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鳳
摘要:在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都在期待一個更完善、更優越的事業單位管理機制。其中內部控制便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單位多項管理工作中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尤為突出。良好的內部控制工作能夠穩定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環境,給單位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而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也會間接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失調。因此,本文通過對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作用的闡述,分析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希望能給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以幫助。
關鍵詞:內部控制;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一、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一)穩定事業單位財務經營目標的方向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包含了單位資金的收支、投融資等一系列工作,這需要事業單位有一個明晰的、合理的管理目標,而且要保證這個目標不會偏離事業單位發展方向,內部控制便能通過有約束力的管理辦法實現這項內容。一般來說,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順暢的管理流程和系統化的管理方案,通過對單位實際情況的考察,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效果。因此,事業單位的發展目標需要受到內部控制工作的約束,從而保證目標與事業單位戰略發展計劃相符合。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需要一個明確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設置要符合單位的工作需要,單位的實際發展狀況可以調控單位工作的有關流程,這是一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也是單位經營目標的實現過程,內部控制工作便是中間的權衡者,能夠在工作中不斷落實各項工作的流程。
在進行內部控制過程中,也需要一個確定的工作目標,這個目標的制定理念與單位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內部控制目標會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指導,保證單位工作的不斷完善。
(二)保證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
內部會計控制是直接與財務管理掛鉤的管理手段,在內部控制工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內部會計控制能夠對事業單位的實際業務進行一定的掌控,故對推動單位財務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財務管理的監督方面,它能夠細化財務管理工作模塊,并更加深入的剖析財務管理的工作特點,從而有效實現運營體系的系統化。財務管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會計核算,內部控制能夠通過對財務數據的實時運算,顯著提供會計核算的質量。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現存的問題
(一)財務與會計界限不明,崗位設置存在問題
在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管理時,財務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的工作界限劃分缺乏明確,記賬人員、審核人員不是按照規定嚴格的兩批人員,這些人員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約束,有時僅靠道德自覺是無法杜絕一些賬面不符的問題,這不僅降低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效率,而且會造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混亂,降低了財務管理質量。許多管理人員也并非一人一崗,甚至出現不相容的崗位僅由一人在崗的情況,財務管理數據已經不能真實的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了。同時,這種情況的財務管理反映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錯位,甚至完全的缺位。因此,在內部控制工作不合理的情況下,不能僅由財務管理狀況判斷單位經營的優劣。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內部控制制度是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證內部控制各項工作的有效執行,而內部控制不夠健全則會降低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缺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制度在進行編制時即缺少全面性的考察,很多單位僅將內部控制制度歸為企業制度很小的一個模塊,導致制度編制內容過于籠統,不夠詳細,而且涉及部分不夠廣泛,很多內部控制工作可能“無法可依”,這是內部控制制度根源上的弊病,也是導致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是執行中的問題,一項制度的推行不僅是執行人員的責任,更是被執行者的責任,執行人員工作懈怠,被執行者不夠配合,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效果自然不夠明顯,顯然,兩者的默契度不足是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形成體系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實施過程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沒有受到嚴格的監督,那么其執行情況、執行效果也就無從得知,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意義也就大打折扣。
(三)預算不規范,內部監督不當
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尚停留在傳統方面,編制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導致預算管理的預見性較差,難以滿足年內資金需求,年中追加預算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方面,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內容時缺乏準確而精密的數據支持,主要通過前一年的收支情況和預算經驗進行編制,這樣的編制方法會大大降低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預算編制的計劃不夠嚴格,也就無法對單位的財務資金進行制約。另一方面,事業單位的領導對于預算編制的干預性較強,很多情況下負責預算的人員需要考慮到領導的因素,預算編制缺乏必要的獨立性。此外,監督管理是內部控制的功能之一,通過對財務管理內容的監督,單位可以達到降低財務風險的目的,而領導的干預對監督部門的干預,財務人員未能對財務監督持嚴肅的態度等多種情況是監督機制未能發揮其原本功效的原因。
三、關于解決內部控制問題的建議
(一)加強審計職能,合理分配崗位
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體系有助于加強內部控制,從而合理劃分財務與會計的界限。雖然說財務與會計不分家,但是在涉及單位資金管理與流向的問題上,就要確保這兩項工作相互分離,從而形成制約與平衡,避免資產流失。在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時,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審計小組,通過審計小組的常規工作核查資金管理中的不匹配現象,通過對資金流通數據的分析測算,及時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異變,降低財務風險。此外,在進行崗位設置時也不能掉以輕心,既要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也要避免不相容的崗位由一人兼職的情況。因此,在最初的人員分工過程中就要考慮到這些情況,按照不同人員的特長進行崗位配置。
(二)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不僅是事業單位開展管理活動的依據,而且能為財務管理提供可靠的指導。一方面,在進行內控控制制度的編制時,需要多方參與,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編制出適合單位發展的制度。同時需要強調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擴大制度編制范圍,更詳細的描述制度執行的條件和需要執行的情況。另一方面,制度在執行時需要單位的多方配合,力求達到最滿意的效果。尤其是執行者,需要及時、主動的與內部控制涉及部門溝通。而且需要受到監督部門的合理監督,并及時向上級報告執行情況、執行效果以及執行中發生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解決這些問題。
(三)提高預算合理性,健全監督機制
若要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合理的預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單位需要配合財政改革,根據財務部門年內預算指標進行預算的編制,同時需要考察有關財務數據和單位實際的經營情況,避免經驗化處理財務預算的編制,在發現超支時及時上報申請預算,并詳細記錄超支申請的原因及內容,一般來說,合理的預算是不會發生過多次的超支情況,如若發生多次預算超支,則要對預算編制內容和預算的執行進行重新核驗。在進行監督機制的構建時,單位領導可以適當放寬權力,促進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單位管理與監督工作中,當然,此時的權責配置必須要“一對一”,這樣才能在出現問題時及時追責到人并改正缺漏。而管理人員也要加強自身財務監督意識,對單位的日常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周期性的監督與檢查,及時發現財務風險的信號,并做出準備。
四、結束語
總之,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才能培育出優越的財務管理系統。雖然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工作時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只要尋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本文所述加強審計職能,合理分配崗位、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提高預算合理性,健全監督機制,從而從不同角度提高管理的可靠性,助力事業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財
參考文獻:
[1]孫麗霞.加強預算管理在學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 (11):110-111.
[2]羅雪紅.淺析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 (23):271+275.
[3]賴照容.淺論行政事業單位的多層次人員管理——以深圳行政事業單位為例[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7,26 (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