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死亡的寓言世界
——愛倫·坡小說世界探究

2020-12-31 17:26:40劉立輝向瑤
外國語文 2020年3期
關鍵詞:寓言小說

劉立輝 向瑤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715)

0 引言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埃德加·愛倫·坡因大膽鮮明的寫作風格和獨樹一幟的美學思想而飽受攻訐,其中最具爭議的便是死亡、滅亡主題的重復。據統計,單是直接提及“死亡”一詞的,其詩歌中就有20余處,短篇故事中則“數以百計”,甚至其用詞也是借助音響效果傳遞死亡氣息(曹曼,2005:109)。為何他如此熱衷于書寫死亡,尤其是美人之死呢?在“創作的哲學”中,坡解釋稱:“美婦人之死無疑是最富有詩意的主題,而這主題如由喪失所愛的戀人道出則是再恰當不過的了”(Poe,1998:1576)。莫內認為坡小說中的死亡主題是社會背景和個人經歷的反映(Monnet,2010:120)。瓊斯則從酷兒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異性繁殖下的壓力是恐怖氛圍的根源(Jones,2018:166)。譚春麗尤為關注坡的“病態文學”,認為其中離群索居或疾病纏身的角色揭露了人類歷來壓抑的內在邪惡,反映了超離理性藩籬的破碎心態(Tan,2014:3-4)。從敘事層面來講,坡實現恐怖效果的手段紛繁復雜。唐偉勝立足于“物敘事”,認為在《厄舍府的倒塌》中,“人”與“物”的關系被顛覆,恐怖效果也由此實現(2017:11)。付景川和蘇加寧指出坡的偵探小說以空間為框架對社會矛盾加以隱喻,再現了工業社會下的身份焦慮(2016:32)。彭荻則認為小說效果得益于坡匠心獨運的時間安排(2009:85),其觀點又與劉易斯所說的偶然事件相呼應。以《黑貓》為例,劉易斯認為偶然事件是讀者、敘述者和作者相遇、合作的產物,也是情節發展的助推器(Lewis:2012:108)。

學界對坡小說的死亡主題及敘事手法的探討對揭示審美化的死亡世界無疑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為什么坡筆下的人物雖然身份各異,最終卻都走向同一個終點——死亡?“死亡”外衣之下是否掩蓋著坡更深層次的世界觀?本文試圖從寓言式批評的角度探討愛倫·坡小說世界的宏觀建構。剝掉表層話語和敘事外衣,可以看出坡小說的主人公扮演著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的角色,妄圖理解、記錄、預測甚至重建生死規則和自然秩序,但他們無一例外都走向滅亡。由此,本文認為坡小說中的死亡因素構成了一個精心營造的19世紀死亡寓言。這也是坡在面對如火如荼的廢奴運動和來勢洶洶的民主制度時發出的喟嘆,是面對南方蓄奴制社會土崩瓦解時展露的絕望情緒。

1 寓言解讀之合理性

寓言式批評由來已久。從古羅馬時期斐洛的寓意解經,到本雅明的寓言式分析,以寓言的方式解讀文本可謂源遠流長。斐洛堅信,“對于經上所說的話,我們不可不經思考就輕率地接受它的字面意思……我們要仔細考察它從比喻意義上所傳達的意思,字面后面的深刻含義,這樣才能獲得某種知識”(2017:76)。除了《圣經》,這一解讀方法是否也適用于其他文本?答案因人而異。但不容否認的是,寓言式批評有一定的合理性。弗萊曾指出,所有的評論都是寓言解釋(Frye,1973:89)。同樣的,華萊士也表示,“現如今將寓言式寫作與其他詩學篇章相區分越發困難”(Wallace,1969:265)。而法蘭克福學派代表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評則更是為之正名。在《德國悲劇的誕生》中,本雅明系統闡釋了自己的寓言概念。他認為,在悲悼劇(Trauerspiel)中,“自然—歷史的寓言式面相以廢墟的形式得以呈現,而在這種面具下,歷史表現出的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衰落”(Benjamin,1998:177-178)。面對殘破的現實廢墟,本雅明考察了巴洛克悲悼劇,認為寓于其中的死亡、尸體等是劇作家們對悲慘塵世的揭示。他指出,過去的比喻失去了令人震驚的可能,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于是過去的比喻對象本身無法再有任何意義,但這些對象的意義能夠通過寓言家獲得”(184),但寓言家賦予對象意義的行為只能通過憂郁的精神氛圍得以實現。由此來看,憂郁氛圍是本雅明寓言的核心,并能為已喪失意義的對象重新賦予意義。

