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榮
(青海省門源縣北山鄉畜牧獸醫站,青海門源 810399)
豬疫病是一種常見于豬群的傳染病,最常見的豬疫病有豬氣喘、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及豬口蹄疫等。豬氣喘也稱為豬肺炎支原體性疫病,該疾病會導致豬咳嗽、氣喘等,致病原因主要是投喂食物質量較差;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及支氣管敗血博氏桿菌導致的呼吸道疾病,該疾病會導致豬的鼻甲骨萎縮及鼻部變形;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類疾病會導致豬蹄部潰爛、跛行、皮膚起泡及精神不振等,其發病率極高,但死亡率較低。
(1)疫病種類繁多且危害性大。近年來,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豬疫病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從而造成豬疫病種類的復雜性,治療難度也在不斷增大,特別是新出現的豬疫病和傳統的豬疫病混合感染,更加劇了生豬疫病的復雜程度,加大了生豬的死亡率,給養豬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影響了我國生豬市場健康豬肉的供應。
(2)混合感染。養殖環境的變化是導致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隨著新品種的引進,不嚴格的隔離消毒措施容易引入外來病原,導致豬病混合感染及病原菌變異現象增加。以大腸桿菌為例,仔豬大腸桿菌病導致仔豬腸道菌群紊亂,機體免疫力低下容易繼發沙門氏菌感染及鏈球菌病,增加了仔豬死亡率。
(3)導致繁殖障礙的疫病增多。以往豬發生疫病時,一般不會影響到其繁殖。但近年來,影響到豬繁殖的疫病逐步增多,如豬圓環病毒病和豬繁殖障礙綜合征均易導致豬產道損傷,引起卵泡發育異常,降低了母豬發情率及受胎率,同時容易繼發感染細小病毒病,造成流產及木乃伊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豬的抵抗力減弱或致病菌發生變異,所以需進行重點防治。
(4)生豬疫病治療難度大。因部分養殖戶對生豬疫病的了解太少,又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放在那些治療周期較長,疫病較為嚴重的生豬身上,致使部分生豬久治不愈,還易感染其他健康的生豬。例如:豬瘟,由于免疫器官受到的損害,抵抗力也不斷減弱,若還是繼續注射藥劑,不僅起不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容易使生豬的肝臟受損,加劇了生豬的病情。
(1)合理養殖。合理養殖是疫病預防最主要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合理控制養殖密度,養殖密度過大,將會降低養殖環境質量,極大地增加疫病發生及傳播的概率;②改善養殖條件,保持養殖場內的水源衛生、保證通風條件等,減少疫病發生的條件。③勤于觀察,一旦豬有疫病的癥狀,立即進行詳細檢查,若確認有疫病發生,則立即采取隔離治療等措施,避免疫病擴散。④合理喂養,做好日常的飼料搭配,提高豬對疫病的抗性,減少其感染疫病的概率,必要時可在飼料中加入少量抗菌藥物。只有做好這些基礎的養殖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疫病的發生。
(2)及時處理病豬、上報疫情。通常,豬疫病疫情的擴散和發展與病豬、死豬處理不當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針對一些患病的死豬,是豬疫病傳播的主要傳染源。針對一些養殖戶肆意丟棄死豬的現象,相關部門需加強對養殖戶的教育和管理,并指導其對死豬進行科學有效處理,避免對他人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首先需要將病豬進行隔離,并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若疫情嚴重則直接將其無害化處理,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另外針對死豬的處理,需要將深埋、火燒,切斷感染源,同時,在發生疫情后,養殖戶需要立即向動物疫情反映部門及畜牧獸醫工作部門反映實際疫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切實做好豬疫病的防治工作。
(3)養豬場要重視檢疫檢驗工作。許多養豬場都不太重視檢疫檢疫工作,外來種豬會帶來新的疫病,新的疫病會與養豬場本地的疫病混合感染,造成嚴重后果。針對此情況,豬場應建立健全檢疫制度并嚴格按制度開展檢疫檢驗工作。養豬場在經營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引進外來豬種,為避免疫病混合感染問題出現,做好外來種豬的檢疫檢驗工作。對外來種豬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對外來豬種進行隔離,通常情況下隔離時間為1~2個月,在這兩個月的隔離期內,對外來種豬進行各種疫病檢驗,疫病檢驗合格后才能將外來種豬與養豬場內的豬群混養。嚴格的檢疫檢驗工作能有效防止外來豬疫病進入,實現豬疫病的防治目的。
(4)把好預防關。首先,養殖戶應加強生豬養殖環境衛生的清潔與消毒,及時消滅細菌,抑制致病菌滋生,并阻斷其傳播渠道,進而從根本上降低豬疫病發生的風險。其次,完善生豬免疫體制,并嚴格執行,定期組織養殖戶為生豬注射疫苗,重視生豬的生長發育狀況,構建行之有效的疫病隔離機制,積極學習生豬疫病相關知識,明確防治疫病的常用方法。最后,養殖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文化水平,認真學習防治疫病的方法措施,做到對疫病的整體性防治。
綜上所述,養豬業對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市場發展中的主要部分。為了能滿足當前養殖需求,提升我國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需要對豬疫病進行有效控制,這樣才能為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