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典 楊葉昕若 葛蒙妤 林楠楠
摘要:互聯網時代,會計信息信息化處理逐漸普及,財務共享模式發展迅速,財務人員轉型變得急需且必要。此文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以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轉型為研究對象,綜合目前絕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探索在此背景下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轉型方向及轉型要求,發現共享中心的財務人員可以從事三類工作:共享財務類、業務財務類及戰略財務類,每類工作對財務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均提出了不同要求。未來,對財務人員轉型措施及轉型路徑可以進一步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智移云;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人員轉型
引言
“大智移云”是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物聯網綜合到一起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技術手段,推進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財務共享中心是通過集中化、標準化模式處理各項財務業務,使企業能在短時間處理更多財務數據,讓財務信息價值提升,為決策提供強有力保證。互聯網時代,信息流通速度更加迅速,這對財務共享人員處理數據要求提升,以往財務人員解決財務數據的傳統模式已不再適用,因此在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人員轉型是急需且必要的。
一、大智移云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影響
何為“大智移云”?一種集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于一體的新技術,它的出現使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會計信息化快速普及。同時,它也帶來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契機,集團企業紛紛籌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使企業的業務流程優化、運營效率提升,實現規模經濟。
葛超群(2019)[1]分析時代發展對行業產生的變化,結合目前業財一體化發展的現狀,提出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會計人員轉型升級過程中將面臨的挑戰與相應的應對措施。周蕾、王珺陽、董曉冉(2019)[2] 認為以往的財務共享中心包含了規模化、規范化、技術化及服務化在內的四大特性,而如今的財務共享中心除了以上特性還有三大特征:一是財務共享系統“云平臺”的誕生,二是“消費商城+財務共享”模式的涌現,三是價值創造目標的建立。
基于政策背景角度,2013年財政部出臺《企業會計信息化規范》,總結了一條子公司數量眾多且分散的企業通過“互聯網+會計”模式實現企業工作集中化,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道路。根據2014年我國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并支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談到了會計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會計信息化,促進業財數據融合以及探索會計信息共享。由此看來,“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產生與發展是企業實現會計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再者,相信非貨幣計量數據的加入能夠幫助財務共享中心進行更好的數據分析與戰略決策。[3]
總之,“大智移云”的出現,使得財務共享成為可能,也為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規范化、標準化的會計核算方式在整個行業內的實現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的優勢、問題及解決措施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智能化趨勢,目前共享服務理念和先進管理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接受和運用。創建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優化財務管理體系,提升企業價值,為其創造長足的生命力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萬物皆有利弊,企業在建設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難題,并需要及時解決。國內學者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勢,建設難點及解決措施這三個方面進行綜述。
李正興(2019)[4]認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勢體現在:提升會計信息處理效率、幫助企業進行風險防控、削減財務控制層級實現成本節約。張海燕(2019)[5]認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以下三個特點:加強對工作流程的管理、優化賬務核算處理、提高流程效率透明度和專業化。王慧敏(2019)[6]認為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還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即使沒有及時的配套設施給予技術支持,企業依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與本地或外地的客戶完成交易,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還節約了技術部門的支出。對于財務共享中心的優勢,大多數學者的觀點都相差無幾,相似的觀點便不一一贅述。
以上學者大都從成本、效率、風險等方面考慮,認為財務共享中心的創建解決了傳統財務模式的弊端,優化了財務處理模式。
陳波(2018)[7]認為由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存在系統性和復雜性,導致在對其進行建設時,受企業自身的管理資源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人員轉型、模式定位、流程管理、組織架構設計及信息系統建設上存在困難。李正興(2019)[4]也認為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存在難點,主要包括:財務成本管理方面組織結構不完整,職員分工不詳,效率低下;流程設計方面報銷單據無法妥善處理等。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難題要屬財務人員的轉型問題,無論是工作崗位的重新安排還是對財務人員的重新定位都將成為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針對這一難題,陳波(2018)提出培養既懂業務又懂財務的復合型人才的措施;張海燕(2019)提出建立關鍵績效指標機制,進行企業內信息系統平臺整合的措施。學者們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難點及解決措施雖觀點各異,但基本都強調了人員轉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人員的轉型
當前,隨著云計算、共享財務、互聯網的滲透與覆蓋,伴隨著電子發票的普及,會計行業進入了大數據時代。
針對大智移云對財務人員轉型的影響,中外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外國學者Freyetal(2016)提出的觀點相對消極,他認為會計行業在高度的計算機化的沖擊下,將會面臨消失的危機。Gregetal(2013)則指出,會計師行業不會消失,同時大數據作為會計行業新的元素,未來會在不同來源數據的搜集、合并和解釋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Warren J,Moffitt K,Byrnes P(2015)認為在大智移云時代,大數據在管理控制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這充分體現出大智移云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都能夠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并且更傾向于向管理會計發展。根據熊磊(2016)研究發現,發達國家管理會計人員的比例目前已遠高于財務會計人員的比例。由此可知,隨著大智移云的技術逐步應用在會計領域,會計人員的轉型是大勢所趨。
