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新 王德剛
近年來,模擬上課作為檢驗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重要手段,被普遍運用于教師評職評優和各類教研交流評比活動中。然而,筆者發現近年來體育教師在模擬上課中存在著一些典型問題,這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能力展示和模擬上課的正常發揮。為此,體育教師有必要客觀認識模擬上課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相應改進措施提升模擬上課的水平。
一、模擬上課的認識與定位
問題1:“背臺詞”,將模擬上課視作課堂外的單獨活動
模擬上課是模擬課堂教學的無生上課形式。它以課堂教學為模擬對象,又通過模擬課堂回歸教學。然而,仍有很多教師將緊扣課堂教學的模擬上課,視作脫離于教育教學工作的獨立活動。例如,有些教師非常認真地準備了模擬上課講稿和教材教法資料,甚至在進入評比準備室前還在反復背誦和翻閱,但只要獨自一人進入準備室或者抽取到自己沒準備的上課內容,馬上就頭腦一片空白。而真正進入評比教室面對評委時,教師由于過度緊張常常雙手撐在講臺上語無倫次,或站在原地抓耳撓腮而草草收場。
改進:客觀認識模擬上課的工具性
模擬上課的本質是一種無生上課的課堂形式,其實質是展現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工具。為此,體育教師不能將模擬上課視作脫離課堂教學的單獨活動。教師可以為了提升模擬上課質量進行充分準備,但不能讓模擬上課講稿束縛了自己對于最熟悉的課堂教學的展現。甚至也不必過分糾結于是在模擬上課前專門介紹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為好,還是在模擬上課過程中進行相關信息的揭示為佳。因為,模擬上課評比的主要方面是看教師如何更好地主導課堂教學和達成教學目標。上例中的教師若能客觀認識到模擬上課的工具性,然后按照平時執教常態課的教學組織流程進行模擬,那么在模擬上課時也不至于出現完全不知所措的情況,起碼準備部分、體能練習和放松部分都可以加以展示。
問題2:“獨角戲”,將模擬上課等同于教師教的單邊行動
隨著基層教師對模擬上課形式的熟悉,模擬上課就是無生上課的普遍認識已經深入人心。但也有部分教師機械地認為模擬上課就是教與學雙邊活動中剝離出來的教師教的單邊行動,這樣片面的認識必然會導致模擬上課成為簡單的教學組織流程演示。其實,如果教師僅是將這種突出組織流程的操作模擬作為日常的教學準備方法或交流探討手段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在模擬上課評比中仍用教師教的單邊模擬形式,將會因為缺乏必要的交互性和生成性,而使教學的雙邊活動屬性發生改變。例如,某教師在模擬上課過程中只是將教學程序按部就班地講出來,在講解示范時只是背誦大段的動作要領,甚至連一句“聽明白了嗎”的交互語也沒問。
改進:客觀認識模擬上課的技術性
由于模擬上課是在沒有學生參與教學構成、活動展現和交流應答的情況下進行的特殊課堂形式,為此教師要想表達清楚自己的理念方法、內容要點和組織流程,往往要比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付出更多努力。教師只有避免教學彩排式的走臺步和背臺詞,才可能達到“無生勝有生”的模擬上課境界,而這恰恰是模擬上課技術性的有力展現。為此,在模擬上課時教師要通過提問、糾錯、保護與幫助等教學法的運用,來有效揭示教學重難點等關鍵信息。例如,上例中的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示范,同時通過變換示范面、提示觀察關注點和強調動作關鍵詞等手段,進而營造出講解示范的現場教學情境。
問題3:“情景秀”,將模擬上課當成教師才藝展示舞臺
模擬上課活動的廣泛開展,有效促進了教師模擬上課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缺乏現實教學的學情制約和資源限制,很多教師在模擬上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過度演繹,使得模擬上課重點由教學過程方法展示轉變為教師才藝特長演繹。這其中,如果教師的個性演繹屬于教學內容相關的技術技能尚可,如果是教學活動的師生互動或情境演繹則相當冒險。例如,某位男教師在教學提問環節走到評委席前,將評委比作學生問:“小明同學,老師剛才介紹的墊球口訣記住了嗎?”而后見評委沒有作答又自己扮做學生稚氣地回答:“老師、老師,我記住了,夾、抬、蹬!”這樣頻繁的角色轉換和夸張的聲色表達,使得評委渾身起雞皮疙瘩,類似的“用力過猛”式演繹顯然是不恰當的。
改進:客觀認識模擬上課的藝術性
模擬上課的藝術性雖然需要通過教學情感的充分發揮來加以展現,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不是為了展現最具情感的教學形式。而且,將教學藝術視為單純的師生互動表演,本身就是片面的認識。因為,教學藝術是包含了教學技巧、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等方面的高度綜合的藝術。為此,教師沒必要為了展現模擬上課的藝術性,將表現的重點放在互動表演上,應更多關注師生互動的目的和實質。例如,上例中的男教師沒必要稚氣地模仿學生應答,只要繼續以教師的口吻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提醒和強調即可,如“大家聽清××的回答了嗎?他回答得很正確!口訣是夾、抬、蹬”。
