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茅家港小學 宋奕蒙
學者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是人類情感的來源,而情感的表現是通過動作體現出來的,人的身體包括發展感受和分析音樂、情感等各種能力。所以,音樂教學的第一步就是促使學習者參與到各種體態律動中,進一步感受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引導他們利用體態律動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提升音樂核心素養。
在學生安靜地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嘗試一邊傾聽一邊加入身體律動,嘗試增加樂感。在身體律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感觸更為深刻,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也有所提升。學生逐步提升對于節奏、旋律的感悟能力,進而發展樂感,提升自主音樂需要方面的核心素養。在學習《戰臺風》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作品,一邊融入肢體動作,在律動中獲得整體感受。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而搖晃身體,適當地加入各種手勢。在整體感悟后,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感受到的音樂。如有學生提出:“這首作品給人氣勢磅礴的感覺,讓人感覺節奏快的地方緊張激烈,而慢的地方又給人舒緩優美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適當了解一下作品的創作背景,并再次結合律動進行賞析,然后說出該作品的整體結構,分析每一部分的節奏特點。如有學生發現作品一開始展現了碼頭忙碌的場景,接著展現了臺風來襲的部分,這里用散板的方式體現出了臺風一陣陣出現。此后就是展現碼頭工人勇斗臺風的場景,速度加快,展現出了緊張的氣氛。最后是舒緩的旋律,體現了碼頭工人終于戰勝了臺風。結合律動,學生很好地區分了作品的樂段,并描述了它們分別展現什么內容。
自主音樂需要是學生自覺進行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素養在音樂學科的具體體現。在結合身體律動展開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學生提升了興趣,并主動將音樂作為保持心理健康和諧的工具,促使自身得到完善和發展。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體驗審美情感的最直接手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歌唱表演中也充分律動起來,避免枯燥無味地頌唱歌曲,而要嘗試將情感融入進去。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隱藏在旋律和歌詞中的情感,進而發展音樂情感體驗方面的核心素養。在學習《草原贊歌》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歌唱表演活動,在歌唱的同時加入一些肢體律動,用載歌載舞的方式體現出作品的情感。教師首先引導學生了解一些蒙古族典型的舞蹈動作,如聳肩等,并引導學生思考是否能將這些動作加入到歌唱表演中。此后教師還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說傾聽該作品的感受,思考該如何將動作和歌唱結合在一起,體現出作品的情感。如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感受,認為:“我覺得在表演該作品的時候要展現出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比如,可以添加一些舒展雙臂的動作,這一方面比較符合該作品悠揚的旋律特點,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出擁抱大地母親的姿態。”在合作交流中,學生更好地將演唱和肢體律動結合在了一起,很好地表達了情感,抒發了愛國愛鄉的情懷。
音樂情感體驗是指學生在聽、唱、奏、動等音樂活動中,通過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用音樂表達與抒發情感,或從音樂感悟與激發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身體律動參與到歌唱表演類實踐活動中,進而學會在實踐中體驗美感,怡情養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這樣能促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讓他們嘗試運用創新學習的方法展開自主探究,并積極和他人進行溝通分享。在實踐、分析、探究、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在學習《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要嘗試了解京劇、豫劇、越劇等經典的傳統劇種,傾聽其中的經典片段,然后嘗試了解該劇種唱腔的旋律特點,了解不同行當的標準動作是什么。此后教師引導學生用演講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探究所得,鼓勵學生選擇一些新穎的主題,將自己對戲劇身段和肢體律動的理解融入進去。如有學生圍繞《誰說女子不如男》進行分析,展現了花木蘭作為女子身份和作為男子身份的時候,其動作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然后論證了戲劇身段具有程式化的特點,能更好地展現特定人物的身份、特點。在綜合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嘗試將肢體律動融入進去,作為探究戲劇的一個突破口,他們也能圍繞其展開研究,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認知。
音樂實踐能力包括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與想象能力等多種不同的方面。在結合身體律動展開綜合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用肢體動作更好地表達音樂,并在此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他們的審美感受力也會隨之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