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 賈繼兵 王云輝
摘要:本文對目前主要地震勘探儀器的使用情況及現狀進行分析,從引進新設備、新技術,規范儀器使用、驗收、維修各個環節,加強人才培養,加大質量監管等方面,不斷探索特色的管理模式,為勘探項目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踐行為用戶提供合格產品和滿意服務的企業承諾。
關鍵詞:地震勘探儀器管理;專業化服務
引言
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裝備服務處主要承擔為物探采集提供地震儀器、測量、可控震源等專業化服務業務。現有主力設備:地震儀器主機42套、采集設備39萬道、測量儀器601臺、可控震源共141臺,是目前國內石油物探專用裝備種類最全、數量最多,具有一流技術水平的專業化服務機構。地震采集設備是物探采集賴以生存的武器。專業化服務質量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公司設備管理和使用實行內部租賃制,這就要求租賃雙方嚴格執行質量體系、設備體系的要求,使設備各環節處于受控狀態,保證每個質量控制點都得到有效監控。在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使裝備發揮最大效益。
一、目前地震儀器設備使用情況及現狀分析
目前裝備服務處擁有的設備資源主要包括法國SERCEL 公司的408UL和428XL,加拿大INVON公司的G3、HAWK等一批世界一流的地震儀器。在專業化服務過程中,設備是保障項目運作質量的基礎,一旦設備出問題,不僅整個項目生產進度要被延誤,還有可能影響采集數據的品質,使設備租賃雙方的經濟利益蒙受損失,因此就要求我們按照設備管理體系的內容將設備出庫驗收、使用、維修、入庫驗收的各個步驟規范化、流程標準化、數據表格化。
第一,隨著國內、國際勘探市場的開拓,一些新型能源的勘探比重不斷增加,勘探任務也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老油田,不斷擴大的勘探地域,復雜的地表環境,多變的氣候條件等諸多方面因素都對儀器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曾經的主力勘探設備如法國SERCEL公司的408UL和428XL服役期已經很長,設備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現象,設備損壞率和故障率較高。
第三,儀器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公司也緊跟設備發展形勢,積極引進新設備,開發新技術,但不可避免的問題是能全面掌握新技術的操作人員數量少,培訓普及面窄,設備操作不熟練,儀器故障不容易排除。
二、探索特色管理方式,發揮設備資源優勢,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1.根據勘探工區特點,綜合內外部因素,提前規劃,全面統籌,積極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制定設備配備方案
目前,在地震勘探領域,有線地震儀器仍占主導地位,占據世界地震儀器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大約70%);無線地震儀器作為有線儀器的補充,在特殊地形的使用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優越性、易用性、經濟性。
一般來說,在山地、黃土塬、丘陵、沼澤、盆地、沙漠、灘淺海等復雜地型有線設備均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面對工農問題復雜、人力資源占用大、設備老化、成本高等問題,無線設備(特別是節點儀器)因其操作簡便、野外勞工強度低、功率消耗低和環境友好等技術優勢,在海樣、沙漠等生產區域表現出了高效生產的獨特優勢。在國內外長期處于低油價的時代背景下,無線節點系統將成為石油天然氣等勘探企業降投資、控成本、謀創新、渡難關的一個新的選擇。因此,在未來的勘探生產中,有線與無線設備互為補充的格局已經確定。
2.加強現場設備管理,嚴格過程控制,專業化服務意識到位
持續強化生產質量工作,側重設備使用過程的質量控制。作為租賃方加強與設備使用方的溝通,設備管理實行三聯手即:設備現場管理與物探處相聯手;設備現場管理與技術支持相聯手;設備現場管理與流動維修相聯手。利用專業化班組的技術力量對使用方人員進行設備使用和操作培訓,儀器項目組加強對野外設備使用和維護監管,全面開展野外項目人員“走向排列”活動。依靠租賃雙方的共同努力,發揮出設備的最大效益。
3.全面推進靠前維修與技術支持服務,快速解決現場問題,專業化服務保障到位
派專業維修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靠前維修,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解決故障設備問題,縮短設備的送修和維修時間,對故障設備及時的修復,歸集到時間效益和成本效益上,即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設備運行成本。推進了設備的優化利用,以最少的設備投入實現利用率最大化。