二、教學行為的設計與實施
問題1:“教教材”,模擬上課過于重教重練
在當下強調運動負荷和技能學用的教學背景下,過度強調運動項目體系和教材內容編排的“教教材”問題仍舊存在。特別是受制于無生上課的模擬形式,反而越是運動專項技能好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越容易在模擬上課過程中陷入“教教材”的低效能模式。例如,某位籃球專項教師在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模擬上課時,從準備活動滑步移動到運球與傳接球的組合,再到傳統的行進間四角傳接球跑位,教師一絲不茍地在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練,但卻忽視了學生想要怎樣練。這樣的籃球訓練課,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現實背景,無法有效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內驅力。
改進:學為中心,模擬上課的生成性高于知識性
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價值在于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單從這一點來看,課堂教學的效果甚至與教師的運動技能和專業知識沒有絕對正相關。只有教師真正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并面向每一名學生,才可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以真正發揮。基于學生現實基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模擬上課過程中更應該加以落實,這是教師教學技能和專業水平的客觀體現。例如,上例中教師如果能夠在傳接球練習時加入友情分組,一定能夠為傳接球練習增添更多默契。而在練習后加入只允許使用傳接球技術的籃球對抗賽,也一定會為課堂增添更多的歡聲笑語。甚至還可以允許行進間傳接球技術不夠熟練的學生原地傳接球,那么將會有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體育的樂趣。
問題2:“欠直觀”,模擬上課的教法過度單一單調
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學科,而身體練習又具有直觀形象和真實具體的顯性特點,這使得最貼近學習內容本源的示范法、演示法等直觀教學在課堂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直觀教學的運用在模擬上課過程中尤為重要,但仍有部分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忽視直觀教學。例如,某位新任的健美操專項的教師在籃球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模擬上課時,因對內容不熟悉而消極應對。整個比賽過程中不但沒有用到放在現場的籃球,而且連準備、放松部分也一并舍棄。就只是教師在原地大段敘述著“按拍球的側后上方,跨步側身護球,加速超越防守”等動作要領,輔之以原地徒手動作演示。而對于動作示范的示范面轉換和觀察點提示,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模擬上課效果可想而知。
改進:揚長補短,模擬上課的獨特性高于必要性
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定位在相當長時間里是以“一專多能”為主旨。然而,隨著高校并軌擴招和教師招考拓寬,體育教師運動專項特長水平參差不齊,而想要掌握所有運動教材內容的專項技能則更有些不切實際。即便是專項技能突出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可能在模擬上課比賽中遇到自己比較陌生的教材。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體育教師要積極通過揚長補短來提升綜合表現能力。例如,上例中的教師可以通過準備活動的球操和放松活動的瑜伽來展示特長,提高綜合表現分。而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完全可以把自己當作與學生水平相當的初學者,采用分解示范進行教學模擬,通過原地左右開步雙手左右推撥球、原地前后跨步側身探肩拍球和原地側身探肩拍球加速起動等組織學練。這種基于教師水平的教學內容最大化處理,反而更加貼近學生實際。
問題3:“無側重”,模擬上課的過程過分求實求全
模擬上課以教學單元、完整課時或教學片段為模擬對象,以課堂教學的集束、單體或局部來展現體育教學的學理邏輯和組織設計。但總的來說,模擬上課評比多以課時層面的完整模擬為主。在整個模擬上課過程中,體育課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等傳統三段式內容有序展開,呈現了相對真實、具體和生動的教學活動。但常有教師在模擬上課過程中存在過分求實求全的問題。例如,在限時10min的前擲實心球模擬上課比賽中,教師有條不紊地將準備活動的7節定位操依次領做示范,而且每節操都喊足了4個八拍。但最為重要的基本部分教學僅通過輕描淡寫的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和集中展示就一帶而過。最后還因為超時致使放松部分未能完成。