那么,寓言式批評可否為解讀坡的小說文本打開一道窗口呢?就坡本人而言,雖然他對寓言的態度并非一成不變,但最終還是認可了這一寫作方式。在寓言方面,法國作家富凱的《水中女妖溫蒂妮》(Undine)對他影響頗深。坡不止一次評論這部小說,稱它“毫無疑問是(以寓言解釋真實意義的)最佳樣品”(Pollin,1975:69)。他還曾指出:“最好的情況是,寓言必須與藝術家力圖達到的統一效果交織存在……”(Poe,1984:583)。由此看來,雖然整體效果是坡寫作的指導原則,但對他來說,寓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寫作手段。盛寧曾評論“坡的小說……是一個讀者無法直接認同的世界,若要認同,讀者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跳出現實生活的世界,上升到隱喻或象征的層次上去認同”(1992:78)。同樣,文斯利特也提到,坡“借助隱喻和神話將自己想傳達的真實表達出來”(Vincelette,2008:40)。以憂郁心態賦予對象意義,從而揭示一個時代的寓言是本雅明寓言闡釋的重要原則。從這個角度出發,坡的小說無不籠罩在一種“憂郁心態”之下,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反復出現的死亡/滅亡主題。在這種“憂郁”氛圍中,坡構建了一個走向絕望的時代寓言。在坡的寓言體系中,一個個走向死亡的主人公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試圖從不同的立場、角度理解、記錄、預測或重建自然和生死秩序,但到最后無一不驚恐地發現:自己的嘗試都是無用功。

2 哲學嘗試的失敗

自誕生之際,人類認識世界的腳步就不曾停歇。哲學家們試圖窮盡宇宙的真理,探究人類的本源。愛倫·坡的小說中不乏哲學家或哲學信徒。他們是坡借以探究世界、探索生死、認識生命本質的勇士。遺憾的是,這些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在諸多此類短篇小說中,《莫蕾拉》當屬代表之一。

歷年來,學者們對這個故事的來源多有探討。早在1937年,尼爾就已經指出,坡的故事與亨利·格拉斯福德·貝爾的故事《亡女》一脈相承。他在文章末尾比較了兩個故事的異同,指出坡的故事更勝一籌。他也談到了莫蕾拉這個角色具有的哲學意義,但并未深究(Neale,1937:238)。如前文所述,坡的故事需要寓言式解讀。由此,我們不妨跳出詭異故事的框架,試著探究莫蕾拉這個角色本身所具有的寓言含義。

許多讀者認為這是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但在小說開頭敘述者就已經表明,他對莫蕾拉的感情“與愛無關”(33)(1)本節所引《莫蕾拉》譯文均出自鶴泉所譯《愛倫·坡暗黑故事全集》,下文引用該篇時,皆以括號注明頁碼。。二人的結合只是命運使然,并非想象中的愛情,或許這并非一個愛情故事。從敘述者對莫蕾拉的描述來看,這位美麗女子太過神秘:她有“冰冷的手”“美妙的聲音”“恐怖的語調”(33),“憂郁的眼神”(34)還“非常具有想象力”(34)。此外,敘述者還稱他們是偶然相識,似乎莫蕾拉本人并無出處可循。這些特征足以令人懷疑這個女子存在的“真實性”,使她更像是一種象征而非具體的個人。

