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師范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武術教育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鍛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高尚品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與其它體育專業課程相比,武術不僅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此外它還兼具修身養性、攻防健身的功能,將武術教育與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還給予人們一定的自信心,最終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和發揚過程中,中國武術因其博大精深、奧妙無窮一直以來受到了各國人們的廣泛追捧,在傳統文化中可見其具有顯著地位。將武術文化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從某方面來講,不僅能強化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此外還能從根本上改善當前學生每況愈下的身體素質,使其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能不輕言放棄,進而為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教材作為學生學習和理解武術基礎知識的主要依托,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抽象思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學生對于課程學習需求內容的不斷改變,學生學習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對于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言具有重要影響。但在當下高校武術文化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仍舊沿用傳統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導致學生不能接受最新的知識,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進行武術課程教學時,仍過度地關注與于學生的動作技巧,卻忽視了對文化內涵的基本介紹,導致學生只能初步了解武術動作和發力技巧,對于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規范標準始終處于模糊地認知狀態,在影響后期各項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陌生感,進而嚴重阻礙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近年來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但在課時安排方面,部分高校始終把文化課程作為教學重點,每周大概只安排一節體育課來帶領學生強身健體,長此以往文化與體育課時的不對等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益無法充分發揮,最終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在進行高效武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大量課時用于教授學生武術動作技巧,用一小部分課時講解武術文化內涵的培養,一段時間后,雖然學生能掌握基本的武術技巧性動作,但對于武術所富有的內涵卻了解甚少,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就目前來看,雖然武術課程已經被納入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難以滿足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多元化需求,最終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就目前來看,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時,仍采取技巧考核的評價方式,未能對學生情意、德育及態度進行考核,武術文化的重要性沒有得到突出,學生對于文化的認知也由此只是停留在表層,最終學生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近年來,隨著高校建校規模和建校數量的持續增加,師資力量薄弱是一直以來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對于武術課程而言,由于它是一門較為新穎的課程,眾多高校缺乏豐富的辦學經驗和教學經驗,此外專業武術教師的缺失也是阻礙課程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我國武術有極強的門派意識,因此大多數具備一定專業能力的武術人員不會將自身武術傳授給他人,以此增加武術專業課程教學難度的同時,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的產生率在不斷提高。
在進行武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材作為理論知識傳統的載體,教材編纂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著重要影響,但就目前來看,由于教材編排的不科學、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導致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此外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而言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為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將武術文化滲透到高校武術教育教材中,并通過融合一些武術名家的優秀事跡和名言名句來增強教材的趣味性,最終為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除此之外,在進行武術教育教材編排時,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多多請教武學名家,以此在加強對武術基礎了解的基礎上,將自身理解的內容引由淺入深地逐級滲透進去 ,以此來規避學生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的產生,以此為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在高校武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課時安排的不合理也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來看,為此要想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育工作者還需對課程教學課時進行合理化安排,從而在確保武術文化德育功能充分發揮的基礎上,為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在高校武術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不斷地調整文化課的課時比例,只有確保學生充分了解武術文化內涵,后期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才能落實到實處,此外教師們還需對武術文化課堂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不斷優化,在提高實操型教學內容比例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我國擁有深厚的武術文化底蘊,而武術禮儀作為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從根本上切實保障其德育教育教學效益的充分發揮,高校還需加強對教育工作者武術文化意識的培養力度,在確保其具備較強技術性的同時,為學生武術文化意識的不斷增強也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高校武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體系的缺失從某方面而言,不僅導致教育工作者自身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學生課堂教學主體作用也將受到一定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一系列其它問題的產生,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也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進行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具體而言就是在當下新課程教學體系改革下,教育工作者需根據資深多年的教學經驗,并綜合考慮當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從而在不斷豐富課程文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對武術的了解,使其充分感受到中華武術魅力所在,最終為教學體系的合理化建立創造良好條件。在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時,為確保體系建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結合學生對武術文化的理解力、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度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建立全面而科學的教學考核體系,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內容進行客觀、科學評價,從而為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院校還需加大對武術文化在考核中的比例,從而在提高學生對武術文化重視度的基礎上,為科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工作者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改善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加強教師團隊建設,積極轉變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是現階段高校的核心發展方向,具體而言就是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校需做好如下教學工作,即:
其一,學校需聘請專業認識參與到教學中。雖然近年來國家提高對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度,但由于武術教育屬于一門新型課程教學內容,師資力量薄弱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學校除了要加強對現有教師培訓外,還要聘請專業人士參與到具體教學中,從而在幫助學生了解武林禮儀和規矩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二,提高教師選擇標準。隨著近年來學校建校規模和建校數量的持續增加,部分學校未滿足人員配置需求,不斷的降低教師人員選拔標準,導致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的同時,也給學生的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此為有效地規避上述問題的產生,在進行人員選拔時,學校需提高人員選拔標準,確保聘用人員無論是專業能力亦或是綜合素養都滿足學校的教學要求,最終為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其三,積極轉變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在高校武術教育教學課堂實踐過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文化教育教學過程中仍采取傳統“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育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無法充分感受到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終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要想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文化教育過程中,還需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對武術文化教學的重視度,從而在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基礎上,為武術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條件。
總而言之,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文化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以及健全學生人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故此為有效地解決當前高校武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教育工作者需不斷地優化和完善課程教育教學模式,最終為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