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程劉 王宏鵬
(1.山西省沁縣冊村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站,山西沁縣 046412;2.山西省沁縣定昌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站,山西沁縣 046400)
在奶牛的產科疾病中,乳房炎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由于奶牛乳腺受到機械性刺激、化學物理性損傷或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發,其病原微生物的種類主要包含有:支原體、真菌及病毒、細菌等,當其侵入乳房組織后,會產生一系列炎癥反應。有相關調查也指出[1],奶牛乳房炎的發病與消毒不規范、飼養不當、乳頭損傷也有重要聯系。本文旨在分析奶牛乳房炎的中西醫診斷治療方式。
急性乳腺炎的臨床癥狀較為明顯,一般均包含有發病突然、發展迅速的特征。奶牛的泌乳量也會明顯減少,乳汁會出現異常,部分奶牛也會發展成全身性癥狀。治療時,按2:1:40的比例將醋酸鉛、明礬、水完成溶液調配,將完成的布勞氏液進行外用冷敷。在治療時,也需避免將奶牛的乳頭凍傷。
在奶牛乳房炎疾病中,隱形乳房炎所占比例較大。該疾病在肉眼下難以觀察到較為明顯的臨床癥狀,極易被養殖人員所忽視。患病奶牛乳汁理化性質發生改變,會出現體細胞含量升高。此時,乳腺組織也會出現明顯的病理學變化,會對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通常,此類疾病均是以預防為主,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達到早期控制的效果,進而控制養殖區的經濟損失。在西醫治療中,一般均需在干奶期完成治療。方式:每天靜脈注射1次5%的碳酸氫鈉溶液,劑量為300-600ml。治療時間為3-5d。
當膿腫較淺時,可以直接切開,排除濃汁。并使用雙氧水進行沖洗,其后給予抗生素治療來預防感染。當膿腫較深時,可以先將濃汁抽出,然后在使用抗生素治療。通常,所使用的抗生素為:乳炎康注射液、廣譜性抗菌藥或青霉素等。
藥方:蒲公英、黃芪各60g,50g炒白術,梔子、當歸、黨參及金銀花、茯苓各40g,30g炙甘草。加水煎服,一天1次,連續用藥7d。
藥方:蒲公英100g,金銀花80g,60g連翹,紫花地丁、瓜蔞50g,通草、王不留行40g,乳香、花粉、沒藥、甘草、青皮、陳皮各30g。加水煎服,一天1次,連續用藥7d。
慢性乳房炎通常均是因長時間、持續感染所引發,奶牛的急性乳房炎未得到有效控制時,也會逐漸轉化為慢性乳房炎。奶牛的臨床癥狀長期存在,一般均是長期保持亞臨床型乳房炎或臨床行交替出現。若未得到有效治療時,會發生乳房萎縮、出現硬結的情況。治療藥方:蒲公英100g,益母草、紫地花丁60g,白術40g,元參、當歸、黃芪、茯苓及通草、王不留行、漏蘆、青皮、甘草各30g。加水煎服,一天1次,連續用藥7d。
當奶牛出現急性乳房炎時,若的發生久治不愈,會演化為亞急性乳房炎。臨床癥狀常有:一個或多個乳區浮腫、皮膚流膿、破潰等。治療原則需以散瘀解毒、通經活絡、活血祛瘀為主。藥方:炒木鱉子、升麻、白芷、當歸及木通、川穹、蒲公英、紫花地丁各40g,牡丹皮、赤芍、梔子及甘草各30g,瓜蔞50g。研磨成一次沖服,每天服用1次,連續用藥一周。
在臨床上,通常可以將奶牛乳房炎分為兩種,即:臨床型乳房炎與隱形乳房炎。其中,臨床型乳房炎又可進一步細分為:急性、慢性與亞急性。一般來說,隱形乳房炎在奶牛乳房炎中占大多數,但是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容易被忽視[2]。在臨床上對奶牛乳房炎進行診治時,也需從各類乳房炎的發生時期、臨床階段與表現等特征出發,才能更好的提高治療效率。而有相關研究顯示[3],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會對愈合后的產乳量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牛、牛奶中的殘留藥物超標。而中醫治療具有不易產生耐藥性、效果顯著的優勢。奶牛乳房炎在單獨使用西醫治療時,一般均難以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會大大延長奶牛的康復時間。而從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念出發,在緩解其臨床癥狀方面更為有效。并且,在中醫治療干預下,也可以盡最大努力的降低對奶牛的影響,避免因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而影響到產乳量。從目前的臨床現狀來看,活血療癰散、蒲公英散及瓜蔞散均處于常用的中草藥藥劑。在奶牛日糧中加入適當藥劑,對提高產奶量也有較大幫助。在具體的治療中,也需結合其具體癥狀來選擇合理、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才能更好地保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