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江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陜西定邊 718699)
近些年,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為有效防控不合格畜產品進入市場,各級政府強化投資,提高監管力度,畜產品質量得到基本保證。但動物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畜產品安全性低及其質量監督不到位等問題依然突出。為此,構建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對于確保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多數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存在防疫意識差、技術水平低的情況,動物防疫條件不達標,防疫消毒設施不健全,加大了疫病發生率,給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檢疫人員不足且工作范圍廣、任務重、報酬低,不利于動物防疫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養殖戶在動物疫病防治中,存在濫用抗生素和違禁獸藥的情況,致使畜體中毒和藥品殘留,對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目前實施的檢疫以外觀(感官)衛生檢疫為主,由于檢測儀器、檢測手段不夠完善,加之技術人才缺乏,難以有效檢測畜產品獸藥等殘留問題,同時,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對報檢制度認識不足,逃避檢疫現象頻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產品的衛生質量。
大力推廣規模養殖、綠色養殖、生態養殖,實施標準化養殖技術,能保證畜產品供給的安全綠色,確保動物性食品質量的安全。①養殖場應建在遠離人的活動區和交通要道,建設布局應有防疫隔離設施、生產區、生活區和緩沖區;②注重飼養管理的科學性,嚴格執行國家畜禽養殖標準;③確保飼料添加劑以及獸藥的科學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用藥不規范,存在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應該及時整頓,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不符合標準的畜禽產品杜絕進入市場,確保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
要以市場準入、產地準出為切入點。市場準入要憑票憑證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要求才能入場交易,加強自檢,嚴格抽檢。產地準出時檢疫人員要親自到場,查耳標、免疫記錄、健康狀況以及其他要求的方面。同時,加強可追溯智能化監管平臺建設,全面推行產地與銷地、屠宰場與養殖場、養殖合作組織以及養殖協會的對接與合作。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機制,實現對畜禽及其產品生產質量安全信息的全程跟蹤或違法追究。
積極扶持養殖龍頭企業,發展養殖合作組織,促其帶動養殖戶建立畜產品安全生產體系,提高畜產品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建立畜產品的進貨檢查與驗收制度,嚴格審查供貨商的經營資質,并且查驗畜產品是否有檢疫合格證明等。
一方面,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發放宣傳單等措施廣泛宣傳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讓廣大群眾既要認識到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又要增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制意識,自覺做到不收購、銷售病死動物及加工病死動物產品。另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尤其是重大疫病防治、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逐漸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以及安全保障能力,以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進而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安全以及競爭力。
做到職責清晰、任務明確,檢疫程序、檢疫操作、檢疫記錄以及出證管理的規范化,各報檢點建立的檢疫臺賬應具體化、詳細化,檢疫員接到報檢后必須到場(戶)檢疫,并做到證物相符,對檢疫合格動物出具檢疫證明。同時,為保證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應做好屠宰檢疫工作,實行畜禽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并對屠宰場派駐檢疫人員實施同步檢疫,嚴格執行檢疫規程,確保病害產品不出場、不進入市場流通。并且對檢出的病害動物及其產品全部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加強對畜產品市場的有效監督檢查,加大抽樣比率和抽樣頻次,規范動物市場秩序。進一步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職責,強化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聯系,形成監管合力,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同時,依照國家有關獸藥、飼料管理的法律法規,對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使用實施全程監管。加強質量檢測,定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經營、使用違禁藥品等不法行為,對逃避防疫、檢疫、拒絕接受產品質量監測,違法使用和濫用藥物、添加劑的養殖戶和經營者要依法處理。
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此外,對現有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培養責任意識,為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定期對轄區范圍內的動物進行抗體監測,結合具體的疫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免疫注射,能夠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傳播,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