那么,莫蕾拉究竟象征著什么呢?我們不妨再探究一下她具有的特質。除了前文已經提及的神秘感之外,敘述者反復強調這位女郎聰慧過人并有卓絕的想象力。她指引著敘述者進行學術研究,在“我”迷失時,她會從“哲學的灰燼中隨意撿出幾個古怪的文字,激起我強烈的印象”(33)。除此以外,莫蕾拉還對包括畢達哥拉斯、費希特、謝林以及洛克等在內的眾多哲學家頗感興趣且哲學造詣頗深。至此,莫蕾拉本身業已成為坡筆下哲學的化身,而“我”則是在哲學道路上不斷求索的信徒。此外,在談到“我”對莫蕾拉的感情時,敘述者表示,從第一次見面,他心中就燃起了“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熊熊火焰”,但他“自己也說不清這火焰究竟意味著什么,也沒有辦法控制這火焰的熱度”(33)。從寓言角度來看,這種“火焰”不正是一個哲學信徒對真理和自然規律的執著與沉迷嗎?如是,這種沖動也就更像是“我”沉迷哲學研究的情感體驗。

“我”在莫蕾拉——也就是哲學思想——的陪伴下度過了一段奇妙的時光。但最終“我”再也無法忍受了,看著孱弱的莫蕾拉,“我”像是“俯視著深不見底的峽谷”,甚至“極其渴望莫蕾拉死掉”(34)。為什么敘述者如此急切地想擺脫哲學的掌控?或許莫蕾拉臨終的話能提供一些暗示。千百年來,哲學亙古不變的主題之一就是永恒,哲學家們探討著理智和生死。而在莫蕾拉消亡的那個夜晚,她說:“活下去,或者死掉。今天是大地之子與生命之子的日子,或者說是天堂之女與死亡之女的日子!”“我應該活下去,可我知道我就要死了?!?34)很明顯,她意識到生死皆不由人,只由自然掌控,她有著求生的欲望,卻無法改變自己終將死亡的結果。《莫蕾拉》中,敘述者實際上是借將死的莫蕾拉之口,道出自己探索的結果——死亡不可避免,一切最終都只能走向滅亡。正是因為窺見了這一真諦,“我”才感到無可奈何,才感到凝視著“莫蕾拉”就仿佛俯視著深淵。莫蕾拉死后,她的魂靈轉化為敘述者的女兒繼續存在,但在敘述者喚出“莫蕾拉”三字時,她便香消玉殞。其實這進一步深化了小說內涵,即:重生的莫蕾拉實際上意味著敘述者借助哲學探索世界的第二次嘗試,而這次嘗試的最終結果指向的還是已故的“莫蕾拉”,與第一次并無二致。當“我”喊出莫蕾拉的名字之時,也就是“我”清楚意識到了這一點的時刻,這時“我的大腦停止了一切活動”(35),四周只有無盡的痛苦和絕望。顯然,在兩次力圖理解世界的哲學探索最終失敗之后,“我”還是走向了滅亡。

3 科學實驗的失敗

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曾在二人合著的《啟蒙辯證法:哲學片段》中對文化工業進行了批判。陸揚、王毅指出,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對資本主義文化追根溯源,認為“啟蒙哲學和科學的目標是社會生活的世俗化、祛魅化和去神話化,是用科學知識來代替偶然的心靈洞見”(陸揚 等, 2006:89)。啟蒙哲學和科學帶來的弊端究竟是否像二位所言此處暫且不表,但毋庸置疑的是,早在啟蒙運動時期,理性和科學已經成為學者們的箴言。人們嘗試用科學記錄和解釋一切現象,探索自然和生命。坡處于一個科學實驗和理論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的時代,他本人也對科學有所涉獵,《瓶中手稿》反映了他對科學的興趣。

