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輝
(盧龍縣基層畜牧獸醫管理委員會,河北盧龍 066400)
隨養豬惠民政策的實施,以及生豬市場的好轉,生豬規模化養殖漸成趨勢,但是,由于防病意識差、免疫制度不合理、養殖管理不科學、豬場建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造成規模豬場豬病防疫差,各種病患叢生而影響到產出的經濟效益。文章由此而展開論述,分析規模豬場疾病防疫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優化策略,為健康養殖提升產量提供理論和技術指導。
豬場工作人員對疫病危害程度認識不清,加上缺乏專業技術培訓的機會,疫病防疫意識較差。一旦出現病患,常常因為意識上的欠缺,造成執行能力的不足,而延誤防疫時機,擴大疫病影響面。
在防疫接種方面,不少養殖人員只知道接種,而忽視接種是一項操作性極強的技術措施。防疫期間,疫苗、環境、病原等等都會影響接種質量。尤其不少豬場,因為條件受限,很多免疫措施、檢測技術等不能采用,規范化的免疫程序難以執行,勢必給免疫工作帶來很大的阻撓。
個別養殖戶過于強調成本控制,而飼用廉價或不衛生的飼料,也沒有按照科學的配方,致使豬群營養不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此外,不少養殖戶憑自己經驗和感覺養豬,對疾病防控缺乏規范性。豬場封閉化管理執行不到位,人員的進出把關不嚴,一些藥品的推銷員和飼料公司的人員不經消毒隨意進出豬場,造成很多細菌和病毒的傳播。
很多養豬戶初期由于對豬場規劃的不重視,導致豬場設計不合理,投產后不能做到全進全出,豬場的效益不高。養豬場的建設布局沒有嚴格的按照防疫和環保的要求執行,豬場的糞污處理不當,隨意排放到周邊的環境中,不僅污染周邊的環境,還危及養殖場的自身發展;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沒有分開;一般蓋建豬舍都是采用流水式豬舍,或大通間豬舍,一個豬舍內養豬有上千頭,不能實施全進全出以及徹底空欄方針,很容易造成豬舍的消毒不徹底,如果發生傳染病就會大面積的擴散,不利于疾病控制。
合理選址,留意周邊環境,避免因污染造成的防疫問題。要遠離人口集中區,遠離重度污染區,遠離交通主干道,以便于營造安全、安靜、衛生的養殖環境。
同時,還要保證向陽、通風、地勢高燥。要近水源,保障供電便利。選址建場后,規劃場內布局,做好排污管理,實現雨污分流,滿足基本的防疫要求。
消毒是防疫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能徹底清滅病原菌體,起到控病與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場內消毒,應細化到藥物、設備、飼料、用具等等。同時,做好養殖隔離,嚴格車輛、人員消毒。要每天定期做。同時,能根據生長特點、氣候變化等,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消毒體系。消毒方法,應囊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措施,不能盲目使用,避免破壞豬場環境,降低消毒效果。
防疫接種是預防豬病的關鍵,做好豬場防疫工作,應根據流行特點、養殖規模、生長品系、階段特點等等,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養殖戶能根據免疫程序,執行規范的接種計劃,選擇合適的時機接種。同時,做好二次免疫,多數疫苗需二次重復接種,才能確保高防疫效力,以起到預防接種的效果。接種后,做好抗體監測,及時補免,以確保高免疫效力。
推進標準化養殖,規范場內養殖制度,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推行科學化養殖體系。樹立防重于治的理念,要加大豬病防治重要性的認識,做好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保證每個養殖戶主都能意識到規范養殖在豬場防病的重要性。應意識到改善喂料質量的重要性,控制霉菌毒素的影響,飼料中適量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吸附霉菌,禁用變質、過期飼料飼喂,以增強豬抗原應答能力。日常注意用料搭配的科學合理,能根據生豬營養需求調配飼料,禁止為促生長而過量用育肥料。此外,禁止用泔水喂豬。
對生豬養殖場而言,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豬場的效益和水平。為此,要利用好閑暇時間,組織好培訓工作,以提升其養殖專業技術水平。
作為養豬個體,要定期參加養豬行業協會經驗交流會,掌握最前沿的生豬養殖技術。要積極參加畜牧主管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培訓會,增強科學防病的技術水平。要留意各種先進養豬技術的報道,要有隨時學習先技術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