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佳美
摘 要:圖表構思法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教學和教育價值。圖表構思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架起寫作支架,反映知識的整體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參與度,引導學生將內容寫“具體”,落實寫作教學重難點,開展“生本”課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進一步推動寫作教學模式的轉變。
關鍵詞:支架;圖表構思法;中段寫作起步策略研究
一、研究緣起
(一)【情境描述】
《觀猴》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出現的第一次看圖寫話,是學生寫作文的一個開始。圖上畫的是許多姿態各異的猴子在猴山上玩耍,老師和小朋友在觀看的情景。作為二年級剛開始寫話,學生缺乏看圖寫話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按怎樣的順序來進行描寫。課后習作交上來,大部分學生的習作都寫得十分寬泛,質量都較低。
【情境分析】
1.【內容空洞無物,表述邏輯混亂】縱觀學生所完成的寫作作品,我們發現很多中段學生的習作內容十分空洞,邏輯安排不合理,常常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現象。而且習作中缺乏中心思想,學生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完全無層次可言,甚至經常出現偏離主題現象。
2.【缺乏生活實踐,寫作素材不足】一方面孩子心智小,對自然、社會生活不留意,不敏感,素材意識、融入生活的意識都比較淡薄;另一方面學校作文內容缺乏想象力,命題作文、看圖作文的比重多于自由作文。
3.【指導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在進行寫作教學指導時,教師往往采用分析范文,并讓學生欣賞、仿照的形式,這種指導方式較為單一,而且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
(二)基于“圖表構思法”的小學語文中段寫作研究意義
1.增強習作興趣,架起學生寫作支架
圖表構思法利用圖畫、表格、線條等,配上關鍵詞的提煉,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參與度。
2.提高教學效率,落實重點攻克難點
通過運用圖表構思法,能幫助學生快速架起寫作支架,反映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再逐步促進寫作內容的細節構思,引導學生將內容寫“具體”。
3.建設生本課堂,轉變習作教學模式
通過運用圖表構思法,學生能夠更多地進行自主構思創作。這樣,寫作課堂中教師不必再花大量的時間去進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只需進行適當引導,開展“生本”課堂,這無形中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并進一步推動了寫作教學模式的轉變。
二、實踐探索
(一)基于圖表構思,確定寫作內容
我們首先梳理第二學段語文教材有關習作教學的內容,然后依據新課標梳理第二學段4個學期單元習作的要求,做到整體把握,統觀全局。
1.依托圖表,分類構思
(1)寫人類習作教學:記敘文,寫人離不開寫事,選擇的一件事或者幾件事必須為凸顯主人公的品質而服務,一般寫人的記敘文主要是以下列形式呈現的。
(2)寫事類習作教學:
寫事類的習作主要分為三大板塊,起因、經過、結果。要做到條理清楚,要思考哪些可以先寫,哪些后寫,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清楚,主要可以按照以下圖表形式。
2.理清思路,謀篇布局
學生最基礎的布局,可以運用平時寫作的“頭、中、尾”法進行。在圖表中將文章的大致框架勾勒下來,提供一些句型和關鍵詞作為參考,并及時進行修改、添加等,學生有了支架,知道了該寫哪些內容,以何種框架及描寫方法進行描寫。
(二)基于圖表構思,指導寫作方法
1.運用圖表,明確題意
明確習作要求是習作中的關鍵環節,這里的習作要求不僅指命題作文中的文題,也指半命題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給材料作文中的“題目或說明”。只有弄清題意,找準關鍵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確定中心,選料,組織結構,寫出合乎要求的文章。
2.運用圖表,豐富語言運用
在明確了習作內容,理清了習作結構后,習作的基本框架基本成型,但是學生根據圖表構思法寫出來的習作還不夠飽滿、具體、生動,處于有骨架沒有骨血、肢干的情況,那如何讓習作有血有肉,鮮活生動起來呢?教師需要繼續引導學生給習作添鉆加瓦,添加好詞好句,習作手法等。
3.運用圖表,學會修辭運用
以《美麗的松山湖》為例,分別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把松山湖的美麗具體生動地描寫出來。運用這種圖表的形式,學生在習作中更能如魚得水,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學生對于事物描寫的這一過程,很容易發生“無話可說、無從下手”等問題,描寫出來的事物也是呆板枯燥,或是面目全非的。在對事物的描寫過程中,應該加入相應的修辭手法來描寫,這樣就會減少事物本身的是死板與枯燥性,從而增加相關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基于圖表構思改進寫作評價
在習作教學中使用圖表構思法,主要原因是想給學生提供支架,能自己基本完成一篇作文。運用圖表構思法可以把學生的習作思維轉化成文字和圖表。所以在學生動筆寫作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初稿圖進行評價,指導學生修改框架思路,為習成文提供幫助,同時也減輕了學生“幾易其稿”的負擔。
1.習作修改
一篇習作順利成文主要包括5個流程:選材-構思-表達-修改-成文。一般,當把“修改”這一習作環節放在習作完成之前,起到一個完善的作用。可等到學生依照他們自己的框架和習作思路完成好習作時,學生一般已經基本形成了思維定式。這時候,有一部分學生的習作中的問題可能就不太容易修改了。
2.習作評價
(1)自評自改:通過一節習作評價課,學生可以根據一些評價要素,如:字數是不是達標了,有沒有病句,語句是否通順優美,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從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自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通過長時間的自評自改,學生可以慢慢看到自己習作的進步,從而增強學生習作自信心。
(2)互評互改:學生之間查看修改習作,在讀完習作后給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和習作感想。學生間的廣泛交流互動,可以提高學生對習作的自我鑒賞水平,內化提高自身習作質量。學生通過欣賞其他同學的習作,看出與相互的有點,吸取習作的優點,積累習作經驗,激發自身上進心。
參考文獻
[1]周子房.寫作學習支架的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15(7—8).
[2]陳建霞《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J] 2008.5
[3]王立根《思維導圖——作文構思的有效工具》[J]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