1833年,這篇小說首次發布于《周六訪客》,是坡為數不多的短篇海洋小說之一。它講述了敘述者乘船遭遇風暴,莫名其妙來到一艘詭異古船,最后沉入無盡漩渦的驚險故事。梅勒加德和貝爾徹認為,坡海洋小說(包括《瓶中手稿》)的主人公紛紛走上瘋癲和死亡之途,而彼時白人英雄主義和民族探險神話正大行其道,坡如此設定,正是反其道而行之,解構了單一的英雄探險模式(M?llegaard et al., 2013:414-415)。梅勒加德和貝爾徹顯然也認識到了《瓶中手稿》主人公難以逃脫的滅亡命運。但正如本文提到的,對這些神秘怪誕小說的認識要跳出常理,求助于寓言解讀。伊恩·瓦特曾在《小說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恰當、可信的名字是特定身份的語言表達,個人身份與恰當的角色命名有著緊密聯系 (Watt,1957:14)。可以猜測,適當的角色名字有助于讀者對故事情節和角色的理解與信任,增強故事真實性。但在《瓶中手稿》中,通篇沒有任何一個被命名的角色。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其間并沒有別的聲音,即便是在敘述者做慷慨激昂的自我介紹時,也沒有透露任何有關其身份的確切信息。相反,其行文更像是在講述一個童話故事,一個以“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固定句式開始的虛構故事。這就使得整個故事披上了“寓言”的外衣。那么,《瓶中手稿》的敘述者是否有另一個身份?這個故事又是一個什么寓言呢?

小說開頭,無名的敘述者“我”就向讀者作了自我介紹?!拔摇庇兄潜葘こ5慕逃尘昂汀皭酆盟妓鞯男撵`”(5)(2)本節所引《瓶中手稿》譯文皆出自孫法理譯《愛倫·坡短篇小說選》,下文引用該篇時,皆以括號注明頁碼。,我“比誰都難以被迷信的幻覺所欺騙,也絕不會輕易偏離嚴格的真理領域”(5)。這些正是一位科學研究者的重要特質。另外,這位敘述者從揚帆出海開始,就展露出了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強大的分析能力。他留意到“月亮的暗紅形象”(6)、船尾“燭火沒有一絲搖曳”(6)、比平時更加透亮的海水等普通人不易看到的細節;還預見熱帶風暴的到來……。此外,風暴之后這位敘述者對事態發展的準確記錄更是展現了他所具有的“實驗者”或“觀察者”特質。即便是在絕境中,他也能細致地觀察到太陽“帶著病態的黃云從海面略升起幾度,卻發不出清晰的光……”(8)。類似的細節俯拾皆是。在措辭中,“我”更是使用了大量準確的數字以及表示方向的詞匯,比如“十五英尋深”(6)“二十步遠”(8)“四千噸”(9)“正南方”(12)“五英尺八英寸”(12)等等。數字和方向是最為客觀真實的,它們使敘述者的記錄有了科學報告的準確性。這種在困境中清晰認知周圍環境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更是說明這位敘述者并非常人。

離開受損的船只,誤打誤撞來到一艘神秘的古船上后,“我”的行為舉止進一步表明了“我”的“實驗者”身份。在船上觀察了數日之后,敘述者曾明確表示,“一種無法描述也不容分析的感覺擭住了我的靈魂”;“我”還決定將自己的記錄“不斷寫下去……一定要盡力設法(把它送回人間)”(10)。面對未知的境遇,他的第一反應并非恐懼,而是激動,是要將這新體驗記錄并傳給世人。這一表現也與科學試驗者沉迷探索的心態不謀而合。除此之外,這個故事還處處暗示著主人公“探索與發現”的使命。文章篇幅不長,但“observe”“observation”“apprehend”“meditation”等詞匯則反復出現,“observe”更是出現了四次之多,而那艘古船的船身上也赫然雕刻著“DISCOVERY”一詞(Poe,2008:179-189)。由此,我們不妨將《瓶中手稿》看作坡的一個科學實驗——一個嘗試記錄自然和命運的實驗。

