作任務。以醫學影像診斷工作流程為主線,按照實際工作情境組織教學[2]。項目化教學設計使職業技能大賽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構建以基層醫學影像診斷崗位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本位、以理實一體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既提高了學生對醫學影像診斷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又訓練了影像診斷邏輯思維能力,最終實現與崗位零距離對接。
職業技能大賽考核內容、形式、項目的設置以及考核評價標準都依據最新職業崗位標準制訂,突出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考核,并將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融入考核標準,形成融“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的教學評價體系[3]。借鑒醫學影像診斷賽項的項目設置及評價標準,細化項目任務中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形成評價細則,從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對7個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階段性考核,而且注重學生任務實施中的過程性考核,并融入職業素養及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等方面的評價。采取個人評價及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意識,實現專業實踐技能訓練與職業標準完全對接,建立和完善以能力為本位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醫學影像診斷職業技能大賽所采用的都是目前國內行業領先的設備。依托大賽規程,改建、擴建并新建了集教學、實訓、培訓于一體的PACS實訓室,改善實訓條件,并與多家省級醫療機構簽訂聯合辦學協議,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課間實習、頂崗實習機會。其主旨在于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踐的條件,創造真實的影像診斷實訓環境,既滿足學生基本技能訓練要求,又能完成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3]。
通過解析職業技能大賽醫學影像診斷賽項的規則,進行廣泛行業調研,從而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優化考核方式,重建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踐課程體系。可將技能大賽資源和轉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學生,學生通過項目化實踐課程的學習,便可按照職業技能大賽標準和要求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從而達到技能大賽和基層影像診斷崗位對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要求。
參照大賽評分標準,建立科學的專業實踐教學及評價體系,教師在完成實踐授課及考核的同時也選拔了優秀的參賽學生,從而既能保證參賽學生不影響正常上課,又能積極備戰技能大賽。
職業技能大賽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5],其真正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作為各職業院校展示其教學成果的重要形式,更重要的是推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賽教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實現技能大賽由少數師生參與的“精英教育”向全體師生參與的“普及化教育”轉變,從而真正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實用型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