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乒乓球(table tennis)這項體育項目對于運動條件不高,可參與性強,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普及程度高。在球類運動項目中,乒乓球的運動量是比較小的,不涉及直接性的身體對抗,活動范圍也不大,運動強度不高,但這項運動也是會造成運動損傷的,不可輕視。乒乓球對于運動員綜合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在平常訓練或者是比賽中,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據統計,專業乒乓球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達到了100%,而體育院校乒乓球專業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也高達92.3%,甚至于業余乒乓球愛好者在運動過程中,也有57%的人出現運動損傷。明確乒乓球運動損傷類型,分析其發生原因,提出防護措施,對于提升乒乓球運動安全水平有著積極意義,對于這項運動的推廣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1)肌肉拉傷。
雖然說,乒乓球運動過程中運動員無需正面對抗,但是如果訓練前,沒有進行充足的準備活動,訓練中頻繁發力揮舞球拍,肌肉急速收縮,也會引起肌肉拉傷。在運動前,機體處于靜止狀態,身體未充分舒展,肌肉僵直,難以有效應對高強度訓練,當肌肉被迫頻繁迅速收縮拉伸,拉傷風險比較高。部分乒乓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就可能出現肌肉拉傷的癥狀,受損肌群呈條狀硬塊,局部肌肉腫脹,部分運動在訓練后出現癥狀,拉傷肌肉被觸碰后,運動員感到酸痛不已,發力時有刺痛感,病情輕微者,1-3周即可恢復,病情嚴重者,需修養4-6周。
(2)關節損傷。
關節損傷是乒乓球運動中常見損傷類型,具體如下:①腕關節損傷。乒乓球運動員擊球時最后發力部位為腕關節,因此這一部位所承受的負荷最大,由于腕關節由大量小骨構成,荷載能力弱,擊球時損傷風險高;②膝關節損傷。乒乓球運動員在運動時,需不停跑動,且膝關節多呈半屈曲狀態,如若腳部突然發力,可能導致前交叉韌帶撕裂或斷裂,甚至牽連半月板;③踝關節損傷。乒乓球運動中需頻繁移動,若移動時運動員沒有協調好上下肢,或者反應過慢需突然轉換身體位置,重心不穩,就會導致踝關節扭傷。
(1)腰肌勞損。
在乒乓球運動中,運動員主要發力部位為腰背部及上肢,擊球時,腰部轉動帶動大臂發力,再帶動小臂發力,這樣才能夠保證擊球的力量和速度,所以,運動過程中,運動員需保持上身略前傾的姿勢,確保重心穩定,長期保持這一姿勢,展開高強度訓練,腰部肌肉容易疲勞,久而久之就會演變為腰肌勞損。大部分乒乓球運動員都存在腰肌勞損癥狀,需長期接受固定治療,來緩解疼痛,消除相關癥狀。
(2)高低肩。
乒乓球運動以肩為軸,擊球時只需一只手,長期訓練后,單邊手臂發力,會導致兩側肌肉發育失衡,握拍手臂肌肉緯度與力量明顯更強,引發高低肩癥狀。高低肩不僅會影響到個人儀態,而且會引起肩頸部疼痛的癥狀,兩側手臂力量大小存在差異,會導致脊柱側彎變形,引起肩部、頸部疼痛,繼而引發慢性頭痛。
運動損傷的發生,與教練員、運動員或業余愛好者對于運動損傷認知不足、未掌握相關防護措施有著直接的聯系,以乒乓球運動來說,大部分人可能都忽視了這項運動損傷的高發性,在運動前后沒有采取相關的防護措施,在發生了運動損傷后,沒有認真對待,及時處理,分析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并提出相關預防措施,反而延續之前的訓練方式,導致傷病不斷。這種處事方式,是對身體的不負責,也不利于自身競技水平的提高,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但是這種盲目訓練的方式,反而會危害自身身體健康,是不可取的。
在進行體育訓練前,都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讓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起來,使得身體組織及器官舒展開來,從靜止狀態過渡到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以便應對接下來的長時間高強度訓練。不過,大部分運動員缺乏科學運動意識,沒有認識到準備運動的必要性,運動前不按照要求進行準備活動,或者說準備運動時不認真,準備得不夠充分,導致各個身體系統器官功能沒有被激發開來,關節、肌肉沒有被充分打開,影響到身體的協調能力。在這種身體狀態下,進行乒乓球運動,很容易出現肌肉拉傷、腕關節損傷及踝關節損傷。
科學合理的訓練,有助于降低乒乓球運動損傷的風險,但是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由于組織方法不當,教練員沒有按照規范循序漸進指導運動員訓練,沒有按照學生個體差異采取針對性指導策略,導致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提升。在乒乓球專業訓練中,當學生數量比較多,教練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細化指導,而且,部分教練員缺乏足夠的耐心與細心,沒有很好地給學生示范標準化動作,講解預防損傷方法,導致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足,運動損傷高發。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有著標準的技術動作,這些技術動作是基于人體結構及運動力學原理研究出來的,如若技術動作錯誤,將導致運動損傷。一般來說,乒乓球運動員在剛開始接受訓練,或者是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就容易出現技術動作錯誤,比如說,在展開乒乓球左推右攻戰術訓練時,如若運動員沒辦法迅速協調轉換身體重心,很容易導致腰部肌肉拉傷。