現代化財務的工作人員更要進行轉型才能滿足現代化財務管理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陳鳳娟(2019)[8]結合新時代背景,分析了財務人員轉型的必要性:一是政策上,2017年修訂的《會計法》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進一步提高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二是科技技術的倒逼使得我國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未來自動化、智能化將逐漸取代傳統的財務管理與核算方法。最后為了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企業工作重心面向提升服務與質量,注重降本增效。張國昀(2015)[9]也指出國內企業面臨日益劇烈的全球化競爭、“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升級、日益迫切的管理支撐需求、快速推進的產業并購重組等挑戰,傳統財務體系的弊端逐漸顯現,已無法適應新時代新問題。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財務人員通過職能轉型,可以實現財務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財務人才戰略儲備,提升企業會計和企業財務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整體價值創造能力。羅小苗(2019)[10]指出由于企業財務部門管理方法比較單一、基礎核算工作繁雜,而對成本的控制效率較低。這使得國營企業必須深入制定有效的企業戰略,精簡冗員,合并原有的復雜部門,實行扁平化管理,從而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因此,無論從社會的宏觀角度,還是企業的微觀角度來看,為了更好地謀求發展,當下對傳統財務人員職能的轉型都具有長遠的意義。
因為財務共享模式的出現,使得財務工作的職能與重心發生轉變,這正是讓傳統財務人員顯得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關鍵所在。由于財務共享新模式的出現,大量的傳統財務人員從原有的崗位解放出來。這些傳統財務人員怎樣重新適應新的發展環境,企業如何在轉型期保證人才不會流失,財務系統仍然高效穩定地運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積極探索。
唐勇的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11]中劃定了三個轉型核心:財務管理為核心的戰略財務職能、管理會計為核心的業務財務職能、財務會計為核心的共享財務職能。
由于核心要求的不同,對于不同能力的財務工作者所需要的要求也不同:第一類:優秀的財務人員向戰略財務轉型;第二類:復合型財務人員向業務財務轉型;第三類:普通財務人員向共享財務會計人員轉型。
根據陳和平,胡雷[12]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的補充,運營業務人員學歷可以不必過高,但是需要較為靈活的自我學習能力,以長期處于一線基礎財務工作為最優。由于技術以及運營需要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業務能力,通常所需要的是“985、211”等一流院校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以及能夠在實務工作中能夠勝任業務流程化提升與運營管理等工作的財務工作者。
由于崗位的不同,隨之而來的轉型要求也有不同。對于戰略財務人員,必須具備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和決策視野。在知識結構上,除了需要具備財務分析和預測、風險與績效管理、成本的計劃和預算等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適應企業發展的財務體系的設計與維護、投資管理、資本管理等能力,為了使不同崗位能夠同心協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也是其必須具備的;對于業務財務人員,除了熟練掌握傳統的財務知識外,還需要對計算機科學、統計學有著自己的理解,能夠運用各種財務工具和方法,了解各價值鏈的業務流程,以及金融貿易方面的知識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對于財務操作人員,前文已經提到其學歷專業以及實務上的要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以及英文基礎。對于關鍵操作人員,應當從財務操作人員做起,通過經驗的累計,知識技能的拓展,實現二次轉型。對于運營管理人員,具備財務會計基礎是最初步的條件,為了深入了解業務管理的相關特點,還需要具備在項目團隊的溝通、協調、組織等進階的綜合技能。 [13]
通過相關學者的研究,表明財務共享模式已經成為目前集團性企業財務的發展趨勢,而對于財務工作者來說,轉型也是大勢所趨。單一的財務核算并不能滿足企業對于財務工作者的要求。目前有關財務共享人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員的轉型方向上,對轉型的具體措施及轉型路徑的研究略顯不足,這也成為未來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葛超群.“大智移云”時代會計人員轉型升級問題研究[J].江蘇商論,2019(2).
[2]周蕾,王珺陽,董曉冉.“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南都學壇,2019,39(1).
[3]丁淑芹.顛覆與創新:大數據為財務會計注入變革基因[J].財會月刊,2016(31).
[4]李正興.集團公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難點與對策[J].財會學習,2019(16).
[5]張海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效實施的探討[J].中國商論,2019(10).
[6]王慧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劣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7).
[7]陳波.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問題及控制措施研究[J].財會學習,2018(24).
[8]陳鳳娟.新時代下財務人員轉型發展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9,21(6).
[9]張國昀.管理會計浪潮下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現代商業,2015(12).
[10]羅小苗.基于管理會計思維的企業財務體系轉型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4).
[11]唐勇.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會月刊,2015(19).
[12]陳和平,胡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3).
[13]陳和平,胡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3).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教育部2018年“產學合作 協同育人”項目——“基于用友云財務”的財務共享中心實踐課程建設研究(項目號:201801069009)項目的支持。
作者簡介:羅 典(1999—),男,江蘇句容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2017級會計學本科專業。
楊葉昕若(1998—),女,江蘇南京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2017級會計學本科專業。
葛蒙妤(1998—),女,江蘇常州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2017級會計學本科專業。
林楠楠(1998—),女,江蘇南通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2017級會計學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