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昊
(武漢輕工大學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23)
近幾年內,水產品憑借其高蛋白質、低脂肪、易消化等優點,備受人們的喜愛,與此同時,水產品的產量平穩、持續增長。中草藥及相關產品有著無藥物殘留、毒副作用較小、價格低以及無抗藥性等眾多優勢,還具備加強飼料運用率及水產性能的功能,因此引起了水產養殖者的高度關注。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動水產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草藥類繁雜,當前我們國家已經發現的具備免疫活性的中草藥在200種以上,有130余種中草要具備抗菌效用,有50余種中草藥對病毒有抑制或者滅活效用。此些中草藥的主要成分大致包含有機酸、生物堿、甙類、多糖以及揮發油等。除此以外,還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比如:氨基酸、蛋白質、糖類、脂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等。
中草藥的作用機理為:對網狀內皮系統與補體進行激活,從而激活B、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誘生各類細胞因子。例如:中草藥多糖,作用于網狀內皮系統、刺激胸腺反應,激發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白細胞、淋巴細胞、補體系統、NK細胞、蛋白質、RNA以及DNA等物質的合成,提高機體CGMP、CAMP的含量,最終推動機體產生抗體,加強干擾素與淋巴因子的誘生。甙類能夠增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并且刺激抗體形成,推動淋巴細胞轉化及抗原抗體反應;生物堿可以提高體液及細胞免疫功能,刺激吞噬功能。
第一,有利于加強水產免疫力。傳統抗生素疫苗在長期應用后極易在水產生物體內形成抗藥性,導致防疫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在機體內有著大量的藥物殘留,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影響巨大。中草藥在疫苗中的應用,能夠高效避免水產生物形成抗藥性,中草藥能夠有效刺激水產生物的免疫系統,通過加強水產生物免疫力的形式以防治疾病。中草藥還能夠以飼料添加劑的方式來增強水產生物的免疫力,無需投放過多的動物蛋白性精飼料及抗生素,優化水產養殖環境,不斷加強水產品的質量。在配置喂養飼料的過程中,可以加入茯苓、人參以及山楂等其他中草藥,提高喂養飼料中大蒜素、甘草酸的比重,借此加強水產生物的免疫力。將優化飼料配比作為切入點,同時搭配以適量的抗生素,逐漸增強水產品質量同時降低對抗生素的應用頻率以有效遏制水產品的藥物依賴性,經過加強免疫力以防御疾病,同時加強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對水產品的高質量需求。
第二,有利于優化水產養殖水環境。近幾年內,水產養殖行業快速發展,業內競爭日益加劇。為了增強水產養殖效率,養殖戶開始縮小養殖面積,生活空間的減少嚴重影響了水產品的活性。并且,養殖者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向水中投放過多的飼料及抗生素藥物,導致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水產品質不斷下降,水產品抵御疾病的能力同樣大幅度降低,造成水產養殖出現了惡性的循環,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虧損,同樣也影響到了當地的自然環境,有礙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水產養殖者能夠經過投放草藥飼料的形式以優化水環境,增強水產品的質量。中草藥屬于天然的、無公害的草本植物,其包含的營養成分能夠直接被被水產品消化、吸收,并不會對水環境產生影響。中草藥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增強水產生物的免疫力,縮減水環境需降解的物質,減小水環境的負擔,借此以改善水產養殖的水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第三,有利于提高水產品的健康程度。在以往的水產養殖中,很多養殖者為了提升產量及加快生產速度,過度應用動物性精飼料,如此做法即使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減少水產養殖的時間,提升產量。然而,采取此種養殖形式得到的水產品通常口感比較差,肥瘦比例失衡、肉質較為松散。此是由于動物性蛋白精飼料并不包含水產生物所需的微量元素,飼料成分的缺少導致水產品沒有教好的肉質層次,無法達到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的高要求。為有效加強水產品的肉質,水產養殖者可在喂養飼料中加入部分草本植物,通過此方式來提高喂養飼料成分的豐富性,增強水產品肉質的緊實度,以質量來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傳統的動物性精飼料能夠為水產品提供充足的蛋白質,有利于水產品的發育、成長,然而相對單一的食物成分同樣會導致水產品的營養成分失去平衡,沒有辦法達到水產品正常生長的相關要求。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長期投喂含中草藥的飼料能夠大幅度增強水產品的免疫力,優化游離氨基酸的比例,改善水產品的口感層次。中草藥所包含的優質纖維在水產中是很難完全消化的,能夠在腸道內形成大量的有機酸進而加強水產品的肉質。
