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南 崔廣梅 鄭瑞平



【摘要】 目的:分析使用神經肌電圖檢查小兒面神經炎的價值。方法:對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兒面神經炎患兒進行試驗研究,所有患兒均采用神經肌電圖檢查,醫護人員對患兒患側面神經各支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波幅以及肌電圖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與患兒健康一側進行對照。結果:研究發現,治療前2 5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8例,重度4例,共計18例;治療前6-9歲患兒輕度7例,中度8例,重度5倒,共計20例;治療前10- 14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共計12例。經過治療后,輕度患兒治療一個月內全部恢復,中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7人,2個月內恢復12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重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5人,2個月內恢復5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結論:對小兒面神經炎疾病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查對于判斷患兒的疾病損傷程度以及預后意義較大。
【關鍵詞】 小兒面神經炎;神經肌電圖;預后;分析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 (2020】21-01801
當下,小兒面神經炎疾病的發病原因還尚未明確,一些學者認為患兒發病的原因與病毒感染之間存在多密切關系,臨床上需要充分依據患兒實際癥狀進行明確診斷,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客觀量化指標[l]。基于此,本文對我院在2017年3月 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兒面神經炎患兒使用神經肌電圖檢查小兒面神經炎的價值進行詳細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小兒面神經炎患兒進行試驗研究,所有患兒均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查,醫護人員對患兒患側面神經各支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波幅以及肌電圖實際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與患兒健側面神經進行對照。共有男性患兒24人,女性患者26人,年齡范圍在2 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9. 28±1.47)歲,分為2 5歲組患者18人,6 9歲組患者20人,1014歲組患者12人。
1.2方法采用Neuro Exam M800型肌電圖/誘發電位儀,在25 - 30攝氏度室溫下進行檢測,分別對患兒(病程3-7d)進行檢查,詳細記錄患兒健側以及患側面部神經運動相關參數,包括Amp(面神經運動神經動作電位波幅)、NCV(面神經傳導速度)以及EMG(肌電圖)。患兒治療15d、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后進行復查。
1.3 判斷標準
1.3.1神經肌電圖指標
(1) Amp:Am-健側波幅患側波幅/健側波幅* 100%,比值低于75%為輕度降低,75%-95%為中度中度降低,高于95%為重度降低
(2) NCV:患側較健側減少低于15%為輕度減慢,減少15% - 50%為中度減慢,減少高于50%為重度減慢
(3) EMG:接觸電位及運動單位電位數目丟失,情況分為無異常,部分神經源性損害和完全神經源性損害
1.3.2病情分級
(1)輕度:Amp正常或輕度降低,NCV正常或輕度減慢,EMG正常或極少白發電位發放;
(2)中度:Amp波幅明顯降低,NCV中度減慢,EMG呈部分神經源性損害;
(3)重度:Amp波幅明顯減低,NCV重度減慢,EMG部分或完全神經源性損害。
2 結果
2.1不同年齡組病變程度分布情況研究發現,治療前2 5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8例,重度4例,共計18例;治療前6 -9歲患兒輕度7例,中度8例,重度5例,共汁20例;治療前10-14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共計12例。
2.2不同程度面神經損傷恢復時間經過治療后,輕度患兒治療一個月內全部恢復,中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7人,2個月內恢復12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重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5人,2個月內恢復5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
3 討論
小兒面神經炎是當今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兒科常見病,臨床中認為,導致小兒引發面神經炎的主要是由多種不同原因造成患兒出現面部神經缺血或水腫,從而對患者面部神經造成壓迫,進而引發一系列的面部神經損傷[2]。臨床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體征,不能準確判斷預后及治療恢復程度,且對患兒而言,治療時間窗非常關鍵,在疾病的急性期如不能采取有效治療,可導致病程延長,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功能障礙[3]。
小兒面神經炎病情損傷程度及病情恢復時間與年齡無關但損傷程度與病情恢復時間有直接相關性,其病程基礎在于當病變累及髓鞘時神經傳導速度變化較為顯著;如果累及了軸索,神經肌肉終極微電位發生變化出現誘發電位波幅及肌電圖改變。兩種病理改變均可存在但以一種為主,髓鞘的損傷修復速度要比軸索的再生速度快[4]。但小兒是一組特殊的群體特別是嬰幼兒在檢查時很難配合,一次檢查難免出現誤差,因此在對年幼兒作評估時更應全面綜合考慮動態監測才有利判斷和預測的準確性,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5]。
通過研究發現,經過治療后2 5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8例,重度4例,共計18例;經過治療后6-9歲患兒輕度7例,中度8例,重度5例,共計20例;經過治療后10 16歲患兒輕度6例,中度4例,重度2例,共計12例。經過治療后,輕度患兒治療一個月內全部恢復,中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7人,2個月內恢復12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重度患兒1個月內恢復5人,2個月內恢復5人,三個月內恢復1人。
由此可見,對小兒面神經炎疾病進行神經肌電圖檢查對于判斷患兒的疾病損傷程度以及預后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徐成娥,武光麗,鄧欣云.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針灸治療小兒面神經炎的療效及對IL-17、IL- 6、IL-21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 (15):1676-1678.
[2] 許燕玉,蔡麗佳,陳巧輝,等,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針灸治療小兒面神經炎的療效及對reg/Thl7相關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 26 (35): 3892-3895_
[3] 郭立志.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測定對面神經炎診斷、治療及預后的評估[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 (23);284.
[4] 張麗萍,龍佑玲,戴靜,等.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測定對評估面神經炎預后的價值[J].醫藥前沿,2018,8(4):97.
[5] 黃佳麗,李鵬翔,龍發青,等,中藥熏蒸聯合針刺治療面神經炙療效及對肌電圖的影響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 (9);2291-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