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21世紀,全球化推動了教育的巨大變革,激勵著各行各業探索新時代人類學習的奧秘。“人們如何學習,如何促進有效學習,技術如何促進有效學習?”這成為了解決當前社會的根本問題。籃球作為三大球之一,使得許多關于少兒籃球訓練改革的方案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我國少兒籃球培訓數不勝數,但是少兒體質健康狀況還在連續多年下降。很多孩子經過籃球訓練之后,依舊沒有養成鍛煉的習慣,這已經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應該關注和解決的問題。籃球培訓作為增強少兒體質的其中一把抓手,是提升少兒身體素質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強籃球訓練管理,提高訓練質量,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2017地平線報告》提出的“深度學習”,它的宗旨是培養具有獨特見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者。深度學習要求學習者建立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連接,能夠有效的進行知識轉移。從教學角度看,深度學習作為現階段比較熱門的話題,要求教育者在教學模式中融入深度學習理念,比如說訓練中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批判,并運用創新思維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在舊的知識框架中進行建構,從而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從技術角度看,高科技信息技術以其低成本、高學習效果和重復體驗的優勢促進了有效學習;可穿戴設備以其便攜可穿戴、用戶關注、智能交互、高度集成和增強現實等特點逐漸應用于籃球訓練當中;移動互聯網技術將不同形式的學習結合起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自適應學習系統提供了技術和理論支持。
籃球訓練是從理論上進行的深入闡述,從實踐中認識理論的過程,符合少兒身心發展,有助于少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從而有效引導少兒養成鍛煉意識和體育習慣,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但在現實中,一些訓練師在訓練的過程中,存在著感性化、娛樂化的傾向。訓練過程的娛樂化是指訓練師過于注重訓練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忽視理性分析和理論解釋,孩子很難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些訓練師講一些與籃球無關的事情,把理論課變成了故事會。結果由于沒有時間對理論進行系統闡述,孩子的理論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這種訓練安排和訓練設計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理論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體現了事物的本質。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更好地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訓練內容的空泛化,是指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生動案例,空口談一些理論知識,忽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訓練中的應用,沒有注重孩子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理論教學抽象乏味,訓練師應合理的安排訓練內容,進行巧妙的訓練設計,以簡單的方式教給孩子。但是,有的訓練師不分析晦澀難懂的理論,不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不思考如何深入訓練當中,而是盲從談論。他們拋開訓練大綱,談自己的領域,難免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孩子不理解,達不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其次,訓練師單方面教授理論知識,忽視孩子實踐能力的培養。訓練師在課堂上夸夸其談,忽略了實際應用的關鍵。這就是典型的訓練師“坐在一旁”和孩子“冷眼旁觀”的現象。
訓練案例是以社會熱點事件和典型案例為基礎,圍繞訓練核心問題,實現訓練目標的研究文本。好的案例不僅能使孩子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使孩子正確地理解和分析社會問題。目前部分訓練師在選擇案例時,還存在著案例大而不當、訓練案例隨機性強等問題。首先,訓練案例與訓練內容的相關性不高,難以幫助孩子有效地理解理論知識。有的訓練師備課不夠,講課中使用的案例處理不好,選好的案例不能與所描述的理論有效結合,很難引導孩子深入理解理論;其次,案例選擇相關性過高,不貼近孩子實際情況,使孩子難以想象出動作技能的形成,導致訓練效果不佳。
目前,我國籃球訓練改革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指導體系。無論是訓練師還是孩子,籃球訓練都會出現一種錯誤的觀念,即籃球訓練必須符合一定的評價標準才能合格。在一些籃球訓練改革中,一些人盲目借鑒國外的理論思想,沒有建立系統的理論指導,這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也是籃球訓練改革不能落實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籃球訓練理念就不能滿足當前少兒的實際需要,使籃球訓練改革的理論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在籃球訓練目標的設計中,不僅要使孩子掌握籃球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訓練預設中以問題或情境的形式包裝知識點,激發孩子的深層次思維,培養孩子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籃球中的邏輯推理和批判能力,提高和發展自主思考能力和高階思維。眾所周知,籃球訓練本身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籃球訓練內容具有現實性特征,深度學習有利于少兒感受到體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體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實現體育的價值。
深度學習是一種高投入的主動學習,反映在少兒對體育的深度參與上。少兒任何一個技能的形成都是一個復雜的訓練過程。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從對動作的陌生到熟能生巧,要經歷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相互關聯的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訓練師要設計各種問題,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杜威認為,問題的性質決定了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結果控制著思維的過程。我們常說要提高少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少兒的能力有限,需要訓練師的有效指導。訓練師要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訓練,帶著問題思考訓練,帶著問題離開訓練”,把訓練的各個環節與問題聯系起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驅動”深度訓練模式。在問題的引導下,孩子開始了探索的訓練之旅,從而實現了孩子們從原有的知識框架上進行建構和思維的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訓練也信息化,許多現代化教學工具被引入訓練。很多人認為籃球訓練只是一個簡單的活動,沒有引進高科技的訓練工具。但事實上,豐富的訓練工具有助于提高少兒的思維活動能力。訓練師要重視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運用多種訓練工具,幫助少兒更直觀、更有效地學習。比如利用多媒體、智能手機等智能工具觀看動作要領,更有利于少兒直觀感受動作的形成。另外,訓練師要對場地器材有深入的了解,研究各種器材和教具的使用,通過創設有利于訓練的教具情境,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只要服務于訓練目標,任何一個器械都可能成為幫助訓練師突出訓練重點、突破訓練難點的關鍵。
己亥歲末、庚子之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人們的身心和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這次阻擊疫情過程中,體育活動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熱點問題。線上開課成為上課的主要方式,體育也不例外。這就為深度學習的訓練模式提供了機會,許多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翻轉課堂、微型課堂、MOOC課堂等多種模式應運而生,拓展了訓練范圍,開闊了少兒體育與健康的視野。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化訓練模式,有利于豐富訓練手段,優化籃球訓練。訓練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加強信息技術在籃球訓練中的應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訓練效果,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應用能力。然而,優秀的訓練模式有其利弊。廣大體育工作者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應整合多種訓練模式,為籃球訓練改革的科學建設提供更多的思路,為現有的訓練形式提供有力的補充。
有效的評價是促進少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深度訓練的評價應以深度訓練的目標為基礎,運用多種有效的評價方法對訓練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促進深度訓練目標的最終實現。體育與其他學科不同,少兒的身體素質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因此,籃球訓練的深度評價必須以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為基礎;評價結果應來源于師生、學生、家庭等多學科參與的標準制定和評價共建;評價方法的選擇是在有效促進少兒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具有評價的可操作性。過于繁瑣的評價方法不利于實際操作,過于簡單的評價也不能激發少兒的深度學習。評價應以深度學習為目標,注重批判性思維、知識整合和解決高層次學習所要求的復雜問題的能力。評價不是評價的結果,而是評價的過程。要能以評價促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向上成長性,進一步促進少兒的深入學習。
時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廣大體育工作者作為少兒體育鍛煉的組織者和指路人,要從少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及時轉變觀念,把深度學習理念作為訓練過程的核心理念,確保深度學習理念在籃球訓練中的價值充分發揮。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少兒的高階思維意識,通過創設情境、精心設計,孩子們會發現只要有高階思維的運用,便可以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提高少兒的積極性;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師要提供和引導使用各種資源,特別是信息工具,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促進少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另外,任何一種訓練模式有利也有弊,不一定說是外國的訓練模式或者說是理念都是先進的,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我們也要對這些模式或者是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合使用多種訓練模式,并根據少兒的特點和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訓練效果才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