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農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科,江蘇常州 213136)
豬藍耳病,又稱繁殖與呼吸系統綜合征,此病為常見的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臨床以母豬繁殖障礙、仔豬呼吸道癥狀為典型特征,是危險生豬養殖產業最為嚴重的病毒性疾病。文下就此病的流行、發生、防控等要點一一闡述,為科學防病、降低此病易感性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飼料存貯期間,溫濕度調控不嚴,通風管理不善,常常會導致飼料霉變,而降低豬群免疫力,加重藍耳病的發病概率。同時,免疫力的降低,還加重其他傳染病的流行。
作為養殖戶主,防疫意識淡薄,疫苗接種不當,常誘發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和發生。同時,個別地區防疫站配置不全,防疫觀念淡薄,同樣會造成豬藍耳病的高發。
豬場衛生不達標,場內消毒不嚴,常會誘發各類病害的多發。此外,舍內擁擠、陰暗潮濕、通風不良、溫濕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豬群抗體水平,而增加豬群感染病害的幾率。
急性病例,呼吸困難、咳嗽氣喘、高熱、心跳加快,糞便中粘附血絲。妊娠母豬有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幾率高升。而且,產后仔豬的成活率不高。
慢性病例,消瘦、咳嗽,四肢、耳根等處可見大小不同的斑點,后期逐漸向周身蔓延。哺乳期母豬,患病后乳汁變差,甚至沒有。
幼豬感染,肌肉震顫、呼吸困難、四肢麻痹、嚴重嗜睡、面部水腫。個別病豬,耳根發紫,肢體末端發紺。個別生豬口鼻發癢,四處摩擦。
架子豬,輕微流感癥狀,面部膿腫、食欲不振、結膜發炎,體溫高升。后期有腹瀉、哮喘、肺炎等癥狀。
公豬,患病幾率低,典型癥狀:精神萎靡、呼吸困難。周身有藍紫癥狀,甚至在關節等處有水腫。受此病影響,病豬性欲降低,精子濃度低,影響其繁殖效率。
通過剖檢養殖場部分患病死豬了解到,部分患病豬的肺部存在腫大問題,且出現出血癥狀,整個肺部呈現大理石花紋樣。另外,死豬的膀胱積攢了大量尿液,黏膜出血。同時,所有被剖檢的病死豬,腎臟質相對較脆,且被膜易剝離,表面還顯現針尖狀的出血點。病死豬的胃底部黏膜有出血癥狀,且肝臟與脾臟都呈現腫大情況,且肝臟還伴有出血狀況。此外,病死豬的胸腔都出現積液,心機和心內膜患者都存在嚴重出血情況。
結合病死豬剖檢,參照日常流行癥狀,結合防病經驗的分析,基本能初步診斷豬場藍耳病。而確診,需要結合相關技術,配合無菌采集病豬的肺部、肝部及淋巴等處,通過深入的化學實驗,可確診此病。采用流產母豬及新生仔豬的血清檢測,通過采集兩者心血各5ml,對血清進行分離,使用豬藍耳病乳膠凝集診斷試劑盒(IDEXX Lab,Inc USA)進行血清學測試。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患病 。
未發病地區,做好防疫接種,用豬藍耳病活疫苗,首次免疫后間隔3周用1次,而后每半年,預防接種1次。
全場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建立穩定種豬群。早期引進種豬,隔離飼喂,確保健康后混入大群飼喂。
確診病例,病死尸體嚴格無公害處理。同時,限制病豬的流動,養殖戶做好死胎、死豬的處理,以遏制病情的擴散和蔓延。
根據流行病例調查來看,有藍耳病的同時往往伴發豬瘟,而且經檢測的豬瘟免疫抗體多數較低。為此,對癥做好豬瘟免疫工作,保證合適的免疫劑量,同時做好消毒管理工作,以避免人為擴散疫源避免免疫失敗。與此同時,結合豬場病害流行情況,還應做好氣喘病、口蹄疫、為狂犬病等免疫接種工作。
在發病區,臨床特效的治療措施不多,主要可嘗試這些方法,以降低豬場的經濟損失。
(1)母豬分娩前3周,可嘗試用水楊酸鈉或阿司匹林等抗菌消炎類藥物,這樣對降低流產率效果不錯。(2)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可嘗試用氟甲布砜霉素或支原凈,配合金霉素用,對預防后期并發的細菌性疾病效果不錯。(3)確診感染藍耳病的母豬,配種時間可推遲1個泌乳期。(4)感染藍耳病的新生仔豬,治療期間,注意補充電解質、葡萄糖等等。同時,在轉圈、斷奶等應激時,飼料中適量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土霉素等等,對緩解臨床癥狀而言效果不錯。同時,病重豬及時淘汰,嚴格無公害處理。(5)病豬年齡稍大,可對癥用安乃近等抗菌素治療。同時,注意控制繼發病感染。
治療期間,加強豬群管理,注意環境消毒,做好用具清潔衛生,嚴格控制豬場密度,改善舍內通風,營造好的控病環境。做好日糧調配,飼喂用全價飼料,日糧中維生素、礦物質等,嚴格控制在5%~10%。同時,注意平衡日糧中氨基酸水平。
此病流行期間,限制生豬流動,控制出售及購入活動。注意病患豬隔離,禁止其他豬混養,這樣對遏制病情擴散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