第一,促進水產生物的發育生長及加速飼料轉化。中草藥包含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各種元素,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采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能夠有效豐富飼料的營養成分,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刺激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以及合成代謝,從而促進水產生物的發育、生長。
第二,加強水產生物的攝食率。水產生物同樣會按照自己的味覺訴求以選取相應的食物,在加工誘食添加劑時,應考慮水產生物的進食喜好以加工對應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從而高效提升水產生物的進食量,提高飼料的運用率。比如:錦鯉時常會揮發出低分子的有機氣味,在喂養飼料中增加海星、火棘等其他中草藥,能夠大幅度提高錦鯉的進食量,還能夠避免出現水體污染問題。
第三,確保水產品的高質量。部分中草藥能夠加速水產生物的生化合成速率,增強水產品的食用品味。在水產養殖環節,養殖者通常習慣于采用部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以確保水產品的肉質。比如:魚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對魚類肌肉當中的蛋白質加以改造,能夠大大加強魚類肉質的質量,所以,大部分養殖戶會采取應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形式來改善魚類肉質。
第四,提高水產生物的抗應激能力。在水產生物集約化養殖環節,苗種轉移及遠距離運輸過程中,水產生物極易受各類因素造成的影響,從而對水產生物的抗應激能力產生影響。對蒼術、藿香等其他中草藥而言,它們在水產養殖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水產生物的抗應激能力。雖然水產生物處于缺氧、低壓的條件下,同樣能夠憑借其獨有的耐受力而存活下來。
中草藥的提取大都是按照部分自然界的原生態產物,而此些自然界原生態的產物通常在結構上均是優化的同時是有自然屬性的,在水產養殖疾病防治中的應用無任何毒副作用。同時,中草藥成分中包含很多的免疫活性物質,此部分免疫活性物質相較于人造抗生素、殺蟲劑等有更好的疾病防治效用。比如:多糖可以加強水產生物的免疫能力,促進機體內脾臟細胞與淋巴細胞能夠實現再生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免疫細胞的作用成效。
(1)大黃。大黃主要是根莖等入藥。大黃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運用是較為普遍的,不但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同時還有很多的抗菌類別,對于大多數的細菌都能夠起到抑制的作用。應用方法如下:每畝魚塘用500g大黃,添加10kg的氨水對其加以稀釋,在浸泡12h以后,取藥液潑灑在整個池塘內,對細菌性爛鰓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魚類出血病的防治中,大黃的應用同樣效果顯著。應用方法如下,按照池塘的面積以明確大黃的應用劑量,以氨水對其實施稀釋調和,最終噴灑于整個池塘內。在此環節有些水產養殖戶會添加適量的硫酸銅,硫酸銅在殺菌方面有較好的效果,搭配硫酸銅應用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加強大黃的應用成效。相關數據表明,在水產喂養飼料中加入1%的“三黃粉”(比例為黃芩20%、黃柏30%、大黃50%)持續使用5d,對草魚出血病的治療效果顯著。五倍子煮汁潑灑全池或者將菖蒲研磨成汁加食鹽等稀釋以后噴灑于全池內,持續使用3~5d,能夠治療因水霉等真菌造成的水霉(膚霉)病。
(2)地錦草。地錦草,又可叫“血見愁”、“奶汁草”、“鋪地紅”,包含黃酮類化合物,具備極強的抑菌效用,同時還有中和毒素與止血的功能,主要運用于防治爛鰓、腸炎等其他魚類疾病。應用方法如下:每10kg魚用干地錦草(全草)1kg、(鮮草)5kg減碎、煮汁以后制作成藥餌又或是添加到魚飼料中,1天投喂1次,持續3天使用,能夠治療草魚、青魚爛鰓、腸炎等疾病,預防效果較好。
(3)黃芩。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常見種類有粘滇黃芩、毛黃芩、麗江黃芩、川黃芩以及甘肅黃芩等,主要成分包括黃芩甙、黃芩素、黃芩新、漢黃芩素等等。除此以外,還包含苯甲酸、β-谷甾醇以及黃芩酶等。黃芩具備鎮靜、抗炎、抗菌性病毒等功能。可防治癤瘡、爛腮、出血性敗血癥、打印病、尾柄病以及腸炎病等。應用方法如下:將黃芩粉磨成細粉,根據5%的比例添加到餌料中進行投喂,1個療程為5天;或者將黃芩切細浸于水中24h,重復3次煎煮,使得水溶液濃度變成1%,潑灑在全池內,1天1次,持續使用3天。
(4)水菖蒲。水菖蒲,又被叫做“水斂草”、“白菖蒲”、“石菖蒲”,屬于多年生草本范疇,主要成分為細辛酸、油辛醇、倍豐萜烯類以及甲基丁香酚等等,味道偏枯,主要用于防治赤皮病、腸炎病、水霉病、爛腮病等等。應用方法如下:對于每公頃水深1 m的水體,準備60~75kg的蓖麻葉、60~75kg的菖蒲,將其切碎,裹于150kg松樹葉上,扎成30~45捆,擺放在食場與上水口處,浸泡在水中,每日翻動,加速其腐爛速度。
綜上所述,在國內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純天然飼料已無法滿足水產養殖業不斷提高的要求,應用飼料添加劑可以大幅度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符合水產養殖業的要求。中草藥憑借其優異的藥效而在水產養殖業中被推廣、運用,不僅具備安全、綠色、營養、無藥物殘留等諸多優勢,同時還可以加強水產品的免疫力、優化水產養殖環境,可以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