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 要:《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提倡學科綜合”,這無疑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一大突破。學科綜合讓我們的學生在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中尋找平衡點和連接點,使他們更大范圍、更全面地獲得音樂的益處,提升他們的整體思維能力,學科綜合將賦予我們音樂教育無窮的生命力。
關鍵詞:學科綜合
21世紀以來,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及走向有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即倡導課程向學習者的經驗和生活回歸,密切課程同學習者自身發展需要的聯系,追求課程的整合、融合與綜合。如何正確理解綜合?如何有效地建立起各門學科之間的合理聯系,并運用恰當可行的課程形態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筆者將從音樂學科提倡學科綜合的意義和綜合學習的實施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音樂學科提倡學科綜合的意義
(一)學科綜合符合人類知識學習發展的規律
加德納“智能多元理論”認為雖然在人類智能組合結構和劃分中每一種智能代表著一種不同于其他智能的獨特思考模式,然而它們卻非獨立運作的,音樂教育,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是由于“無論在文化領域、藝術領域,還是教育領域,音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從根本上說,音樂是一種整體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現象。”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征,為音樂教育的綜合理念提供了理論依據:“從藝術的本質上講,一切藝術都是心靈的藝術,都具有情感性特征,都表現為形象性特點。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各種藝術門類之間和各種音樂形式之間的融合與人的身心發展有著某種同構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教育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感這一心理現象使得各種藝術門類或各種音樂形式之間的整合和相融成為必要和可能。任何一種單一的知識學習都不能滿足人類知識學習的需要,也不可能完成人類智能的全面發展。因此學科綜合是人類知識傳承和知識學習發展的規律。
(二)學科綜合是多元文化社會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需要
人的發展是教育的目的。每一門學科都是教育所選擇的用來幫助學生達到理想發展目標的工具。社會的多元文化的發展也帶來了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教育必須建構學生完整的經驗,將所學的知識建立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上,用辯證的思維方式來養成全面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多學科滲透的音樂課程將與音樂相關聯的盡可能豐富的語境內容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整體、部分及其相互關系,以此來獲得個體和諧全面的發展。學科綜合是現代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現代教育所需要的學科綜合既包括自然科學之間的綜合,也包括文理之間的綜合,各學科與音樂學科的綜合在提供知識學習的和知識建構的同時能使學習者得到更為深切和全面的人文關懷,這對當前強調人的素質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學科綜合是現代音樂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需要。
《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科綜合”提出音樂課程內部學習領域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姊妹藝術之間的相互融合,音樂與藝術之外其他學科相互融合。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是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它是與國際教育界的發展趨勢一致的。綜合性的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的一個特征。而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提倡學科綜合的理念和實施將不僅改變長期以來音樂學科學習孤立于其他學科之外的狀況,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科綜合,真正能夠實現對改變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音樂學習的最終目標。
二、學科綜合的具體實施
(一)單一課程的綜合學習
在音樂課堂活動中綜合音樂聆聽、鑒賞、表演、創作。其中表演包含演唱或者樂器的演奏,教師按照同一個主題圍繞聆聽、演唱或者演奏、創作來開展教學或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多元化音樂活動中鞏固概念、增加知識、發展技能、培養價值觀,達到知識向縱深方向的發展。如圍繞“侗歌”主題,通過聽、念、唱、動、說,從傳統侗歌到普通侗歌再到現代新侗歌,學生通過念侗語、唱侗歌抒發情感,了解侗族大歌的多聲思維、多聲形態、文化內涵,在濃厚的民族音樂氛圍中感受侗族民歌特有的藝術魅力。
(二)藝術學習領域的綜合學習
音樂、舞蹈、文學、美術、戲劇等多門類的藝術之間各有其特色,但是它們之間又有一些元素是相通的。可以充分發揮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組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從達爾克羅茲、奧爾夫到八十年代的DBME,它們為音樂教學提供更寬闊的視角。如《梁祝》欣賞中,以劇情為主要線索,越劇唱腔“妹妹啊!”為引子,核心音樂的“愛情主題”的不斷出現,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與線條表現音樂的明暗、相通與不同,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表現中享受音樂美的過程,美麗的“蝴蝶們”在課堂里自由“飛翔”。
(三)多學科的統整學習
教師利用同一主題來連接若干藝術學科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在同一課堂或者同一時間段在不同的學科中探討與主題相關的范疇。在各學科的單元學習完成以后,學生懂得了將有關知識和經驗進行融匯學習,從而組織成為更全面的經驗學習。如“大自然的規律窺探”中,將數學、美術、信息技術、語文、英語、音樂、體育進行統整。首先在數學學習密鋪平面的原理;其次,在美術、信息技術運動電腦技術觀察欣賞大自然動物,創作不規則的平移、反射和旋轉動物圖案;在語文、英語學科中用歸納和聯想將此三個概念創作成為詩歌;在音樂學科將三個概念用電腦軟件進行模進句、旋律的轉位及逆行;在體育學科中利用身體的協調做個人及集體的編舞,組成極不對稱的形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嘗試將不同學科的相關概念進行歸納、演繹、創作、綜合,將經驗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金亞文,《音樂新課程與示范教學案例》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2]《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3]《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4] 《音樂課堂教學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8月
[5]《正確理解學科綜合》、《中國音樂教育》,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