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不僅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也對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此種大環境與大背景之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卻明顯落后于時代潮流,存在滯后性明顯的問題,不僅存在諸多弊端和漏洞,也無法滿足大多數人所提出的健身需求。近些年來,各地不斷提高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沈陽市社區也在充分考慮人們的需求和愿望之后不斷開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為整個服務體系的構建做出了諸多努力。但是,由于整體起步較晚,加之發展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致使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要求沈陽市社區積極學習其他城市在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所制定的標準和取得的成功經驗,不斷充實自己,建設出與人們需求符合的服務體系。
社區體育是否可以規范化的發展,取決于社區是否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制度可以說是社區體育發展與建設的核心,也是其不可缺少的關鍵。然而,大多數社區在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時都存在組織形式較為單一的問題,社區體育的開展狀況并不理想。更是因為缺乏完善且系統的管理體系,整個社區的體育建設始終處于一片散亂的狀態當中。如有問題發生,更是找不到統一的方法或制度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因此,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狀態和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現已成為制約沈陽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因素。
一般而言,社區不會在小型的體育組織中收取費用,即便是收取費用也是相當低。因此,社區體育始終存在資金來源渠道不固定的問題,這也是導致很多社區進行體育公共服務時出現配套設施不完善問題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在長時間的使用后,多數體育設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或者老化。但是因為缺乏資金支持,無法對其進行維修或更換。據權威數據顯示,大部分居民在體育運動這方面有較高的需求,政府為了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而開辟了多種活動場地。但是,大多數活動場地在建設時都無法解決環境較小的問題,場地建成后也只能容納數量較少的人員,有超過53%的社區居民無法在活動場地中進行體育鍛煉。
眾所周知,并不是所有體育運動都適合在室內進行,也有很多體育運動需要在室外進行,設置體育器材時并不會完全局限于室內或者室外。而在自然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之下,社區體育設施的使用壽命會受到一定影響,必須對其進行必要的維修與養護,這也是預防安全問題的有效方式。但是,大部分社區的體育設施維修都沒有落實到實處,缺乏必要的維修與管理。長期使用且缺乏保養的體育器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故障、顏色、生銹等問題,嚴重削弱了器材原有的功能和效用,也失去了設置體育設施的意義和價值。嚴重時還有可能發生安全問題,直接威脅人們的健康和安全。究其源頭,就是因為社區并沒有意識到體育設施維修與養護的重要性,長期處于缺乏管理的狀態當中。除此之外,沈陽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還有多種問題和弊端,需要在日后工作中不斷的發現與完善。
要想做好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必須明確沈陽市現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多次分析后可以發現,體育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政府職能轉變滯后等都是影響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供給不足或服務能力不強等,也給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速度,使其擺脫發展空間不足的現狀,這是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也是其最為關鍵的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堅持政府主導,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政府的主導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可以為各項服務體系和健身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相對于文化服務體系或者衛生服務體系而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仍舊處于推行力度較差的局面當中,覆蓋面以及資金保證等也有所不足。由此來看,建設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時不僅要想辦法解決上述問題,還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建設體系,制定規范化的建設標準。從本質上而言,全民健身并不是經濟活動,而是公益性的事業,也是政府不可推脫的責任與使命。這要求政府提高重視,并根據實際狀況在經費與政策上加大投入,建設保障機制,發揮自身在公共財物和公共服務建設體系中的指導作用,將財政預算和公共服務預算融合在一起,作為年度考核指標進行考量。換言之,只有在政策、資金、稅收等關鍵環節給予必要的支持,才能使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所保障。
完善法律建設的目的在于規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使其盡早步入規范化的軌道,也可作為基本條件給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有的保障。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出明確規定,整個公共服務體系法律建設始終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下。此種狀態下所進行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必須面對主體缺失的問題。體育行政部門、個人或組織企業等也無法理清各自之間的關系,各個服務主體并不明確自己的職能地位。具體的說并沒有法律法規對體育行政部門進行明確的約束或管理,體育行政部門也無法按照相應的規定或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否存在錯位、缺位或越位的問題,綜合來看,因為法律法規的缺失,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才無法有序進行。因此,必須將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或完善法律體系作為頭等大事,使法律法規成為有序推進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助力。
早在2012年,我國就已經多次強調并突出了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的重要性,并將其定位為創新社會管理的關鍵環節,納入了國家整體工作體制當中,與國家整體運行機制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對于社會組織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體育組織建設年”這一概念于2013年提出,要求各級政府加大管理力度,理清各級體育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明確其地位和權利,并就注冊登記和管理中的矛盾與沖突進行解決。體育社會組織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在全民健身事業當中,各項社會組織和體育協會的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各級工會、婦聯、殘聯等均要在全民建設事業中發揮自身的指導性作用,廣泛開展健身活動,積極支持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場所。還要加大資金支持,在技術上提供一定的指導,營造出更加有利的大環境,建設全民健身氛圍。群體工作者也要在此背景下積極、認真的履行自己的職責與使命,樹立榜樣作用感召群眾,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為體育事業的發展與推行投入精力。發展體育組織時,可積極聘請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鼓勵并支持他們開展社團工作,組織群眾參加體育活動,形成全新的體育格局,打造全民健身的局面。也可與體育院校進行合作,孵化體育人才為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尋求更多的智力支持,適當降低社會準入門檻,形成全民性的服務與管理體系,注重與稅務部門或全民健身部門的合作,使體育社會組織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與培養。
一直以來,場地缺乏都是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已經成為妨礙社區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直接因素,也給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帶來了諸多影響。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并不能單純的依靠社區的力量,而是要與各個方面或機構之間進行合作,可以通過與學校或社區合作的方式緩解場地不足的問題,為人們提供更大的服務場所進行鍛煉。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在寒暑假期間進行,通過開放操場等場所的方式,盡可能滿足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需求。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時,應將社區居民的消費水平作為重要參考標準,有研究顯示,有超過24%居民不愿意在體育鍛煉方面進行任何支出,管理部門應綜合考慮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制定更加合理的收費標準,激發居民的積極性,使其自覺投入到體育鍛煉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沈陽市進行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時,同樣要尋求多方面的合作,通過與各個單位或機構合作的方式,為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助力,也為全民健身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據調查發現,缺乏健身指導員的問題也是影響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大因素,社區管理者一定要提高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通過加強社區健身指導的方式,加快社區體育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社區居民對于一些需要收費的健身指導員是難以接受的,針對這一點,可以培訓一定的社區健身指導自愿人員,以此來共同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
相比于遼寧省的其他地區來說,沈陽市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要想使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達到理想的目標,必須重視這些問題,并通過加強宣傳、制定鍛煉計劃、強化資源建設與管理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建設出更加理想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人們提供理想的鍛煉空間與活動場所。最重要的是,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時,一定要遵循黨和政府的引導,還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方合作的方式建成更加理想的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彌補傳統社區體育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