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亮
(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畜牧科,黑龍江北安 164007)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為羊支原體性肺炎,屬于羊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之一,此病在綿羊和山羊中普遍存在,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現。因此,如何采取多種措施,在舍飼條件下,降低羊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降低養殖戶經濟損失,促進養羊業健康發展,已成為畜牧獸醫工作研究的一個重點方向。
急性型:發病初期病羊反氣次數明顯低于平時,有時反氣停止。體溫高熱稽留不退,精神反應遲純,常臥不起。病羊咳嗽、呼吸困難、鼻腔有漿液性鼻液,3~5天后病羊咳嗽加劇、眼瞼腫脹、流淚,眼有膿性分泌物。口一般半張開,流的唾液呈泡沫狀。按壓胸部病羊表現痛苦呻吟,躲避觸摸按壓,肺部聽診有支氣管呼吸音和喘鳴聲。懷孕母羊流產最為嚴重,能達到50%,最后病羊臥地不起,發生心里衰竭,部分病羊反當消失,發生瘤胃鼓起,有病羊發生腹瀉。腹部和乳房的皮膚發生丘疹。頻臨死亡時體內溫度低于正常體溫。病程一般為6~16d左右,有的達到一個月左右。耐過的病羊自愈的很少,大都轉為慢性病例。
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和胸腔內實質性器官的病變,大部分屬于急性病例轉變而來,病羊不定時咳嗽、腹瀉,鼻腔鼻液時有時無,身上被毛干澀、粗亂無光,一少部分最后因心里哀竭死亡,大部分病羊可自愈,不過病程較長可達數個月,有的更長,而成為病原體攜帶者。
主要是在胸部的器官,對心臟和肺葉、尖葉組織造成重大損害。纖維素片造成胸膜乳連,外部表而變得暗淡,器官出現粘連。由于不同的個體耐受性不同,有些病變的肺和肝臟局灶性彌漫性發生病變。取病羊肺組織切片鏡檢,可見細胞腫脹,細胞發生間質水腫和炎癥改變纖維素滲出物。在漿液性炎癥發生在支氣管血管的發病早期,病情進一步發展為增殖性炎癥改變,集中在淋巴網狀細胞的大量增加,多表現肺膜增厚,淋巴細胞浸潤到肺膜一下和肺泡間隔。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采取不同階段的羊分開飼養。保證飼料和飲用水的質量清潔衛生,絕不使用不安全、過期變質的飼料:做好圈舍內外環境衛生,讓羊在舒適的環境中生產。按時清潔圈舍,搞好羊舍衛生,使圈舍清潔、舒適、干燥;冬季需要做好羊舍防風保暖工作,夏季防止中暑。對羊糞做無害化處理,最好是綜合利用,做到無害化處理和經濟效益并重。
大型羊場要定期對健康羊進行檢查和檢驗,建立完善的病羊隔離制度。并落實嚴格執行力度,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及時發現和消除傳染源。種羊需從正規羊場引進,并做好羊的產地疫源及流行情況調查,確定無流行后方可引進使用。羊必須經過檢疫部門才能進口。隔離飼養30天后,可在全身噴灑消毒液浴后將羊混入羊群中。
消毒是及時消除被傳染源污染后散落在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消毒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噴霧,拋灑,熏蒸,火焰噴霧和紫外線照射等。日常管理中經常采用常規消毒,是一種大型養羊場對車輛人員和圈舍內外,器具,食槽,飲水等進行消毒的方法,從而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傳播。消毒要全面,不能留有死角徹底消毒,同時注意持續時間,做到定期消毒。根據病原微生物的結構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消毒劑,在使用化學消毒時,選擇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消毒劑進行輪換消毒,盡量避免長期使用單一消毒劑產生耐藥性。
及時進行有效預防免疫注射疫苗,是預防和控制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進行免疫時一定要按照規范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春季和秋季進行免疫接種是最好的季節,疫苗接種期間還應加強對羊只飼養管理,改善羊舍衛生條件,保持良好通風,減少應激因素,保持羊只適當運動,添加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藥,增強羊只機體免疫力。采用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滅火苗,每只羔羊3mL。第二次免疫斷奶時接種,羔羊免疫保護率高。成羊春秋兩季定期免疫,每只肌注5mL,取得了較好效果。對疫苗要做到及時接種,按照要求存放,不能隨意放置。以防因貯存不當,造成疫苗失效,給羊場防控疫病帶來隱患。
為了有效控制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生,可以選擇部分有針對性的藥物添加劑混合到飼料和飲水中,定期對群體進行藥物預防控制,保障健康羊只不至于受疫病的侵襲,在預防疫病對羊只的危害的同時,有的藥品還可以促進羊只提高飼料轉化率,加快生長。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抗生素和驅蟲藥品及中藥等,比如大環內脂類、磺胺類、桿菌膚以及中草藥等;在飲水中可以添加的藥物,比如驅蟲藥、沙星類藥物、復方中藥提取物等。西藥注射配合中藥清肺止咳散(清肺止咳湯:板藍根20g,川貝15g,麥冬15g,冬花15g,連翹15g,陳皮15g,伏荃15g,甘草10g,魚腥草15g,桑皮20g,將中藥用大鍋水煎兩次,混合等涼,飲藥前
控水2h后讓病羊自由飲水,發現量飲大的進行控制飲水,飲量小的進行一定量補充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