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冉
摘要:電商法的出臺,明確了電商企業市場主體登記(場所)要求,各地方相繼出臺了關于公司注冊經營場所約束規范性文件,要求中小微電商企業經營場所必須符合注冊登記要求,這必然對一些未能達標注冊的企業造成租金及納稅等因素經營成本驟升,大量經營者因電商行業環境發展存在的滯后性而被迫放棄或轉型。本文通過對新電商法頒布實施后,電商行業環境的影響分析,結合我國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正處于存量時代的大背景下,提出將閑置商業樓宇合理利用,并以共創空間、孵化器等形式構建電商產業園區,在解決城市閑置商業樓宇過剩問題的同時,將中小微電商經營者聚集園區內助力電商行業合法有序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法;電商產業;樓宇經濟
引言
隨著近十年來國內互聯網電商經濟的飛速崛起,電子商務平臺、代購、微商等行業得以火速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28.4萬億,同比增長17.8%。隨著電商行業的逐步完善,預計2019年有望突破30萬億元[1]。從淘寶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年底,僅在淘寶平臺的電商經營者已經突破110萬家[2]。互聯網電商經濟既拓寬了國內就業創業渠道、帶動了物流延伸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豐富了國人購買商品的種類,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感受全球購物的體驗。為了規范電商經營行為,完善法律制度,在經歷了五年立法和四年審議修改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于2019年1月1日起發布實施[3]。各地方相繼出臺關于公司注冊經營場所約束規范性文件。中小微電商經營者從過去簡易線上注冊,到現在必須依法滿足市場登記要求,企業注冊經營場所由過去的寬限制到現在不得使用一般性住宅等系列具體要求,兩者發生耦合反應,間接激發了電商行業對商業樓宇的需求量增加。當前我國二三線城市已進入商業地產存量時代,如何將電商行業與商業地產行業有機融合,在滿足電商行業經營發展需求的同時,解決二三線城市閑置商業樓宇庫存已成為當前電商經濟發展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電商法對電商行業的影響分析
電商經營者、代購、微商等行業的入門門檻極低,且近些年真假摻賣、偷稅漏稅等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消費者經常會遇到無法聯系到賣家的維權難問題。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電商法的出臺規范電商行業環境、加強對電商行業的市場監管責任。
其中電商法第九條明確定義了電商經營者的范圍,也非常清晰地可以看出電商平臺、代購、微商經營者均屬電商經營者范疇[4]。在該條款的約束下,無論體量大小、所有符合上述范疇的電商經營者都必須嚴格按照電商法的規定下合法經營。
第十條則明確規定了電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注冊經營場所。過去電商經營者從業門檻極低,僅需要在電商平臺上簡單的線上注冊即可開展經營,并不需要向當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注冊登記[4]。隨著電商法的頒布實施,該條款明確要求所有符合上述電商經營者范疇的從業者必須前往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辦理注冊登記,這其中包括從事電商經營的范圍、場所等。這也直接解決了上述諸如無法聯系到賣家維權難的問題。但在規范電商經營者市場經營場所登記的同時,受房租等方面的影響電商從業者們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對中小微電商經營者的從業自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另外,在電商法頒布實施后,各地方相繼出臺關于公司注冊經營場所約束規范性文件,明確規定了一般性住宅不得作為企業經營場所,加之一個經營場所不得重復注冊登記使用的約束條件,在一系列的宏觀政策的影響下,短時間內大大加持了電商行業對商業樓宇的租賃、購買需求。造成商業地產供給與需求的失衡,可能會導致部分商業樓宇租金上漲,很多體量較小的經營者因運營成本的驟增而放棄經營,這大大阻礙了電商行業的發展。同時,受體量小、基數大、分布散等行業特點影響,即便經營者辦理了市場主體登記,也基本是哪里便宜租哪里,并沒有做到產業聚集,無法做大做強電商產業,有礙于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電商產業園發展模式
在商業地產進入存量時代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國二三線城市,大量商業樓宇銷售、租賃情況并不理想,地產過剩現象明顯。通過商業公寓、辦公寫字樓等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對商業樓宇起到好的消化作用。并且通過上述簡單粗暴的去庫存模式也并不能發揮好樓宇經濟帶來的產業聚集發展優勢。恰逢新電商法出臺,大量中小微電商經營者對商業經營場所需求量增加,各地方完全可以利用閑置商業地產發展電子商務樓宇經濟,構建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將當地較為大型的電商企業作為園區龍頭入駐園區,吸引中大規模的電商企業入園,并著重打造中小微電子商務企業共創空間。將大量的電商經營者聚集在園區內,扎堆發展。作為園區運營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運營機構,上對政府下對企業,做好政策、補助、資金、人才等服務工作。同時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市場主體登記的指導工作,不但可以減緩當地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壓力,還可以提高營商環境,激發電商經營者對電商行業的自信。
通過構建電商產業園區的模式,作為電商經營者來說:一是可以在園區內進行市場主體登記(場所),使其經營受法律保護;二是可以享受較低的租賃成本緩解體量小的運營壓力;三是可以有機會與園區內各電商經營者溝通交流、合力發展;四是可以從園區運營機構或其他經營者獲取行業最新扶持政策及行業動態等。
作為電商產業園區運營者來說,這里主要指的政府機構,通過構建電商產業園區的模式:一是可以將電商行業與商業地產行業有機融合,在滿足電商行業經營發展需求的同時,解決當地閑置商業樓宇庫存;二是可以將離散型的中小微電商經營者有效地聚集在一起,以共創空間的模式合理利用園區空間、盡可能多地孵化中小微電商企業,便于統一監督管理;三是經營場所租賃成本降低,鼓勵電商產業創業,堅定了電商經營者對該行業的自信,促進電商行業健康發展。四是大量的電商經營者在辦理合法市場主體登記后,直接增加地方財政稅收。
三、結語
隨著電商法的出臺,電商經營者從互聯網的幕后走上了市場經濟的舞臺。電商法約束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要求、各地方政府限定了企業經營場所選擇的條件,在電商經營者對商業樓宇需求量增加的情況下,合理的將我國二三線城市的閑置商業樓宇利用起來,做到電商行業與商業地產行業的有機融合,通過構建電商產業園區的模式,吸引基數龐大的中小微電商經營者聚集產業園區的共創空間,使電商行業合法聚焦發展,提出一種解決商業地產過剩、消化庫存的模式,有效帶動園區運營、商業地產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商產業研究院.2019-2024年中國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R].2019.
[2] 2018年淘寶數據報告[R].2019.
[3]楊晨,等.《電子商務法》的正式實施,電商未來將何去何從[J].計算機系統網絡和電信,2019(1).
[4]蕊紅.《電商法》五大關鍵詞重塑電商行業[J].時代金融,2019(4).
作者簡介:孫 冉(1990—),男,漢族,山東濟南人,現就職于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級經濟師,悉尼大學碩士研究生,項目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