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要:2018年,與全國情況類似,湖北省境外放款規模迅速上升。一方面,隨著外匯管理改革不斷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境外放款作為境外機構融資重要渠道之一,為促進境內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跨境資金流動日益復雜,在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戰、匯率波幅加大等因素影響下,境外放款易對跨境資金流動和國際收支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需要高度關注當前境外放款快速增長。本文從湖北轄內境外放款基本數據入手,分析了當前境外放款增長的原因,指出了發現的新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境外放款;新情況;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境外放款基本情況
2018年,除去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境外放款業務,湖北省企業境外放款登記18筆,金額共計2.8億美元,同比增長22%;境外放款匯出47筆,金額共計2.9億美元,同比增長3.8倍;境外放款匯回17筆,金額共計1億美元;境外放款凈流出1.9億美元,同比增長2.3倍。從月度數據來看,自2017年9月起,境外放款匯出金額增幅明顯,2018年大部分月份匯出金額都超過千萬美元。(如圖1)
二、境外放款增長原因分析
1.企業“走出去”持續快速發展
近年來,在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向縱深發展,湖北轄內企業跨國經營實現穩健增長。同時,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我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也為企業對外投資創造了條件。境外放款手續簡潔、成本低、效率高,成為境外機構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2.境內企業資金流動性良好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境內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積累了大量人民幣資金,產生了將資金借出境外以支持境外關聯企業發展的需求。在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下,境內企業資金流動性充足是境外放款增長的原因之一。
3.境內外利差、匯差因素
境內外價格變化是導致境外放款增加的重要因素。從利率因素來看,美元持續加息,中國進入降息周期,人民幣境內外利率出現倒掛現象。從匯率因素看,美聯儲持續加息預期下美元強勢,人民幣小幅貶值。利差倒掛而又存在匯差收益的預期下,境外放款在價格上具有可行性。
4.稅收因素
按照目前規定,利潤匯出需要全額繳稅,而境外放款資金匯出時無需繳稅,且審批簡單、資金成本低、運用更為靈活。境內企業為了規避稅收損失,資金匯出方式傾向于選擇境外放款將歷年未分配利潤轉為債權匯出。
5.人民幣國際化
2018年,湖北轄內人民幣境外放款金額1.06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3倍,數據顯示人民幣境外放款逐年增長,這表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境外放款有利于增加境外人民幣資金來源,構建完整的人民幣跨境循環渠道,提高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和接受程度。
三、發現的新情況
1.境外放款展期、逾期現象較多
截至2018年底,除去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湖北省境外放款生效共47筆,金額共計6.1億美元,其中展期14筆,金額共計1.66億美元,占比27%;逾期10筆,金額共計1.72億美元,占比28%。展期、逾期原因較為復雜,部分確因境外企業經營狀態不佳,流動資金困難,無法收回資金;但也不排除部分企業利用該通道對外轉移資金。
2.外商投資企業境外放款替代利潤匯出
目前,現行政策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對境外母公司放款。2018年,除去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境外放款業務,湖北轄內外商投資企業對境外母公司放款8筆,金額共計1.2億美元,占比41%。但有些企業為了規避利潤匯出等業務相關稅收,利用境外放款將歷年未分配利潤轉為債權匯出,改變跨境資金真實性質。如轄內某企業歷年利潤未匯出,高達6億元人民幣,該企業申請向境外母公司放款4.5億元人民幣,用于母公司償還境外貸款。
3.限制類行業利用境外放款替代境外投資
目前,我國明確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但現行政策對境外放款資金用途沒有行業限制。這就導致限制類行業的境外投資企業投資遇阻時,往往會選擇通過對外債權匯出資金,規避監管。如轄內某房地產企業申請向其香港子公司放款1.3億元人民幣,用于支付酒店收購股權對價,相當于境外投資行為,按規定應辦理外匯登記,但由于酒店投資屬于限制類行業,故該企業想利用境外放款匯出投資資金。
4.利用境外放款替代內保外貸履約
近兩年,外匯局加大對內保外貸業務檢查力度,尤其是對內保外貸履約的真實性、合理性審核。部分企業通過境外放款實現資金匯出,用于償還境外銀行貸款,以此替代內保外貸履約,規避外匯局內保外貸履約檢查。
5.集團公司利用其成員公司境外放款流出資金
深圳某地產集團公司利用其湖北轄內7家成員公司,申請向香港全資子公司發放人民幣境外放款7筆,金額共計15.8億元人民幣。目前,資本項目信息系統無法實現跨省查詢,各地外匯局之間又缺乏溝通協調和聯動監管機制,信息不對稱導致交易背景真實性審核存在難度,如果集團公司利用其遍布全國的成員公司辦理境外放款業務,易成為異常資金流出新渠道。
6.借助境外放款渠道進行套利
有些企業通過與境外關聯企業聯動,組合運用境外放款與外債,利用境內外匯差、利差實現無風險套利,從而獲得超額收益。如轄內某企業向香港關聯企業境外放款3 000萬美元,購匯人民幣資金1.927億元,香港企業境外結匯后,境內企業再向香港企業借用人民幣外債1.94億元,該企業獲取匯差收益130萬元。這種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境外放款,具有較強的順周期性,會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幅。
四、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1.現行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境外放款外匯管理政策不斷調整和完善,但仍有個別條款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如對于展期和注銷,現行規定較為模糊、操作性不強;再如對于資金來源和去向,現行規定較為寬松,存在監管漏洞。建議對現有的境外放款外匯管理政策進行修訂和整合,消除政策模糊地帶,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杜絕利用政策漏洞違規流出資金。
2.加強境外放款與其他資本項目業務的協同監管
目前,境外放款較其他資本項目業務管理相對寬松,且放寬了放款主體的限制,這就導致境外放款與直接投資、跨境擔保等業務存在替代空間。建議加強境外放款與其他資本項目業務的整合與協同監管,消除政策替代空間,同時加大境外放款業務真實性審核,關注交易背景的真實性,避免利用境外放款套利等行為。
3.加強真實性審核和事后監管
目前,境外放款額度登記和資金匯出時,要求審核的材料相對簡單,較難判斷交易背景真實性,且資金一旦匯出,資金的使用、流動均在境外,貸后資金真實用途難以監管。建議銀行按照展業原則要求,審查資金來源合法性,持續監測境外資金流向,發現異常或違規,立即停辦業務并報告外匯局。外匯局應優化資本項目信息系統境外放款業務模塊,加大事后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虛構交易背景利用境外放款流出資金的違規行為。
4.實行境外放款本外幣全口徑管理
隨著2016年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相關管理規定的出臺,初步實現了境內企業境外放款本外幣全口徑管理,但本外幣境外放款管理政策在放款主體、額度管理、資金來源和用途等方面仍存在不一致。總體來說,人民幣境外放款的管理規定比外幣境外放款更加細致、嚴格,建議全面梳理統一本外幣境外放款管理政策,消除政策套利空間,防范跨境資金異常流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