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豹
(福建警察學院警訓部 福建 福州 350007)
棍,素有“百兵之首”之稱,是最早用于戰爭中的搏斗器械,為中國武術中被廣泛應用的兵器之一。同時棍也是原始社會主要生產工具之一,主要造成鈍器傷和淤傷。隨著時代的發展,棍在各個時期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并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相應的作用。在這種背景下,由于警察執法的需要衍生出“警棍”這一分支,并在警務執法中得到普遍性應用。本文以棍在現實警務中的應用為切入點,進行情境分析,根據情境選擇棍法、擊打部位、擊打力度及模擬處置訓練,目的為了提升警務用棍的綜合能力,為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熟練用棍提供參考。
法律賜予人民警察權力和義務去維持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七條規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經警告無效,可以使用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等驅逐性、制服性警械”;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為限度;當違法行為得到制止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
人民警察在執法中安全是首要任務,在力保安全的前提下處置和制止違法犯罪是我們提倡并宣揚做到的。在民警處置現場,人民警察不僅面臨的危險多,而且遇到的危險大,必須要比常人有更強烈的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程序是引導我們行為處置的向導,遵循程序是依法使用警械的法律規定。在使用警棍的情況下,必須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開棍進行警告、擊打處置,警棍的使用程序:戒備、警告(警察,別動,否則使用警棍)、選擇擊打部位、控制搜身帶離,當來不急警告時,可直接使用警棍進行擊打。
隨著社會發展,執法規范化日益凸顯。在警情處置過程中,要彰顯規范、得當、安全、有效等要求,在使用徒手、警械、武器控制中,決不能超出法律要求范圍,并以最少傷亡為主要目的。
根據犯罪形態選擇使用警察武力,從犯罪形態上分析,分為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本研究從治安犯罪情境方面進行探析。治安犯罪情境主要以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為表現形式,對其執行處罰的行為。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法規對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所實施的行政處罰。
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使用的是警用伸縮警棍 (短棍)和防暴棍(長棍)。治安犯罪情境已經觸犯到法律,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此情境中我們選擇使用的棍法主要以掃擊、挑擊、劈擊、戳擊、格點、絞控等棍法技術。
長棍:掃擊動作的基本持握方法有正抓握法和反抓握法,正反抓握主要看個人習慣養成。動作講解:(1)持棍戒備,分為左持棍戒備和右持棍戒備,右持棍戒備姿勢,兩腳前后開立,前腳尖稍內扣,前后腳平行朝斜方向(<45°);右手正抓握棍在胸前右側斜上方,左手成反抓握棍,在左側斜下方;左持棍戒備姿勢,左手正抓握棍在胸前左側斜上方,右手成反抓握棍,在右側斜下方,兩種姿勢,因人而異做選擇;(2)掃擊,分為右掃擊和左掃擊兩種,右掃擊,在右持棍戒備的基礎上,首先使棍與地面平行,右手下按,左手上托使棍平行,身體由左向右旋轉,力達棍前端,右手持棍在腰間;左掃擊,在左持棍戒備的基礎上,使棍與地面平行,左手下按,右手上托使棍平行,身體由右向左旋轉,力達棍前端,左手持棍在腰間;(3)在完成掃擊時迅速做回拉動作形成持棍戒備。
短棍:警用短棍主要以伸縮警棍、警用拐棍、警用橡皮棍三種類型為主。短棍的掃擊動作,以強手為持棍,弱手為防守,在開棍的基礎上做左右橫掃,進行一攻一守之行,動作如下:右手開棍,掌心朝下抓于棍后1/3處,不要太靠后(容易掉落),快速由左到右進行橫甩,使棍打開,同時持棍手(以右手為例)掌心上翻使掌心朝上,迅速由右到左進行橫掃,棍適于腋下掌心朝下,棍頭朝身后方,左手護于身體前方,一左一右反復進行橫掃,掃動作形成。
動作要求:(1)掃擊時注意腰帶動棍發力,力達棍前端;(2)動作要連貫,一氣呵成;(3)戒備姿勢要靈活多變,擊打位置要準確。
棍法選擇中對挑擊動作的選擇性主要用在長棍中,如防爆棍。動作講解:(1)挑擊,分為右挑擊和左挑擊,右挑擊(為主),在持棍戒備的基礎上(右持棍戒備),由下而上做動作,左手持棍手向斜正前方向發力,同時右手持棍手向身體右側腰腹位置做下壓棍動作,形成右手挑擊左手下壓合力發勁,力達棍前端;左挑擊,在持棍戒備的基礎上(左持棍戒備),右手持棍手向斜正前方向發力,同時左手持棍手向身體左側腰腹位置做下壓棍動作,形成右手挑擊左手下壓合力發勁,力達棍前端;(2)在完成挑擊時迅速做回拉動作形成持棍戒備。
