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平
·團隊理論·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一個“極端重要性”表明了態度、明確了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成為新時代學校教育必須積極回應的重大命題。
我們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有著120 余年的辦學歷史,歷經滄桑變化,外施培賢教化之功,內修育才愛生之德。一直以來,學校始終依循“完善自我,成就他人”的校訓,堅持把教師的素質培養、業務提高、職業規劃、團隊打造擺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培養完整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教師團隊發展主題的鋪展下,學校在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同時,高度重視優質教師團隊的構建、發展和提升。我們認為,教師團隊建設作為學校的重要戰略性任務,同時也是一項結構性極強的系統工程,關鍵要在“根”和“葉”上下功夫,以自我的汲取和完善,成就更加寬廣的成長和發展。
學校,既是為國家、社會培育人才的主要陣地,也是每一位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成就職業理想的重要平臺。當下,教育工作處于不斷的改革變化、發展延伸狀態之中,唯一不變的是“教化育人”的價值內涵。
百年實小,薪火相傳,初心永駐。我們宿遷實小曾以“樂群”“培賢”“模范”為校名,回望百余年“來時的路”,一群又一群胸懷夢想的年輕人聚首宿遷實小,任歲月磨礪志氣不消,群策群力,永葆“樂群”“培賢”“模范”的初心,這正是宿遷實小教師集體的價值取向。學校選擇什么、追求什么、崇尚什么,外化為教育形象和辦學行為,內化為教育理念和發展策略,深刻地影響著全體師生的日常行為和成長方向。
2019 年,為了滿足新時期發展的需求,學校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對發展愿景重新進行了設定和解讀,結合對教師個體發展和教師團隊建設的綜合思考,確立了“樂群培賢、博源雅行、明心至臻”的發展愿景。“樂群培賢”:志同道合、群策群力,攜手共擔、教化新人。“博源雅行”:理論深厚、素質全面,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明心至臻”:胸懷光明、崇德樂思,堅持完善、追求卓越。“師者,人之模范也”,立德樹人,以行化人,我們用全新的愿景彰顯和傳承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園丁情懷”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每一名教師的價值感、幸福感、認同感和責任感,以此,努力打造一支“強”字當頭的優質化、高素質教師隊伍。
我們認為,打造優秀教師團隊,名師、骨干教師的培養和帶動最為關鍵。為此,學校通過一系列舉措,重點加強名師、骨干教師的培養,進而以名師、骨干教師為引領,帶動學校教師團隊的整體發展。
我們很早就設立了宿遷市實驗小學名師工作室,由本校培養的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領銜,對團隊成員的遴選和聘任方法、學習組織、管理考核等都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作為“名教師成長的搖籃、資源輻射的中心、教育科研的陣地”的作用。學校對名師工作室及所屬團隊負責人在教學研究方向、課程融合進度、團隊工作計劃、組成人員調劑、考核評價等多方面賦予相當的自主權;給名師團隊成員“壓擔子”,實行周期性示范課、公開課展示制度,讓名師在教育科研和課堂教學中得到歷練。學校按校區、學科成立團隊學習核心組,負責督促、指導教學團隊開展學習研討、展示交流等;學校行政方面給予保障但不指揮干預,整體運作流程實行扁平管理。學校還建立健全“名師成長檔案”體系,跟蹤掌握本校名師發展情況,強化學校名師團隊的外宣力度,促進名師團隊建設。萬般諸法,一以貫之,明確主攻方向,全員參與、全面發力。
為了保證學校教師團隊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創造力,有效調動包含名師團隊在內的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建立了相應的績效評價體系,重點在競賽選拔、人才推薦、職稱評聘、科研立項、外出培訓、年度考核等方面對名師團隊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這一舉措也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學校對自己貢獻的認可。
近年來,在“培養完整的人,做最好的自己”發展主題的鋪展下,我們在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同時,高度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升,提出“專業更精通、素養更全面、師德更崇高”的教師成長目標。依循“請進來,走出去”培養思路,學校與北京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正式締結為基礎教育聯盟校,在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借助外力,促進教師在班級管理、教學技法和教科研等多方面的綜合提升。學校還持續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專業教育媒體等的合作,邀請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專家學者授課傳經,幫助教師打開眼界、打通思路。
2017 年,學校出臺《宿遷市實驗小學三年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其中針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指向團隊模式、團隊精神、團隊協作的“樂群”主張。從學校、年級組至學科組,層層設置學科教研組,將團隊化教研模式“扎根三級”。樹立“團隊成就名師”“集思方能卓越”的理念,全力打造學科名師工作室;堅持開展全校性的“青藍工程”,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不斷完善教師梯隊結構;堅持組織“勵志杯”“培賢杯”教師基本功比賽,讓廣大教師通過實戰演練,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動力。
優秀教師是學校發展最為寶貴的資源。任何時候,優秀教師團隊都必須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以自主發展的一線教師為主體,以教育教學為工作主線。可以這樣認為,教育教學中的一切內容都是“資源”的外在表現形式,關鍵是如何把這種資源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更加廣泛地利用起來,使其發揮的作用最大化、產生的效能最優化。基于以上的思考,在科研引領、教學指導、學術攻關、課程分析等常規工作以外,我們提出“共享”的資源理念,以名師團隊為主體,開發促進師生發展的校本教材。
《培賢讀本》和《宿遷市實驗小學優秀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匯編》是宿遷實小以名師團隊為編輯主體,分別面向學生和教師群體,有針對性編撰出版的校本教材。《培賢讀本》面向不同年級學生,共分六冊,每冊主要分“詩詞苑”“閱讀軒”兩大板塊,“詩詞苑”精選了優秀古詩詞和部分小古文,配以注釋、賞析、知識小鏈接,為學生的經典誦讀提供支撐;“閱讀軒”所推薦的書目,皆是精挑細選而來、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精彩、經典之作。《宿遷市實驗小學優秀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匯編》是對名師工作室成員、一線教師歷年發表、獲獎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優秀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進行的整合,該書植根于宿遷實小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展示和記錄了學校教師團隊教科研成長的足跡,是一本“接地氣”“有生活”的教師研修教材。
作為全市極具影響力的學校,宿遷市實驗小學還肩負著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責任。在“共享”理念的引領下,我們努力發揮學校教師隊伍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在人才輸出、理念解讀、學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不封閉、不保守,把學校的教師團隊推向更廣闊的舞臺,用行動詮釋“完善自我,成就他人”的立校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