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70)
隨著2020年奧運會的到來和2022年足球世界杯的預選,我國足球運動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對于歸化運動員的做法逐漸開始接受并實施,歸化進程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面臨著許多問題和阻礙。現僅對我國足球運動中的運動員歸化現象作以研究和分析,希望對我國足球運動以及其他運動項目運動員歸化提供參考。
在《辭海》中,歸化一詞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歸服于教化;二是“入籍”的舊稱。也指舊謂甲國人入乙國籍。
“歸化運動員”是指球員獲得一個國家國籍后,遵循規定取得合法參賽資格,從而代表其他國家參加賽事。
國籍法中規定:“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加入中國國籍,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1)中國人的近親屬;(2)定居在中國;(3)有其他正當理由;”。
國際足聯對各國歸化球員參加正式比賽標準的規定:沒有代表歸化前原國家或地區足協參加過國際A級正式比賽的球員獲得新國籍后,代表取得國籍的新國家或地區足協參加國際比賽,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1)本人出生在相關協會所在地;(2)本人的親生父母出生在相關協會所在地;(3)本人的祖父母出生在相關協會所在地;(4)18周歲后在相關協會所在地居住至少5年。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之前已代表原國籍國參加國際大賽的球員像代表新加入國家比賽,可在3年過渡期滿后代表新國家參加比賽。如有特殊情況,可申請縮短,經批準后,3年的過渡期可以縮短或取消。
(1)體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象征。
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逐步提高,全球化交流程度的加深,體育賽事作為各國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和平年代,體育作為一項能夠展示國家實力,提高民族自豪感的方式已逐漸被大多數國家認可。而“歸化之路”則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快途徑。
(2)運動員自身價值的實現。
由于各地區發展不均衡,造成了體育人才資源分布不均勻的情況,運動員往往由于原國家足球人才過多而成為足球強國的“陪跑人”,造成自己個人價值無法實現。所以有些運動員會選擇更好的平臺發展,以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從而能夠參加更高級別的賽事獲取豐厚的回報等。
(3)俱樂部的推波助瀾。
在各個聯賽中俱樂部比賽每一支球隊外援上場是受到該國足協名額限制的,球隊的外援如果變成了本國國籍,那么將不會再占用球隊外援名額,這一做法無疑將大大提高球隊的綜合實力,所以有實力的俱樂部希望自己球隊的外援加入本國國籍,會不惜成本給出較大薪酬。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32支球隊中有22支球隊引進了歸化球員,比例高達69%,共引進了82名非本國出生的球員。在歐洲,德國隊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依靠歸化球員連續四屆闖入世界杯打入四強并在2014年獲得世界杯冠軍。法國隊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作為被歸化人員最多的國家有29人被歸化到各個球隊,同時也在此次世界杯中奪冠。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歷來都是世界足球強國,早在上世紀就形成了動作細膩,靈活嫻熟的南美風格,因此巴西和阿根廷成了足球“被歸化”的聚集地。在亞洲,以日本和卡塔爾為代表的歸化在世界足球歸化進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萬安培提案了足球歸化,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在這個階段,歸化球員操作多以等待、觀望和試探為主。2018年12月,足協出臺歸化政策,協助俱樂部試點歸化具有較高水平的優秀外籍球員參加中超聯賽。2019年1月侯永永,李可取得中國國籍加盟北京國安俱樂部。隨后廣州恒大俱樂部艾克森辦理入籍手續完成,作為巴西籍球員,因滿足在中國居住五年的條件而得以加入中國國籍。2019年5月28日,北京國安俱樂部的歸化球員李可入選了新一期國足集訓大名單,成為中國足球史上第一位歸化國腳。2019年8月21日,廣州恒大俱樂部的歸化球員艾克森入選國足大名單,成為首位無血緣歸化國腳,國足歸化球員由華裔向非華裔拓展。
對于一些優秀足球運動員來說,由于原國家足球人才過剩,為了獲得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實現個人的價值,因此被歸化成為很好的選擇。同時,歸化外籍球員可以在本國產生“鯰魚效應”,攪動本國足球運動員員的生存環境,刺激和促進本土球員的進步。
