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永興
摘 要:在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區域教育系統需要轉變教育督導理念,探索并研究有效履行教育督導職能的新機制、新策略。面對當前教育的新形勢、新變化,本人作為教育督導員,嘗試以學校為本,突出督導職能,積極推進集診式教育督導新模式。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相城區的集診式督導提高了教育督導實效,推動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關鍵詞:集診式教育;督導;內涵
一、集診式教育督導的內涵
所謂集診,就是幾位教育督導員共同研究學校的問題。它是以學校問題診斷為起點,以追溯問題出現的原因為重點,以探究問題解決的策略為指向的教育督導活動。其核心理念是“對癥下藥”,即關注學校的發展潛力,幫助總結辦學經驗,追尋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因素,找出學校的可發展點及其價值,推動學校瞄準目標不斷發展。集診式教育督導具有開放性、民主化、個性化的特點,它立足于督導原則的指導性和服務性,著眼于督導員與學校之間的平等、尊重與合作,致力于問題診斷的精準與深刻,歸宿于問題解決過程的民主、協商、對話互動和共同建構。
在開展集診式教育督導時,重點是發揮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指導功能,并彰顯教育督導的個性化服務。既對學校在履行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等方面存在問題的進行以解決為目的的指導,又對學校追求自我發展、自我超越過程中遇到的個性化問題加以指導并解決。如果集診式教育督導用“1+X”來表示的話,則“1”對應的是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對學校的共性要求,“X”對應的是學校內生的個性化督導需求。
目前相城區教育督導工作更側重對學校個性化問題的集體診斷和指導。
二、集診式教育督導的流程
集診式教育督導分為會診、判斷與診療三個階段。
首先是會診階段。督前準備、學校自評自診、督學們集會分析、確定問題是督前的核心環節。被督導取決于學校的內在需求。教育督導人員由專職督學和教育專家構成,專家的專業結構和學校的督導需求相匹配。由于學校督導需求確認環節需要雙方充分會面、交流、磨合、研議,因此信息采集的時間有時會很長,督導專家需要較長時間投入,對督導人員專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其次是判斷階段。時間一般不少于3天。督導人員走進學校,采用隨機對話、師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對學校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追溯及分析,然后拿出問題解決的初步方案。在與學校深入溝通后,確定問題解決的最終方案。在督導過程中,必須減輕學校負擔,簡化書面材料的準備,注重與學校面對面的交流,致力于與校長就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問題達成共識。
第三是診療階段。集診式教育督導的目的不在于對學校進行終結性的等級鑒定,而在于幫助學校改進工作,提高辦學水平。所以,在督導后期,我們會為學校配備診療專家,指導學校持續改進;其次,集診式督導結果也為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學校的改進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三、集診式教育督導的相城實踐
教育督導小組在對相城實驗中學進行集診式督導時,實施的是對癥下藥策略和關系建構策略。
集診式督導因縝密的督導流程和有效的督導結果得到學校的歡迎。集診式督導能夠很好地契合學校發展需求,通過問題甄別,幫助學校查找制約學校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通過督學專家與學校問題的精準匹配,對癥下藥,幫助學校發現可發展得點及其價值,指導和幫助學校解決問題,有力助推學校得內涵發展。
(一)對癥下藥策略
以督導相城實驗中學為例,學校提出的問題是“青年教師與成熟型教師差距很大,整支隊伍需要建設”。為了保證這一問題屬于制約學校發展的真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真能幫助學校突破發展瓶頸,教育督導小組在督導前就細化了問題指標,從青年教師的授課能力、青年班主任的育人水平、青年教師的分層培訓三方面,組織專家團隊,邀請相關專業領域的市區級教育專家、有豐富經驗的老校長、學科教研員,對學校提出的問題進行集體會診。
首先采用資料收集法,了解學?,F階段的青年教師的知識及能力結構、任職年限、參與培訓情況;采用實地觀察法,區教研員進行全學科視導聽課,對青年教師的授課能力進行摸底,老校長多次與學校青年教師開展專題沙龍研討,并深入班會課,了解青年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和學科德育滲透情況;采用對比研究法,組織教育督導專家深入相城實驗中學觀摩課堂,對比學校的青年教師與成熟型教師,列出標準,讓青年教師對照標準,找到差距,明確趕超的方向。
督導團隊經過認真的探討和交流,再次論證和凝練出制約學校發展的真問題,即相城實驗中學的尚德文化如何更好地獲得青年教師的遵從和信奉。需引導青年教師熟稔本校的教育文化脈絡,進行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
(二)關系建構策略
教育督導方要與學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這樣才能讓教育督導工作取得實效性。因此督導結果不宜帶有表揚批評類價值判斷,要開展能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指導工作。要幫助學校梳理存在的問題,確定改進的方向。督導小組成員由具有長期教育教學經驗的專家和老校長組成,業務能力強,重視對被督導方的指導,體現“督導即服務”的理念。在集診式教育督導開展過程中,督導人員努力與被督導學校建立民主、平等、協商的關系。
充分的準備、認真的態度、嚴謹的實施、公正的評價,會讓集診式教育督導的評價結果獲得被督導學校的高度認可,雙方就督導結果達成共識,學校的內涵發展就能在良性軌道起步。
總之,集診式教育督導能改變用靜止的、固定的標準衡量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傳統做法,從而實現量身定制,推動學校的自主發展與個性發展,在此基礎上就能形成良性互動的教育督導模式,促進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