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紅,王燕茹,邱穎謙,楊海霞,陳永林
患者女性,62歲。發現右下眼瞼無痛性腫脹、眼部包塊6個月,腫物大小2.0 cm×1.5 cm×1 cm,病灶邊緣與周圍組織界限較清,周圍軟組織腫脹不明顯。既往體健,無全身淋巴結、肝脾腫大,無腫瘤病史。CT示右側下眼瞼區高密度軟組織占位性病變,右下眼瞼有軟組織損傷,但無局部擴散的跡象。骨髓活檢和PET-CT結果顯示全身無擴散。手術切除后標本送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眼觀:灰白色組織一塊,大小2.0 cm×1.2 cm×1.0 cm,切面灰白色,質地中等,無出血、壞死,局部與周圍組織界限較清。鏡檢:低倍鏡下見腫瘤性濾泡樣結構增生,緊密排列,境界不清,缺乏套區(圖1)。高倍鏡下見腫瘤細胞多數為中心細胞,細胞體積小或中等大,具有角狀、拉長的、扭曲或有裂溝的細胞核,核仁不明顯,胞質少而淡染,瘤細胞聚集成濾泡樣結構;每高倍視野下可見8個中心母細胞,細胞體積大,呈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呈空泡狀,有1~3個位于核周的核仁,細胞胞質少,嗜堿性(圖2)。瘤細胞累及眼瞼腺體。免疫表型:瘤細胞CD20(圖3)、BCL-2(圖4)、BCL-6、CD10、CD21(FDC網)、CD23(FDC網)均(+),Cyclin D1、MUM1均(-);T細胞CD3、CD5和CD43均(+)。Ki-67增殖指數約40%(圖5)。

圖1 腫瘤性濾泡樣結構增生,排列緊密,缺乏套區 圖2 腫瘤細胞大小較一致,多數為中心細胞,體積小或中等大,可見8個中心母細胞 圖3 瘤細胞CD20強陽性,SP法 圖4 瘤細胞BCL-2陽性,SP法 圖5 瘤細胞Ki-67增殖指數約40%,SP法
病理診斷:(右側眼瞼)濾泡性淋巴瘤,低級別(2級)伴高增殖指數(Ki-67增殖指數為40%)。
討論眼附屬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s, OAL)屬于結外淋巴瘤,占全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全身結外淋巴瘤的7%~8%[1]。OAL分別在眼眶、結膜、淚器和眼瞼的發生率為37%、29%、20%和14%。原發性OAL最常見的類型是結外邊緣區淋巴瘤,占50%~70%,其次為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和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2-3]。然而目前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中沒有專門關于OAL的分類。眼附屬器FL占美國所有OAL的23%,而在西歐和亞洲僅占5%~10%。原發性眼附屬器FL常發生于老年女性患者,多為單側受累,以結膜、眼眶和淚腺為最常受累部位,腫脹為最常見的癥狀,其次為疼痛、視力下降、復視等,癥狀持續時間1~48個月(中位數5.5個月)。多數患者FL分級為1~2級,放療是局限性眼附屬器FL患者的治療方案,由于FL的惰性特征,大部分患者預后較好[4]。眼附屬器FL組織病理學診斷按照WHO(2017)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中結外FL的診斷標準。其組織學上由兩種細胞即中心細胞和中心母細胞構成。中心母細胞的數量在不同的病例中有所不同,其是病理組織學分級的基礎[1級:(0~5)個中心母細胞/HPF;2級:(6~15)個中心母細胞/HPF;3級(3A和3B):>15個中心母細胞/HPF,3A級仍可見中心細胞,而3B級濾泡完全由大的母細胞(中心母和免疫母細胞)組成][5-6]。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腫瘤細胞CD19、CD20、CD22、CD79a、BCL-2、BCL-6、CD10通常陽性,CD5、CD43、Cyclin D1、MUM1陰性,CD21和CD23陽性顯示濾泡內FDC網稀疏。
眼瞼是繼發性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占所有眼瞼淋巴組織增殖性病變的49%,占所有眼附屬器淋巴組織增殖性病變的24%[2],而原發于眼瞼的FL很罕見,在國內尚未發現單獨報道的病例,僅有幾個單中心的回顧性分析,且是否為原發性均未明確說明[7-8]。在國外,Cruzado等[9]于2018年單獨報道了1例35歲女性眼瞼原發性FL患者,其余多為多中心回顧性分析。其中Rasmussen等[10]收集198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近30年來6個國際眼科腫瘤中心的105例眼附屬器FL病例,結果僅發現6例為眼瞼原發性FL。
結合國內外相關報道[2,4,7-10],眼瞼原發性FL患者發病年齡35~81歲,中位年齡60歲,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無痛性眼瞼腫脹、眼部包塊,少數患者表現為流淚、復視、視力下降等。病程持續時間為數個月到數十個月不等(中位數5.5個月)。FL是最常見的低級別B細胞腫瘤,屬于惰性淋巴瘤,預后較好,一小部分FL可轉化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提示該部分淋巴瘤預后較差。眼附屬器FL經常復發,其中結膜復發率占43%,眼瞼占60%。一般而言,眼附屬器的FL預后較好,大多數1~2級的FL僅需局部放療,效果很好,其5年生存率為88%。然而無論組織學分級如何,FL的高增殖指數(Ki-67增殖指數>30%)均是預后不良的因素。少數FL為低級別伴有高增殖指數,它們的生物學行為比低級別、低增殖指數的FL更具有侵襲性,需要積極治療[3,9-12]。
由于眼附屬器FL病程緩慢,臨床表現不突出,但又呈進展性生長,在臨床上可能提出不同的診斷。患者可能被診斷為良性腫瘤,如脂肪瘤或較低可能的惡性腫瘤(肉瘤或淋巴瘤)[9],因此需要病理醫師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對于低增殖指數的1~2級眼附屬器FL患者多采用局部放療,效果顯著,而對于高增殖指數的1~2級眼部附屬器FL,由于臨床病例數少,目前尚無公認的治療方案。由于其侵襲性較一般低級別FL強,故需積極治療及密切觀察。本例患者FL局限于眼瞼,術后行局部放療,經過18個月的隨訪,目前患者病情穩定,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