改進:詳略得當,模擬上課的側重性高于完備性
模擬上課的主要優點就是能在相對簡單的教學條件下,比較客觀地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而對于基本部分主要教材內容的模擬展示,則是模擬上課的內容重點。教師必須要在模擬上課中表達清楚自己是如何教的和學生是怎樣練的,甚至要細化到講解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學生練習的組數和間距。上例中的教師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常規性的準備活動,將更多時間留給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內容教學。例如,“同學們,我們剛剛進行了慢跑熱身游戲,接下來大家兩人一組相互壓肩”“好,我們的準備活動就到這里,接下來進入本節課的實心球學習,請看老師的完整動作示范”。這樣詳略得當的處理,能給教師更多展示教學水平的時間和空間。
三、學練活動的組織與評價
問題1:“假展示”,模擬上課的展示活動缺乏針對性建議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學組織的不斷創新,學生學習展示已經成為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實現多元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同樣,在體育模擬上課評比中,學生學習展示也是參賽教師比較慣用的教學組織形式。然而,模擬上課中的學生展示活動常呈現出低效展示和無效展示的傾向。例如,某位教師在模擬上課練習過程中設置了學生展示環節,“現在請大家停止練習,我們請這位同學給大家展示一下,大家掌聲歡迎”“他做得好不好啊?好!我們繼續開始練習”。這樣的展示很難讓其他人明白為什么要展示,也不知道這名學生的展示好在哪里。而且,所有學生停下來看一人展示,打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程,擠占了他們寶貴的學練體驗時間。
改進:立足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學習展示的價值意義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系統性和組織性。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實施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有序展開。為此,學生學習展示活動必須立足教學目標,以期進一步提升學習展示活動的價值意義。上例中教師發現學生出現普遍性的學練問題,如果不及時集中糾正則可能形成錯誤動作,那么可以讓學生停下來看學優生展示。但一定要提示學生應該重點關注的展示內容,并客觀評價學優生的展示情況。而如果只是要表揚該生練習效果突出,那么教師完全沒必要讓學生都停下來看展示,畢竟學生學習的速度、效果和表現會存在差異。
問題2:“缺反饋”,模擬上課的學練過程缺乏發展性指導
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出現錯誤并加以修正的過程。模擬上課同樣需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發展性指導,否則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例如,某位教師在足球腳內側運球模擬上課的新授課教學中,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示范,組織學生練習和游戲比賽,忽視了對學生練習情況的關注和指導。雖然教師能夠通過模擬教學展示“如何教”和“怎樣練”,但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忽視顯然是明顯紕漏。
改進:著眼重點難點,加強學生學練活動的反饋指導
教學重難點是模擬上課的教學支撐點和行為關鍵點。為此,教學重難點需要在模擬上課過程中加以落實和體現。既可以由教師在模擬上課初始通過口述來說明,更可以在模擬上課過程中通過教學活動加以揭示和強調。這既是課堂教學中學生體育學習的現實需要,也是模擬上課時突出學理邏輯的客觀需求。例如,上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練習時特別關注教學重點,并根據學生的學練情況做必要強調。“請同學們注意運球時的觸球部位,并控制力度,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請這組同學注意,大家運球時盡量體會身體重心跟隨球的移動,這是本課的學習難點”。這樣的教學反饋不但明確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還有效避免了以往“你真棒”式的空泛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