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輝 譚翠蓮 黃云妍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起病急,潛伏期短,經咳嗽、打噴嚏等進行呼吸道傳播,極易造成大范圍流行,控制難度大,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自2017 年以來,我國每年都有流感暴發,且重癥病例逐年增多,由于病毒感染后激活特異性的體液或細胞免疫,誘發炎癥風暴所致,引起了臨床的廣泛重視[2]。臨床血常規檢查通過WBC、NC、LC、PLT、CRP 等能夠發現機體有無急性炎癥,但無法鑒別流感病毒類型。NLR 作為炎癥評估的有效指標,已在各種炎癥反應性疾病中進行診斷和預測,獲得了良好效果[3]。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0 例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作為觀察組,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664 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32 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4 例;甲型流感患者中男341 例,女323 例;年齡11~64 歲,平均年齡(33.8±10.1)歲;兒童187 例、成人477 例。乙型流感患者中,男71 例,女61 例;年齡10~65 歲,平均年齡(34.1±10.3)歲;兒童52 例、成人80 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患者中,男3 例,女1 例;年齡24~58 歲,平均年齡(34.2±8.0)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流行性感冒,體溫≥38℃,伴有咳嗽和(或)咽痛,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檢測陽性。另選取本院同期健康體檢者80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14 例,女386 例;年齡10~68 歲,平均年齡(33.9±11.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發病3 d 內、對照組在體檢時抽取靜脈血2 ml,并獲取鼻咽拭子,分別行血常規、流感抗原和病毒核酸檢測。采用Mindray BC539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NC、LC、PLT、CRP,計算NLR、LMR、PLR。由檢驗科人員使用鼻拭子采集鼻腔分泌物行流感病毒抗原檢測。采用美國Life 公司生產的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儀檢測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WBC、NC、CRP、NLR、PLR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MR、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PL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中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中,甲型患者的WBC、NC、CRP、NLR 高于乙型患者,LMR、LC 水平低于乙型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甲型與乙型患者的PLT、PL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甲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甲型患者中,兒童WBC、NC 水平與成人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兒童LMR、LC、PLT、PLR 水平均明顯高于成人,CRP、NLR 水平均明顯低于成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乙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乙型患者中,兒童和成人的N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兒童WBC、LC、LMR、PLT、PLR 水平均明顯高于成人,而NLR、CRP 水平均明顯低于成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ROC 曲線分析NC、LC、NLR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預測價值 ROC 曲線分析顯示,NC 對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的AUC 為0.784,靈敏度為78.1%,特異度為79.3%;LC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的AUC 為0.812,靈敏度為81.1%,特異度為79.6%;NLR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的AUC 為0.874,靈敏度為89.0%,特異度為82.3%。見表5,圖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觀察組中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各指標比較()

表2 觀察組中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各指標比較()
注:與乙型比較,aP<0.05
表3 甲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表3 甲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注:與成人比較,aP<0.05
表4 乙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表4 乙型流感中兒童和成人各指標比較()
注:與成人比較,aP<0.05

表5 NC、LC、NLR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預測價值分析

圖1 NC、LC、NLR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預測價值的ROC 曲線
流感病毒主要包括甲、乙、丙、丁4 型,根據核蛋白與基質蛋白進行區分,臨床以甲型和乙型最為常見,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傳播速度快,流感病毒在全世界引發多次大流行,如甲型H1N1、H7N9 和H5N1等[5]。但流感癥狀與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相似,均通過臨床表現無法有效診斷疾病。血常規是本病常用的篩查手段,WBC、NC、LC 等能夠反映疾病的病理變化過程,但單一指標受影響因素較多,敏感性及特異性較差[6]。NLR 不僅能反映NC 在感染中的作用,還能反映LC 的變化,較單純WBC、NC、LC 等更有效的反映機體感染情況[7]。
臨床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幾率明顯高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這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容易變異有關,易引發人群大范圍暴發感染,而乙型流感病毒的變異性較小,流行范圍較?。?]。本研究中,觀察組WBC、NC、CRP、NLR、PLR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LMR、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PL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普通人群相比,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易合并細菌感染,導致WBC、NC、CRP 升高,LC 降低,使得NLR 的變化幅度變大,有助于臨床的鑒別診斷[9]。NLR 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的AUC 為0.874,靈敏度為89.0%,特異度為82.3%。進一步證實NLR 是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獨立性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特異性。
綜上所述,NLR 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有重要的預測價值,應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