那么這個實驗的結果如何?在坡的故事中,敘述者早已經陷入命運之輪,受其掌控而不自知。這一點在充斥全文的“莫名其妙”的情節發展中得到了證明。例如,在談到自己出海的緣由時,敘述者坦誠:“引誘我的除了魔鬼般地糾纏我、令我難以安靜的神經質的躁動之外,沒有其他原因。”(6)另一方面,在遭遇海難之后,作為兩個幸存者之一,敘述者說:“我說不清是什么奇跡使我逃脫了毀滅?!?7)同樣“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況比比皆是:他是如何落在神秘大船上;這艘幽靈一樣的船又為何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風暴中化險為夷……他對上述現象的回答都模棱兩可,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知為何”。仿佛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安排,事態發展遠不受自己掌控,在尚未開始實驗探究時,他就已經陷入了自己研究對象的陷阱。而在這個“科學實驗”的最后,這位勇敢的探索者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的命運,只能隨著不停旋轉的古船扎進漩渦的魔掌,漸漸下沉直至滅亡。從他這份“莫名其妙”的手稿中,我們也能窺見不可探測的命運安排和不可避免的滅亡。

4 藝術重建的失敗

除了小說和詩歌外,坡的文學評論和美學理念引起的探討也經久不衰。評論家普遍認為他有著強烈的唯美主義傾向,其暗黑故事中隱藏著他對真、善、美以及詩的見解。與康德、艾默生、科勒律治等將真善美視作三位一體的觀念不同,坡認為詩(或者藝術創作)只與(美學)品味有關,與真理以及責任感(或道德)并無過多聯系 (Poe,1984:78)。換言之,在坡眼中,真正的藝術創作是超越道德觀念和常理的。也許這就是為何他的許多小說中都充斥著諸如亂倫、戀尸、戀物等情節的原因。這些主人公更像是超越世俗道德和現實世界的藝術創造者,在藝術世界中創建自己的秩序和理念。這些小說中,《紅死病假面舞會》當屬翹楚。

坡將這個故事的背景進行了架空,這就使它具有了多重解讀的可能性。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言,《紅死病假面舞會》是一個藝術家試圖以想象力超越自然控制,借助非道德的藝術手段戰勝死神的寓言(Vanderbilt,1968:382)。范德比爾特此言不假,但《紅死病假面舞會》意圖表達的似乎遠不止于此。城中紅死病肆虐,但作為一城之主的國王卻沒有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他對病情并不關心,“仍然歡天喜地,毫不畏懼”(277)(3)本節所引《紅死病假面舞會》譯文均出自孫法理譯《愛倫·坡短篇小說選》,下文引用該篇時,皆以括號注明頁碼。,等到子民死了一半,他索性挑一千人一同隱居到一座大寺院中去。寺院內,國王安排了一切享樂所需的東西,人們安享太平,而高高的院墻外卻是紅死病猖獗。

這位國王的“口味很別致,眼睛對顏色和效果又特別敏感”“他的設想火熱而大膽,他的計劃總閃耀著野蠻的光輝”(279)。這種藝術家般的創造力在他行宮的獨特設計上顯得尤為明顯。國王別出心裁,建造的行宮共有七個房間,其顏色由東到西分別為藍、紫紅、綠、橙黃、白、紫羅蘭、黑。屋內沒有燈光,只有房間外的走廊里透過彩色玻璃照著室內的火光。且屋子造得極不整齊,每隔二三十步就有一個拐角,無法一眼望到盡頭。這樣看來,比起他一城之主的身份,這位國王似乎在藝術鑒賞力和設計上更有造詣。他無視道德桎梏,轉而投身于這樣一個新秩序的創建。關于這七個房間的寓意,已經有不止一位評論家指出無論是從顏色還是從它們由東到西的設置方式,都象征著自然的輪回和人生命的有恒,七個房間也與莎士比亞戲劇《皆大歡喜》所說的人生的七個階段有異曲同工之妙。(4)范德比爾特(Vanderbilt)指出,迄今已有不少評論家將此處不同顏色的七個房間與莎士比亞所說的人生由懵懂嬰兒到耄耋之年的七個不同階段對應。但正如他所言,坡在此處所展露的藝術追求卻似乎沒能引起注意。而這位國王設立行宮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他以藝術家身份創建藝術世界的嘗試。

