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東
(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11)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肉雞養殖業逐漸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支柱性產業,并且趨于現代化、規模化以及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疫病是危害養殖效益的關鍵因素,沙門氏菌作為一種常見疫病,其對養殖業會造成巨大危害,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較強的傳染性,如果在養殖場內大范圍傳播,會為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戶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以及控制,進而保證肉仔雞健康,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
對病死雞的肝臟組織進行采集,將其接種到普通瓊脂中,在37℃溫度下培育24h,選擇邊緣齊整、表面無色光滑、半透明的菌落,置于亞硫酸鉍或者基麥凱平板中,在37℃下放置24h。結果分析:在培養基上呈現藍綠色或者藍色菌落,加入硫代硫酸鈉、葡萄糖或者胱氨酸,菌落快速成長即為沙門氏菌。
對細菌進行分類后接種,對細菌群進行精準鑒定,分別接種MR試驗生化管、尿素、蔗糖、乳糖、山梨醇、葡萄糖、側金盞花醇、V—P試驗、甘露醇、衛矛糖、鼠李糖、麥芽糖以及三糖鐵。結果分析:接種在葡萄糖、山梨酸、麥芽糖等中,出現產酸或者產氣現象;接種于尿素中不出現水解情況;接種于V—P試驗呈現陰性;接種于三糖鐵中出現酸性物質;接種于硫化氫中呈現陰性[1]。
使用K—B紙片擴散法,將細菌置于瓊脂平板中,使用青霉素、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阿莫西林進行藥敏試驗,在37℃下進行精準判斷。結果分析:根據操作內容規范可以完成進一步鑒定:沙門氏菌對氟苯尼考、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對于復方磺胺、慶大霉素以及環丙沙星敏感度呈現中等。在試驗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開展各項作業,保證試驗處于最佳狀態和環境下,結合生物血液pH值和血藥濃度綜合確定,對用藥環節進行分析和歸納,進而排除可能存在的誤差,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以及可靠性。
由于肉仔雞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較差,并且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養殖戶不進行嚴格控制,容易在養殖場內大范圍蔓延,導致更多的肉仔雞患病,因此,養殖戶需要做好細菌凈化工作,為肉仔雞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首先,養殖戶要根據凝集反應,對肉仔雞群進行持續性檢查,淘汰陽極反應肉仔雞;其次,定期組織人員對七日齡以往的肉仔雞開展檢疫工作,消除反應呈現陽性肉仔雞,起到控制疫病的作用。
由于沙門氏菌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一只肉仔雞患病,會在短時間內感染養殖場內其他仔雞,因此,養殖戶在開展養殖工作中,需要對引種工作進行控制,保證肉仔雞健康,避免疫病在養殖場內快速傳播。首先,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原則,盡量不從其他養殖場引進肉仔雞,如果需要引種,需要對仔雞健康情況進行嚴格檢查,不從疫病高發地區引種;其次,做好引種運輸工作,避免肉仔雞在運輸中感染疫病,并且將病雛雞將健康雞合理飼養,對于沒有治療價值的雛雞要進行無公害處理;最后,在引種雛雞進入養殖場后,需要對所有雛雞進行隔離飼養,保證其沒有疫病后混入雞群集中飼養[2]。
由于肉仔雞抗病能力較差,如果養殖環境臟亂差,會為沙門氏菌滋生創設良好環境,因此,養殖戶需要改善養殖場衛生環境。首先,定期組織人員對雞舍進行清潔,及時清理糞便和剩余飼料,避免滋生沙門氏菌,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其次,重點對水槽、料槽以及雞籠進行清理,保證雛雞養殖健康;最后,將糞便和污物進行集中堆放和處理,雞舍窗戶要安裝紗窗,避免麻雀和蚊蟲進入,保證養殖環境衛生清潔[3]。
當前治療沙門氏菌的主要方式為:第一,對于5~8日齡的患病雛雞,養殖戶可使用寡聚糖多維+活力健,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第二,使用恩若沙星+柴胡+抗生素,可提升治療效果。
消毒管理是控制該病的重要途徑,首先,養殖戶要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并且將其落實到養殖各個環節中,為肉仔雞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其次,對所有進出養殖場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與養殖無關人員嚴禁進入養殖場內部,重點對食槽、飲水槽進行消毒,避免疫病傳播;最后,合理規劃養殖場內部功能區域,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養殖人員進入生產區之前需要進行徹底消毒。
總而言之,沙門氏菌屬于一種人畜共患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較強的傳染性,需要引起養殖戶的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綜合防治,進而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為我國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雞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