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第二小學 王一超
英語學習的過程離不開其語言運用環境,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情景的定制,并根據教學目標將更多的教育重心偏向于核心素養的發展。小學英語更多強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中,老師應以主題活動為承載,進行整體性的串聯設計。
隨著小學英語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英語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小學英語教材強調學生的英語認知途徑,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并培養學生進行正常的日常英語交往能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難免遇到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有些教學場景過于抽象化,學生很難自行理解,又或者英語教學內容需要特定的表達方式,而學生由于沒有特定的場景,很難學到地道的英文。這也是當前很多學生講的是“中式英語”的原因。語言的運用能力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語言鍛煉意識。而英文動畫片正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契機,不僅其中蘊含著大量的英文知識和教學資源,而且可以與英文教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傳統教學形式單調而枯燥,老師要擺脫傳統教學方式與方法,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語言思維進行引導。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記憶力強的黃金年紀,而且學生的思維比較天馬行空,因此,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鼓勵學生進行記憶聯想,并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有的學生喜歡運動,有的學生喜歡游戲,有的學生喜歡看電影,老師可以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將自己的興趣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例如可以以“運動”主題,老師制作幾種運動選項圖片,讓學生進行選擇,“Which sport do you like?”然后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運動進行介紹,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拓寬學生的單詞量。
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是所有小學生的通病,這也與學生的年齡有很大關系,因此老師不得不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一般而言,與生活有關系的問題,可以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的課堂教育應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讓學生感覺比較親近,也愿意去思考。這樣不僅能調動課堂氛圍,還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也能有效抑制學生“溜號”和“走神”。傳統教學課堂上,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形式不符合當前的教育理念,也不能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需求。老師要尊重學生教育主體地位,凸顯學生的教學主動性,因此需要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閱讀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對文章或者短文進行粗略閱讀,讓學生了解內容大意,然后老師以詢問的口氣問學生:“Do you have any question?”鼓勵學生自己提問,甚至也可以對自己沒有讀懂的部分進行提問。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育,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因此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評價和反饋。每當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之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回望,本章節的內容都包含哪些知識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發表對于老師的評價意見,老師可以通過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在實際中進行互相交流與溝通。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不能將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語言會隨著時代及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老師應注重幫助學生適當拓展教學內容。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知識框架,但是實際運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綜合考慮。老師可以搜集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原聲的歐美影視片或動畫片段,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運用場景,這樣的教學形式還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觀看完視頻后,可組織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每一個人都扮演對應的角色。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英語語境為小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更加優化的路徑,可以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也就要求老師不斷地深挖教材內容,并結合教育方案整合教材,優化組合方式,為學生創建高效的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