裝備服務處利用三年的時間研發了地震儀器遠程支持系統,打造了東方公司首個地震儀器遠程技術支持工作室,以“快速反應、及時到位”為宗旨,安排專門的設備技術責任工程師提供全天候的技術支持服務。一方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解決項目上出現的設備技術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及時對項目上的設備操作人員進行遠程指導,做到公司所有國內外項目實時掌控,保障項目運作不間斷。
4.完善設備驗收流程,為項目提供合格產品,專業化服務措施到位
驗收是質量保證的關鍵環節,以往的驗收按照設備體系和質量體系的要求,有著固定的管理模式。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逐年加大對煤層氣和頁巖氣勘探市場的投入,以及對灘涂、淺海過渡帶的勘探投入,對勘探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設防水性能要好。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打破常規,轉變觀念,創新管理,科學組織,精細生產,不斷探索新的生產組織模式。
針對項目運作的特點和難點,更新完善了設備驗收流程,使出庫驗收環節更加科學合理。對用于多雨潮濕探區的地面設備增加了浸水測試環節,保證出庫設備防水質量合格率為100%。經過野外生產證明,這項措施的實施,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給項目的正常運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設備出庫浸水驗收已經在頁巖氣和煤層氣探區推廣應用。
5.重視專業化服務人員的能力培養,積極推廣新設備,專業化服務培訓到位
針對迅猛的裝備發展趨勢,對引進的新設備及時做出反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研究其新特性,掌握新標準,創建新流程,通過對新設備的推廣使用,將設備的操作與維護技能及時傳達給儀器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從而大大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充分發揮新設備的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
培養復合型人員,筑基生產服務一線,積極挖掘管理、技術兩過硬的復合型人才,落實總項目長負責制,以師帶徒形式為年輕人搭建成長平臺。
企業追求卓越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企業形象、人員素質;最終的服務質量、產品質量能否讓顧客滿意,其中人員素質是關鍵。利用多種形式對專業化服務人員進行培訓,促其從操作型向技術型轉變。培養掌握高精尖的理論、精湛的崗位技能的服務隊伍,做到工作零缺陷。
6.健全質量監督體系,加大巡檢力度,做到專業化服務監管到位
針對項目密、散、難的特點,加大檢查力度,領導和質量監管人員深入野外生產一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合內部與外部交叉審核,開展定期與不定期審核,敦促設備管理制度落到實處。通過審核,及時發現設備管理過程中與體系不相符的地方,主審單位向受審單位開具《不合格報告單》,督促受審單位整改,同時主審部門給出審核報告,匯總審核中發現的問題,綜合評價分析審核結果,將審核結論實時公布,發揮出審核的警示作用。
7.注重細節管理,發揮主觀能動性,專業化服務職責到位
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是精細化管理的根本;學習借鑒、創新工作是精細化管理的源泉;強化三基工作,是精細化管理的基礎。
加大精細化管理力度,將精細化管理深入貫徹到工作每一個環節,有效解決了管理難題,創新生產組織模式,優化設備資源管理,助推專業化服務由大向強的轉變,促進裝備專業化之路持續健康發展。
三、結語
我們始終堅持以項目為核心,在“裝備精良”上做文章,在“保障服務”上下功夫,堅持“主動服務、超值服務、定制服務”的管理理念,突出現場管理,嚴格規范管理流程,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設備管理工作方法。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克服固化設備老舊、調配數量大、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唱好出入庫驗收、設備維修、現場管理“三步曲”。全力以赴做強裝備技術支持保障服務,打造出裝備精良、技術精湛、管理精益、服務精誠的“四精”企業。■
參考文獻:
[1]楊子龍,雷鳴.地震儀器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物探裝備,2017,27(4).
[2]易碧金,趙汀等.地震儀器技術現狀、發展方向及存在問題概述[J].物探裝備,2018,28(6).
[3]胡錚,劉一帆,寧小平.HAWK節點儀器常見故障及其解決辦法[J].物探裝備,20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