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案例背景】
最近,教室里來了幾位新朋友——可愛的小金魚,它們住在一個大大的玻璃缸,所以,小朋友們從玻璃缸的外面就能看到小金魚們在水里的動向。為了不過分打擾小金魚又便于小朋友們近距離的觀察,老師把它們放在了相對安靜的圖書角的桌子上,孩子們開心極了,他們總會利用閑暇時光與他們的金魚朋友“開懷暢聊”。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小金魚餓了
區域活動時光,點點和桃子正坐在圖書角看書,毛豆走了過來。
“你們看,小金魚在吐泡泡呢。”毛豆邊看著魚缸里的金魚說。
“它們吐出了好多泡泡呢。”點點回應著毛豆。
“它們邊吐泡泡邊圍著魚缸轉來轉去。”桃子也參與了進來。
“它們是想喝水了嗎?”桃子接著說道。
“不是不是,它們就在水里呢。”點點帶著點兒小著急說到。
“我知道,它們是在學我們說話,哈哈哈。”毛豆笑著說。
“金魚才不會說話呢,它們是餓了吧,張開嘴巴要吃東西呢。”桃子想了一會兒回應道。
“小金魚喜歡吃什么呢,我家里有糖,還有面包,明天讓我媽媽帶來給它們吃。”點點說。
“它們現在就餓了,現在就要吃。”桃子邊想著什么邊說道。“我們一起給它們找點吃的吧。”
三位小朋友各自走向了班級的不同區域去為小金魚找食物。
【片段二】:小金魚吃蠶豆
“這下小金魚不會再餓了。”點點在生活區找來了兩顆蠶豆,把它們放進了魚缸。
這么大,小金魚肯定能吃飽。”桃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可是,蠶豆這么大,小金魚怎么吃進嘴巴里去呢?我們再去找個小一點的吧。”說完,毛豆走到放蠶豆的簍子旁邊,翻了半天,找到了一顆塊頭小小的蠶豆。
“你們看,你們看,這個小,快給小金魚吃吧。”毛豆把蠶豆放進了魚缸里。
就這樣,三個小伙伴圍著魚缸,靜靜的看著魚缸里的小魚。
“小金魚怎么不吃。”桃子問道。
“它們是不是不餓啊。”點點剛說完,游戲結束的琴聲響了起來,小朋友們各自忙著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然后坐了下來。
【片段三】:小金魚吃什么
“寶貝們,你們看,魚缸里的小金魚在干什么?”在一旁觀察著整個過程的老師把魚缸端到了小朋友的面前,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觀察。
“小金魚一直張著嘴巴。”樂樂說。
“媽媽說我小時候想喝奶了就會張著嘴巴大哭,小金魚也想喝奶了。”斌斌指著魚缸說,小伙伴們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觀察的都很仔細,小金魚是真的餓了,那你們再看看,魚缸下面有兩顆黑黑的什么呀?”老師指著魚缸下面的額蠶豆說。
“老師,我看到了,是蠶豆。”
“對,是蠶豆,是蠶豆。“
“誰把蠶豆放進魚缸里啦。“大家七嘴八舌的開始質疑了起來。
“那你們覺得小金魚喜歡吃蠶豆嗎?”老師趁機發問。
“不能不能,蠶豆太大了。”
“金魚只能吃很小很小的圓圓的魚食。”
“我公公家有金魚,我公公都是喂小魚吃魚食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教室頓時又沸騰了起來。
“小金魚到底能不能吃蠶豆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小金魚。
“小金魚,你愛吃蠶豆嗎?”大家一起問道。
“我的身體小小的,嘴巴也是小小的,蠶豆比我的嘴巴還大又硬硬的,我吃不下,吃不下,我最愛吃的是魚食,因為魚食小小的,不容易卡到我的喉嚨,軟軟的饅頭或者面包我也很愛吃。“老師模仿著小金魚的樣子回應道。
“小金魚不能吃的東西我們還能不能放進魚缸里呀?”
“不能不能不能……”小朋友們異口同聲道。
【片段四】:喂喂小金魚
“小金魚餓了,你們要不要來喂喂小金魚?”
“我來喂,我也要喂,我也想喂……”
“大家都想喂,可是小金魚一次不能吃太多,我們來商量一下輪流喂,怎么樣?”新的話題就這么隨機產生了。
“金魚的身體小小的,所以它吃的東西也很少,我們一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那誰先喂,誰后喂呢?”
“老師,按照小朋友的坐的位置,誰坐第一個誰先喂。”
“不行,明天我就不坐這個位置了。”
“老師,女生先喂,男生后喂。”
“男生,你們同意讓女生先喂嗎?”老師對著男生問道。
“我們也想先喂。”小寶說道。
“我們來石頭剪刀布,誰贏了誰先喂。”
“可是,石頭剪刀布好多人都能贏啊。”老師提示道。
“我們用學號來排隊,1號排第一個。”
有想法的寶貝都陸續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師,可以從最后一個學號開始嗎?”
“小朋友們都想從第一個開始,對嗎。這樣,老師來寫數字,小朋友們自己抽簽,抽到幾號就第幾天喂,這樣比較公平。”
“好的。”大家異口同聲。
在大家的討論聲中,喂小金魚的順序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上述敘事中,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應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的好奇心、認識興趣和求知欲望。一、關注幼兒的興趣,順應幼兒的發展。孩子們從發現“小金魚餓了”到“喂小金魚吃蠶豆”都是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進行的,它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小金魚吃飽,然后在水里開心的游動;二、捕捉教育契機,讓幼兒去嘗試、去探究、去發現。關于如何按順序喂喂小金魚的問題,教師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及時捕捉教育契機,創設寬松的探索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地提出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
作為老師,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探索的興趣,尊重幼兒的自主活動,支持幼兒的發展。當誘餌遇到問題時適時介入,并以鼓勵和欣賞的方式幫助幼兒,使活動繼續下去,并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