動作要求:(1)擰腰轉胯,利用腰胯的力量,把盡力送達到棍前端;(2)力達棍端,所有動作要領最終的目的就是使棍法擊打到人或物體上,棍端是和物體或人第一接觸點,必須要把力傳輸到棍端,然后擊打到人或物體,做到快和準。
劈擊棍法適用于長棍和短棍中,是進攻型棍法。長棍(由上而下做動作):(1)在持棍戒備的基礎上(右持棍戒備、左持棍戒備),右(左)手持棍向左(右)后方拉45°,形成棍前端在左(右)后下45°角位置,棍后端在右(左)前方斜上 45°;(2)右(左)持棍手發力,使左(右)持棍手,在左(右)后側45°由上向下劈擊,力達棍前端;(3)在完成劈擊時時迅速做回拉動作形成持棍戒備。短棍分為上劈擊和下劈擊,一般適用于伸縮警棍、橡膠警棍。上劈擊:開棍肩上持棍戒備(以右手為例),身體由右向左旋轉,持棍手斜上方擊打,力達棍前端;下劈擊:身體由右向左旋轉,持棍手斜下方擊打,力達棍前端。
動作要求:(1)力量,力達棍前端,腰的發力方向由左到右橫擺或由右到左橫擺,要不出力,量就無法釋放出來;(2)速度,棍前端由后到前速度一定要快,在快的基礎上力量才能釋放在棍端處;(3)變化,不管右手還是左手,要根據現場情況作出合適的擊打,由左持棍迅速變為右持棍,左右變換持棍這是棍法中最基本的變化,也是避免嫌疑人搶奪警棍的有效躲避方法。劈擊動作棍法靈活多變,力量迅猛,氣勢宏博。
戳擊棍法適用于環境較窄的地方,主要是棍在人的前方向做“點”的動作,可做“點”防守,也可主動進攻。戳擊適用與長棍和短棍。動作要求(長棍):在持棍戒備的基礎上(右持棍戒備、左持棍戒備),雙手把棍前端擺與正前方,后手向正前方向旋轉,使前手下按,后手發力將棍戳向前方,力達棍頭。短棍:在持棍戒備的基礎上,使棍頭或者棍的尾部,向目標進行直線“點擊”動作,可用棍頭進行戳擊也可用棍尾進行戳擊。在完成戳擊時迅速做回拉動作形成持棍戒備。戳擊動作是棍法中比較簡單和實用的棍法,但要注意防止被搶奪。
動作要求:(1)戳擊動作要準、快,以防棍被搶奪;(2)手法變換要快,力達棍前端;(3)根據距離選擇戳擊的遠近,可做虛晃防守。
格點技術是由我們的格擋和點擊兩個動作組成,格擋可分為雙手持棍格擋和單手持棍格擋、由上格擋和下格檔,格擋是防守型棍法,在格擋完成的同時需進行有效的攻擊,而“點”是包括所有的進攻型棍法,這兩個動作可以連貫在一起使用,動作的使用性很強,能很好的做到防守后的反擊,在基層公安民警執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是被刁難、被攻擊等現象,為了不造成嚴重的影響,一般采取的模式就是防守反擊,主動進攻的情形也存在,主要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執法現場的現場情況決定。
動作要求:(1)格擋動作要體現快、準;(2)防守反擊要注意把握出棍時機。
絞,從字面上意思理解是把住物體的兩頭擰。在棍法的使用上絞就是控的意思,用絞的方法控制住犯罪嫌疑人,主要體現在伸縮警棍、橡膠棍和拐棍等短棍類型中。
動作要求:(1)控制要穩,如繩子系在一起結實;(2)部位選擇要合理,主要選擇關節進行控制;(3)動作要快,做到迅速有效。
在治安犯罪情境中要分犯罪形態的輕重,做出正確的擊打,擊打的部位主要以肌肉、關節、神經叢等為其主要擊打部位。肌肉:大腿肌、臂肌、背肌等;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神經叢:腓骨神經、股骨神經、脛骨神經的活動機能神經中心。
在治安犯罪情境中主要選擇輕擊和中擊,但是力度的掌握是我們擊打時的難點,我們要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擊打的部位,可以避免小力值擊打重要部位產生嚴重后果,造成執法過度等問題發生。輕擊,擊打部位:腹部、四肢、肩膀、手腕等非重要部位;擊打方法:推擊(防守型)、掃擊(防守型和進攻型)、戳擊(進攻型)、挑擊等;適用情景:對徒手類。中擊,擊打部位:面部、腹部、軟肋、關節、神經叢擊打點等;擊打方法:掃擊(防守型和進攻型)、戳擊(進攻型)、挑擊等;適用情景:對徒手和持器械類。
情境模擬訓練是通過案例導入法進行的具有針對性的一種訓練方法,根據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處置演練,大大增加了訓練難度,對民警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設置警情的程度要明確,是一般治安犯罪還是刑事犯罪等;情險、犯罪工具、警用裝備、人員等準備合理充分;做好防護及應急處理機制,保障訓練安全完成。根據教學目標設定警情:兩民警巡邏中,遇一群眾求助,稱被人追打,嫌疑人追趕到現場發現民警后掉頭就跑,民警實施抓捕,引導走完整個處置過程、明確輔助老師職責、檢查場地準備器材道具、培訓情況顯示員(演員)。
訓練內容:伸縮警棍訓練、防暴棍訓練、盾牌訓練;訓練方法:講解示范法、分解訓練法、模擬實戰法;適用棍法:劈擊、掃擊、戳擊、挑擊、格擋、絞控等;訓練要求:情顯引導民警出棍擊打、民警擊打時主要部位的選擇、避免擊打重要部位。注意事項:在治安犯罪模擬訓練時,要注意擊打部位和擊打力度,通過動作的反復練習形成動力定型,力度的掌握既是使用棍法的難點也是重點,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對非致命部位進行適度擊打。
“棍”在警務執法應用中主要是用于進攻、控制、驅逐、自衛的一種警械。在治安犯罪情境中要熟練使用棍的技法,并準確擊打部位和合適的擊打力度,則需要設置相應的模擬訓練內容來強化提高,使得在執法過程中能夠應對自如,進而提高執法的效率,同時也提升了執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