乒乓球是一項對于場地要求不高的運動項目,但在運動場地的平整度及潔凈度上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若場地不平整,或者說分布著碎石、雜物,容易發生運動損傷,比如說踝關節扭傷。此外,如若運動器械安裝位置不合理,或者說安裝的不夠牢靠,運動員服裝、防具穿著不合理,也會導致運動損傷,比如說,運動員穿的球鞋不符合標準,也會引起踝關節扭傷。
作為專業的教練員,必須樹立科學指導意識,正確認識到乒乓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高發性與普遍性,提升安全教育意識,在空閑時間,對運動員展開安全教育,從報紙、雜志、視頻上采集相關案例,提升運動員對于運動損傷的重視度,分析運動損傷的類型,分析其發生原因,提出預防措施,讓運動員做好心理準備。在日常教學、訓練的過程中,以及在賽場上,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理念,提升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化其組織性和紀律性,嚴格遵照教練員所布設的科學運動計劃操作,充分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以健康的體魄,積極的狀態,去學習乒乓球運動知識與技術。
準備活動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乒乓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準備活動,能夠讓機體興奮起來,保持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身體組織充分打開,肌肉彈性、伸展性提升,關節靈活度增加,充分激發身體潛能,能夠更好地適應長時間高強度的乒乓球運動,降低肌肉損傷發生率。在運動前,教練員應該再三強調準備活動的必要性,并且講解示范準備活動的具體動作,帶領運動員進行準備活動,期間督促運動員嚴格按照要求運動,對于存在懈怠心理的運動員,點名批評,警醒運動員提升對于準備活動的重視度。
在對運動員進行指導時,教練員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訓練計劃,確定其運動負荷。合理的運動負荷,能夠有效激發機體潛能,而過高的運動負荷,局部身體系統可能無法承載,而且運動負荷過大,會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及身體組織疲勞,運動狀態下降,反應變慢,繼而引發運動損傷。為了避免運動負荷過高引起的運動損傷,教練員需為乒乓球運動員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根據運動員的年齡、性別、身體強度安排運動負荷,在充分激發其身體機能的前提下,避免運動損傷。
乒乓球運動本身是不均衡的,發力肩臂力量會相對更強,導致高低肩,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運動員應該加強不發力側手臂的力量訓練,確保兩側手臂肌肉力量發育均衡。此外,還有一些部位損傷風險高,需加強訓練,比如說膝關節,運動員訓練之余應該借助專業器械,進行股四頭肌力量訓練,提升膝關節穩定度,再比如說腰部,運動員訓練后應該及時進行放松訓練,并進行腰部肌肉訓練和腹肌訓練,增強腹肌力量,以避免腰部損傷。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在我國,這項運動為全面參與性運動,大部分地區都會在公共場所設置乒乓球臺,供人們娛樂運動。這項運動之所以群眾基礎如此廣泛,與其運動量小、安全性高有關,男女老少皆宜,但這項運動雖然不涉及正面沖突對抗,但是由于乒乓球運動速度快、變化多,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是極高的,尤其是在專業的乒乓球訓練或比賽中。乒乓球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運動損傷分為急性運動損傷和慢性運動損傷兩種類型,無論是何種損傷類型,都會對運動員競技水平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后遺癥,必須高度重視。乒乓球運動損傷形成原因多樣,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應該提高警惕,在訓練前做好防護措施,合理安排訓練計劃,訓練后進行適當地放松調整,以便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率,保持健康競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