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永續債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在我國發展迅速,助力企業發展的同時其權益認定與稅務影響還存在一定異議。本文結合2019年發布的《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和《關于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永續債權益認定及永續債利息、股息、紅利會計處理的稅務影響進行分析。永續債權益認定的關鍵在于到期日、清償順序、利率跳升機制,稅務影響的關鍵在于確定屬于權益性還是債券性融資,同時會計與稅務處理方式要保持一致。
關鍵詞:永續債;權益認定;屬性分析;稅務影響
引言
永續債作為一種在國外較為成熟的金融產品,自2012年在我國首次發行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隨后這一新型融資渠道被國內企業廣為接受,諸如武漢地鐵、北京首創、中國鐵建等都陸續對外發行了永續債[1]。不同企業對所發行永續債的規定不同,導致永續債的屬性分類有所差別,其中部分企業劃分為權益類,部分企業劃分為負債類。本文結合2019年1月財務部發布《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對永續債權益認定問題進行分析,同時結合2019年4月國稅總局發布的《關于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永續債利息、股息、紅利會計處理的稅務影響進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導實務工作。
一、永續債的定義及特點
永續債(又稱為可續期債券、無固定期限債券)是一種沒有明確到期日或到期日非常遠的債券,對于付息日永續債發行人有權將當期利息推遲到下一期支付且沒有付息次數限制。持有期間若投資人想退出,則需要按照購買之前簽訂的協議進行贖回。此外,永續債的票息率較高,存在利率跳升機制,發行人還具有贖回權。
企業發行永續債綜合來看利大于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永續債發行后,除非發行方主動贖回,通常永續債的持有者不可以要求發行方償還,并且發行方可選擇延遲付息進而減輕現金流壓力;②通過條款設定發行方可將永續債確認為所有者權益,改善資本結構;③永續債的持有者不能參與企業的管理工作,也無權分享超額利潤,所以不會影響發行方的股東利益;④永續債的發行門檻較高,成功發行永續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知名度。永續債的弊端主要體現在成本相較于債務更高;另外當企業經營發生困難需要遞延支付時,利息跳升壓力陡增,會進一步惡化企業經營狀況,引發信用評級降低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二、永續債權益認定分析
永續債在我國屬于一種創新型金融工具,其同時具備股權和債權雙重屬性,對其屬性的具體劃分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合同條款中規定發行人擁有是否支付利息的權利,投資者只能被動接受,那么就屬于權益融資[2]。另一種觀點認為對于永續債而言,其存在超出自身控制的可能(如經營惡化無法及時付息),應該作為金融負債處理[3]。國際會計準則要求在判斷企業發行的金融工具屬性時要判斷是否存在支付經濟資源的現時義務,如果存在即屬于負債類,否則屬于權益類。美國財務會計準則認為判斷的關鍵在于是否存在清償義務,存在則為負債率,否則歸為權益類。
盡管對于永續債屬性分類有很多看法,多數觀點還是認為要結合實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判斷標準包括:償付順序越靠后或到期日越長,永續債的股性越強;遞延付息時間越長,遞延次數要求越少,股性越強;發行方贖回或投資方回售的可能性越低股性越強;票面利率調整幅度越小股性越強。
2019年1月財政部發布的《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對永續債權益認定做了進一步明確[4]。對于未規定固定到期日但規定了未來贖回期且該贖回期為發行方清算日時可認定為權益工具,但如果清算是否發生不受發行人控制則應認定為債權。從清償順序來看,如果發行方清算時永續債滯后于常規債權及債務時應認定為權益工具,如果清算順序相同則發行方應根據持有方獲得償付的預期判斷權益歸屬。從利率跳升機制來看,如果跳升總幅度較小且封頂利率未超過同期同行業同類工具平均利率水平的可認定為權益工具,如果封頂票息水平超過同期同行業同類工具平均水平則應認定為債權。
三、永續債權益認定后的稅務影響分析
隨著永續債的快速發展,其規模不斷壯大,其稅務處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所得稅清繳時其利息能否稅前扣除一直是關注的重點。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確定企業發行的永續債到底屬于權益性還是債權性融資。在權益性融資的稅務處理中發行方支付的股息、紅利無法在所得稅前扣除,投資方獲得的股息、紅利可免征所得稅。債權性融資在進行稅務處理時,發行方支付的利息可在所得稅前扣除,投資方獲得的利息需要繳納所得稅。
2019年4月財政部、國稅總局發布了《關于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實務中的永續債稅務處理進行了明確[5]。公告中列示了9項條件,若一項永續債符合其中5項及以上則該永續債的利息稅務處理方式可參照債券利息進行稅務抵扣,9項條件如下:
(1)發行方對該項投資具有還本義務
(2)利率及付息頻率有明確約定
(3)投資期限有明確規定
(4)投資方對發行方的企業凈資產不擁有所有權
(5)投資方不參與發行方的生產經營活動
(6)發行方可進行贖回或滿足一定條件下進行贖回
(7)發行方將該項投資計入負債
(8)該項投資風險低于企業股東承擔的經營風險
(9)該項投資清償順序優于發行方企業股東持有的股份
從以上條件中可以看出發行的永續債大多數能夠滿足5項以上條件,即可以進行利息稅前抵扣。實際業務中,多數企業發行永續債的目的是不增加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情況下進行融資,也就是將永續債在會計上確認為權益工具,這就導致了會計上確認為權益、稅務上確認為負債的問題。通過分析稅務規定可以發現符合稅務抵扣條件的永續債在會計處理上也符合確認為金融負債的條件,如果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不一致就會產生稅務風險,通常在審計時這一問題也會被重點關注。因此,發行永續債要做到會計與稅務處理方式一致,發行方必須在降低資產負債率還是稅務抵扣上做出選擇。此外,無論采取哪種稅務處理方式,發行方需將其稅務處理方法在發行文件中予以披露,稅務處理的決策權在發行人手中且一經確定不能修改。
四、結語
本文結合2019年發布的《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和《關于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對永續債權益認定及永續債利息、股息、紅利會計處理的稅務影響進行分析。到期日是否明確、發行方是否具有自主選擇權、清償順序的先后、利率跳升幅度是否超過同期同行業同類型工具平均利率水平等都是制約永續債權益認定的因素。企業發行永續債的稅務處理重點在于確定屬于權益性還是債券性融資,如進行權益性處理則投資方可享受免稅待遇,發行方不能進行稅務抵扣;如進行債券性處理則發行方可將利息進行稅務抵扣,投資方無法享受免稅待遇。發行永續債要做到會計與稅務處理方式一致,避免出現會計上進行權益處理而稅務上進行債務處理導致的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周俊.淺析非金融企業發行永續債券的會計處理[J].現代商業,2014(6).
[2]陳燕華.說說可轉債和永續債的“糾葛”[N].中國會計報 ,2012-02-10.
[3]鄒洪華.關于永續債券融資與會計問題的分析[J].交通財會,2014(6).
[4]財政部.關于印發《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的通知[Z].財會〔2019〕2號,2019-01-28.
[5][6]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永續債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公告[Z].財稅 2019〔64〕號,2019-04-16.
作者簡介:汪寒雁(1982—),女,漢族,浙江富陽人,高級經濟師,碩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