除七個房間以外,這場化裝舞會也值得探討。斐洛曾在《論〈創世記〉》中表示,上帝之所以朝人的臉上吹氣,其原因在于:“臉部是感官的主要位置;‘臉’代表理智,理智作為神的代表對器官和感覺進行激勵”(2015:74)?;b舞會上的男男女女都遮住了自己的臉,也就喪失了理智,失去了感官。在這樣一種無理智的狀態下,他們只受這座行宮的掌控,受國王安排下的音樂的支配。從國王關上高高的院門開始,他就已開始營造自己的夢幻世界,這些戴上面具、喪失理智與身份的舞伴與其說是他請來消遣的玩伴,不如說是他精心編制的夢。這位藝術家拋棄了傳統道德的捆綁,避開“紅死魔”,試圖改變致命的自然因素,重新建構自然秩序和自己夢中的“伊甸園”。

那么他又是否得償所愿呢?實際上,即便將紅死魔擋在圍墻之外,圍墻之內也不是沒有死亡的影子。小說對第七個房間里沉重巨大的烏木鐘有細致描寫。每當這個烏木時鐘的長針在鐘面走滿一圈,大鐘就會發出沉悶的巨響,穿透七個房間。每過一小時這個鐘便會敲響一次,而聽到鐘聲的眾人則停下舞步和音樂,免不了一陣慌亂,甚至面如死灰。在國王創建的這個夢幻世界中,仍然有時間的流逝,規律的鐘聲提醒人們死亡的到來。這樣看來,他的再創造注定是要走向失敗的。在小說結尾,面目可憎的紅死魔不急不慢地出現在行宮中。國王的門客們顯然已經意識到來客是何方神圣,只有“天真”的國王還渾然不知死亡的到來。他大喊著:“是什么人膽敢搞這種褻瀆神靈的打扮來侮辱我們?抓起來,撕掉他的面具,讓我們看看天亮時要在雉堞上絞死的家伙是誰!”(281)剛剛還沉迷享樂的賓客此時已經清醒,他們四散開來,徒留國王一人惶然面對死亡。這位國王追逐著紅死魔,從東邊的藍色房間一路到了西邊的黑色房間,最后隱入無盡的黑暗和滅亡之中。突然出現的紅死魔由東到西從藍色房間走向黑色房間,實際上也就是死亡對生命每一個階段的征服。即便國王高筑院墻,試圖以藝術家的身份逃避致命的自然因素、重建生死秩序,但他還是追隨著死亡的腳步走向了無盡的深淵。

5 結語

本雅明從寓言的角度考察巴洛克式的悲悼劇,指出不同于古典悲劇的英雄故事,這些悲悼劇意在展示世俗大眾的悲慘境遇。劇作家借助廢墟、死亡、尸體等災難性意象暗示塵世的一切都是悲慘、破碎和絕望的。縱觀坡的小說,類似的消極性意象俯拾皆是。它們共同構建了坡的寓言世界——一個最終只能走向死亡和絕境的世界。無論是哲學家認識世界的嘗試,還是科學試驗者記錄、預測命運的探索,抑或是藝術家以非道德的手法試圖重建自然秩序的野心都必將失敗,在坡的世界里,等待他們的都只是無盡的滅亡深淵。隨著南方蓄奴制度的土崩瓦解,民主制度的茁壯發展,素來擁護南方傳統的愛倫·坡深受震撼。這些鮮血淋漓、絕望詭異的故事與其說是他奇絕想象力的體現,毋寧說是他精心營造的關于這個時代的死亡寓言。

猜你喜歡
寓言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成長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時裝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寓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午夜久久影院|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国产在线第二页| 青青操国产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自拍|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在线网站18禁|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免费无码网站| 在线观看的黄网|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日韩在线第三页|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制服丝袜一区| 欧美一区精品| 97国产在线播放|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亚洲综合色在线| 欧美97色|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日本午夜网站|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欧美日韩va|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超碰色了色|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欧美一区福利| 67194亚洲无码| 日韩国产另类|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午夜欧美在线| 成人在线欧美|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