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春
·名家推薦·
認識劉維維老師已將近十年了。這近十年的時光,也是劉老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期。作為徐州小學語文教學同路人,我有幸見證了她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化繭成蝶的成長經歷;深知她獲得豐碩成果背后許許多多的不容易。她經常說自己不聰明,甚至是愚笨的。誠然,在我認識的眾多教師中,劉老師確實不屬于天資非常聰穎的人,但她身上卻擁有著一位優秀教師應該具備的難能可貴的品質:一種不放棄理想、不斷超越自我的決心和韌勁。也正因如此,劉老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對于更廣大的教師群體而言,尤為具有普適性的價值和意義。
一是初心不變的自我期許。
初見劉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美。身材高挑、長發披肩,細膩白皙的皮膚、精致立體的五官、略帶羞澀的甜美笑容,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一種溫婉的古典之風,讓人如沐春風,賞心悅目。隨著了解的深入,我慢慢發現,在她柔美外表下,藏著一顆追求上進、不服輸的心,這也讓她的教師形象又多了一重剛柔相濟的張力之美。每次和她交流,都能感受到她對自己嚴格的要求:我想把課上好,我做的課題要能給我的學生帶來真正的幫助,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像于永正老師那樣的好老師……與這些話語相伴的,是劉老師從未停止的努力和清晰可見的進步,這讓我對她的欣賞與日俱增。因為,對于長期在一線既教語文又當班主任的教師而言,極容易淹沒在日常蕪雜的工作任務和沒完沒了的各種檢查之中而無暇他顧;也極容易陷于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所營構的舒適區里,而不愿迎接新的挑戰。劉維維老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她始終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白語文教師應然的角色定位。她知道“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她渴望做個有真功夫的“名師”,追求“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境界。她對于自身專業發展的期許,折射出的是始終如初的敬畏教育、尊重兒童的責任心和信念感。而這種自我要求,隨著她的專業成長,不斷清晰、不斷提高。現在,她堅定地說出自己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名德藝雙馨的教師,一名有思想的教育者”。從這句話中,我看到了褪去青澀的劉老師,從內心生長出來的篤定的專業自信和崇高的教育理想,我想,這一定會成為她矢志不渝、堅持前行的動力源泉。
二是鍥而不舍的為學精神。
劉老師推崇閱讀和寫作,相信學習的力量。她時常來到我的辦公室,拿著寫滿各種各樣問題的筆記本向我求助:需要閱讀哪些專業書籍?帶學生閱讀書籍、寫生活日記,遇到了瓶頸怎么辦?實踐的經驗,從哪個角度入手寫作?閱讀時做的摘抄怎樣能有效地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我都無法清晰解答她的問題。但在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堅持閱讀和筆耕不輟的毅力,感受到她分秒必爭勤奮學習的執著,感受到她不間斷地做課題研究的堅持,感受到她在學習中不斷豐實的思想。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說起自己頸椎病發作嚴重的時候,不能低頭,只好仰著脖子,把書高高架起來閱讀的事情。當時聽她說起這事的時候,我的眼睛是濕潤的,因為心疼,更因為感動。
《易經》恒卦中“恒”有兩層含義,一是不易,即守持正道,不動搖,不改變;二是不已,即堅持不懈,不停止,不放棄。只有“不易之恒”與“不已之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恒久必成”。從30 歲左右專業意識覺醒開始,劉老師認準了閱讀、思考和寫作對于專業成長的重要作用,一直堅守學習之道,不放棄、不停步,“為學日益”,不斷收獲成長的快樂。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曾向我傳授他的成功之道:“我自認為資質一般,但是我有一個小小的優勢,讀書、學習、做事,能堅持到底。《張慶文集》8 卷,是我20 多年的積累。一個月4篇,一年40多篇,10年400多篇,20 年800 多篇,就這樣有了這280 多萬字的8 卷文集,這是一點一滴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我篤信:學貴有恒。”張慶老師是深諳恒久之道并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典范。他的專業成就是我們難以企及的,但是我們從他老人家身上可以學到專業成長“恒久之功”的規律。如今,劉維維老師正在行走的為學之路,恰是張慶老師所倡導的持恒累積之路,我想,這也應該是所有教師走向專業化的必由之路吧。
三是不斷精進的教學智慧。
劉維維老師珍惜她和學生們共處的時光,更希望在兒童的啟蒙時期,用愛心與智慧為他們打下豐厚明亮的生命底色。從我認識她起,便知道她實打實地開展師生共讀、帶領學生寫生活日記的事情。近十年來,未曾間斷。記得一位認識的大學教授專門將已上五年級的兒子從外校轉到劉老師任教的班級,就是想讓孩子跟著劉老師讀書寫作。劉老師將閱讀整本書與師生共同寫作融入每一天的語文生活之中,為學生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充滿書香的成長印記,可謂善莫大焉。
對理想課堂的追求,也是劉老師永遠不變的初心。說起來,和劉老師交流的機會很多,走入她的班級、聆聽她上課的機會并不多。但每一次聽課,我都能明顯感覺到她的變化。大約在七八年前,第一次聽她上《三顧茅廬》,教學內容略顯膚淺散碎,環節設置也不夠清晰。課后交流時,我直言不諱地指出不足,她低頭奮筆疾書,抬頭不斷向我請教,問得很細致,包括哪句話該怎么說。那次研討讓我初次讀到她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和改變課堂的強烈意愿,我堅信,愿意改變是專業發展的開始。再聽她執教這一課,教學有了理路、有了重點,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方向、有了明顯的生長,尤其是對“蜿蜒起伏”這個既是理解難點,又隱含象征意義的生詞的處理頗具匠心。后來還觀摩過劉老師執教《愛如茉莉》,目標清晰、內容清簡,聚焦寫好字、認好詞、讀好書等關鍵點,巧妙明晰地指導,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明白。使用統編教材后,她面向全市執教拼音示范課《jqx》,課堂上又多了睿智與潤澤的味道。她依據教材,先后創設了圖畫情境、故事情境和游戲情境,讓抽象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鮮活和生動起來。她還靈活運用有趣的問題支架、精準的示范支架以及游戲化的活動支架,幫助學生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地展開自主學習。那些剛剛入學一個月的小朋友,亮亮的小眼睛始終在發現,奶聲奶氣地積極交流、認真練讀,有板有眼地書寫……從那一幕幕和諧愉悅的學習場景中,從學生投入、快樂、自信的學習狀態中,從全班學生豐碩的學習成果中,我分明感受到劉老師理解兒童、支持兒童、成全兒童的教學理念,已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每一個教學細節之中。在不斷磨礪與精進的教學實踐中,劉老師平實、清簡、精準、細膩的教學風格逐漸形成,她的課堂在和諧自然中越來越顯現智慧的力量。
于漪老師曾說過,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已經工作了18 年的美麗的劉維維老師,懷揣教育夢想,憑著內在的韌勁,潛心向學,醉心實踐,慧心思考,初心不忘,一直努力學著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實踐家,一直朝向“德藝雙馨”的理想境界前行。這是她的夢想,我想說,這也應該成為我們基礎教育人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