歸化在世界上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借助于鄰邦國家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歸化在合理的安排和計劃下可以引發一個國家青訓體系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而歸化正是這一反應中的“催化劑”。歸化可以是人們對于足球運動更加重視,國家實力提升的同時帶來一系列良好反應,足球人口基數增加,技戰術水平和訓練理念也會有提升,因此使得青訓體系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發展態勢。
短時間來看,引進一些高水平足球“歸化球員”可以使我國國家隊的足球水平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近幾年我國男子足球國家隊在各項國際賽事中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世界杯亞洲預選、奧運會預選、亞洲杯等比賽都無法與鄰國日韓等亞洲一流球隊抗衡,儼然已經淪為亞洲二流水平,歸化球員的思路和實施無疑可以使我國男子國家足球隊實力上得到一些提升,從而使我國男子足球國家隊在亞洲重回一流隊伍行列。日本足球正是有了歸化球員的加入,形成了“控制節奏,注重整體配合”的技術風格。歸化引進高水平球員促進文化融合,縮小差距,進而將世界各地迥異的競技文化風格差異逐漸打破并重新揉捻形成我國足球技術風格。
我國在國際法中明確規定不承認雙重國籍,這就意味著要放棄原有國籍。在入籍條件上還要符合國籍法的規定,每年能夠更換為我國國籍的外籍人員少之又少。加入我國國籍后,要想快速實現個人價值和提高我國國家隊水平進入國家隊還需要滿足國際足聯等規定。
受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新中國建立初期形成的自力更生的道路影響,我國民眾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排外思想,在賽場上出現黃皮膚的華夏兒女就會充滿自豪感,若出現不同膚色民族的人代表國家隊出戰則會在心理上產生排斥和不認同。民眾在對民族認同上要高于對國籍認同,因而不能理性對待被歸化運動員。
現階段,我國歸化進程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引進方面,大多是以俱樂部牽頭引進,歸化運動員還涉及到在聯賽出場問題。在引進后運動員的保障方面,足協也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和保障政策的指引,無法使歸化后的運動員安心融入到我國足球環境中,為國持續效力。
建立完善的選人體系和主管部門,完善潛在歸化球員的數據庫更利于我國進行歸化高水平足球人才分析和引進。在我國,考慮到修改《國籍法》的可行性較差,因此制定專門的球員入籍政策和建立專門負責歸化和引進高水平運動員的機構是當下可行之策,以消除運動員入籍顧慮和困難,完善相應的歸化制度規范,才能使我國歸化外籍運動員工作更好發展。
在全球化趨勢下的今天,各國開放包容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競技體育作為各國交流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應以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來看待歸化,只有加強各民族各國合作交流才能使競技體育發展的更好。因此,理性看待“歸化”問題,回歸體育的本質,在思想上解放包容接納歸化球員,才能逐步順應體育全球化背景下球員歸化的趨勢。
2019年上半年中國足協只是發布了一個 《中國足球協會入籍球員管理暫行規定》,但在總體上足協對歸化球員的管理還沒有明確具體的制度規范,一些歸化產生的問題、漏洞皆已顯現,如不及時做出相應制度管理設計、完善監管機構設置則會對我國現有聯賽體系造成破壞,導致我國歸化之路的總體失敗和造成資源的浪費。
在運動員歸化完成后還應給予一系列的保障安排,出臺一些“留人”政策。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家屬子女的安排上應該提供保障和支持,拓寬運動員退役后的就業渠道,以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優秀外籍運動員,保證歸化的持續和良性發展,避免“金元體育”歸化模式的擴大化。
引進歸化外籍球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國際化趨勢,不能短時間一步到位。這個工程是集合青訓體系、職業聯賽、管理體制、足球文化的培育等諸多方面長時間共同作用的成果。對于我國當前歸化,完善“選人”、“引人”、“管人”、“留人”機制,適當拓寬引人政策門檻,在引進球員的層次、數量、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在歸化進程中及時調整外籍球員歸化戰略找出適合我國的歸化方案對于推動我國足球良性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