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鵬
(白河縣畜牧獸醫中心,陜西安康 725800)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豬場如果發生非洲豬瘟,就要及時采取防控方法和治療方法,如果不及時控制,就會導致非洲豬瘟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嚴重時還會造成整個豬場的生豬都因為感染非洲豬瘟而死亡。為此,為了防止非洲豬瘟不被擴散、避免養豬場內其他健康豬受到傳染,就要做好隔離工作和消毒工作,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避免非洲豬瘟的傳播和傳染。
非洲豬瘟流行病因主要包括:非洲豬瘟病毒具有抗堿抗酸性,能夠在低溫下可以傳染很多個月,還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并且傳染速度較快[1]。如果不能及時的發現生豬或者豬肉被病毒感染,那么非洲豬瘟病毒就會在生豬體內快速復制,縮短發病時間。在發病期間非洲豬瘟病毒會感染不同年齡段的健康豬,越來越多的豬都會被病毒快速感染。除此之外,生豬在病毒環境下也會很容易被感染,由于生豬養殖場內生豬的數量較多,當非豬豬瘟擴散時就會導致感染病情較為嚴重明顯。由此可以得出,非洲豬瘟還具有散發性和傳染性特點。而導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原因還包括沒有及時找到病原體和傳染源[2]。
生豬在患有非洲豬瘟時在發病期間,最為突出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病豬的體溫會高達40OC-42OC、四肢皮膚會出現充血現象、沒有任何癥狀突發性死亡、食欲不佳、腹瀉、精神狀態不佳、呼吸緊促、鼻子周圍出現黏液等癥狀。其中最為明顯的癥狀就是:生豬腹部上的皮膚、耳朵等地方會出現充血胭脂紅現象,生豬的糞便稀稠,這就說明生豬的直腸部位很有可能也出現了出血現象,生豬的皮膚和直腸會長時間處于充血、出血狀態中,并且生豬的體溫也會持續上升,最終會導致生豬出現死亡現象。如果生豬感染非洲豬瘟后短時間內不能接受有效治療,病豬的臨床癥狀就會越發明顯,對于懷孕期間的母豬來說,一旦患有此病就會出現流產和嘔吐癥狀[3]。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如果發現生豬有以上幾種癥狀,可以說明生豬患有非洲豬瘟疾病,生豬感染此病后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導致大部分生豬出現死亡現象,如果發生這種疾病后,相關人員沒有及時分析臨床癥狀并進行治療,會導致非洲豬瘟疫情的范圍不斷擴大。
由于非洲豬瘟的感染來源不同,生豬的患病嚴重程度不同,所以相關人員在進行非洲豬瘟臨床診斷時,就要運用多樣化的診斷方式。比如:相關人員在對養殖場內的生豬進行臨床診斷時,可以采用實驗室診斷方法,充分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進一步開展實驗,然后利用好免疫層試紙條蘸取生豬的唾液進行檢測。除此之外,養殖戶還可以采用觀察方法,充分利用肉眼仔細觀察生豬身體是否會有充血現象,或者查看生豬會不會出現長期腹瀉狀況,如果發現生豬的日常精神狀態和身體出現的癥狀與非洲豬瘟的癥狀特征相符合,就可以合理的判斷出生豬已經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從而運用準確、有效、可靠的方法進行防控,確保將豬瘟控制在感染范圍內。
相關部門要想有效控制非洲豬瘟,就要注重對生豬養殖戶以及農民加強在非洲豬瘟方面的知識普及,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同時動物疾控中心以及相關的獸醫工作人員必須要定期組織有關非洲豬瘟的宣傳講座,為養殖人員講述并宣傳非洲豬瘟方面的疾病知識以及預防措施,通過利用多媒體、廣播以及在宣傳欄中粘貼相關的預防知識,從而促進生豬豬肉加工廠和生豬養殖人員能夠更好的了解和認識豬瘟知識以及豬瘟防控方法,防治非洲豬瘟病毒的擴散。同時,當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還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養殖戶要想確保自身的利益,就要降低非洲豬瘟風險,確保生豬能夠穩定正常的生長。除此之外,還要全面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根據病毒特點選擇相關藥物和疫苗,對生豬做好定期打疫苗工作,保持養殖場內的環境衛生,定期對每個角落做好消毒工作,從而降低豬瘟風險,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進一步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穩定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養殖戶在防控非洲豬瘟之前,首先要明確引發非洲豬瘟的發病原因、非洲豬瘟的傳染源、所使用的診斷方法和相關病癥,除此之外還要充分了解發病的實際情況,綜合多個方面采取有效的預防方法以及治療方法,合理科學控制非洲豬瘟的病情,同時還要注重普及非洲豬瘟方面的預防知識,從而避免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針對各種年齡段的豬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防止更多的豬被感染,確保生豬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不被受到損害,進一步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的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