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榮
一、案例背景
“不是木錘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得鵝卵石美輪美奐……”每當筆者細細品讀林格老師所寫的《教育的溫度》時,不知天高地厚的筆者,心中便浮想聯(lián)翩,如何做一名有“溫度”的體育教師?也試圖將這種宜人的溫度帶入課堂,甚至帶進學生的心里,讓課堂滋養(yǎng)人的心靈、喚醒人的覺悟。然而筆者這節(jié)失敗的體育課卻忽視了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天性,讓原本溫馨的課堂剝離了宜人的“溫度”。
二、案例描述
今年學校安排我任教一年級體育課,我之前兩年上高年級學生的體育課都是“得心應手”,搞定這幫“小屁孩”絕對沒有問題!信心滿滿的我期待著這一項充滿激情和挑戰(zhàn)的新任務。
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天,我興致勃勃地來到了課堂上。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學生,一張張?zhí)O果似的笑臉,用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我。“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我是謝老師,從今天起,我是你們的體育老師……”一番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后,我便開始向學生們提出上課的具體要求。按照學校出操站隊的要求和教學計劃,“記住自己的位置并排好兩路縱隊”就是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開始,我先領著二十幾個男生在班級走廊上按照個頭高矮排好了一路縱隊。男生比較配合,排好后都靜靜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讓我對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更是充滿信心。緊接著,女生按照同樣的做法也排好了隊伍。看著兩路筆直成形的縱隊,我心里美滋滋的。不一會兒,哼著小調的我把乖巧的學生們帶到了操場。“同學們,請記住自己的位置,接下來我們玩‘解散—集合游戲……”“嗶”一聲哨響打破了課堂的寧靜,學生們瞬間像打開水龍頭的水一樣嘩啦啦地奔向四面八方。他們特別興奮,有的躺在地上滾,有的玩追逐跑,有的玩老鷹抓小雞……熱鬧非凡。此時,我見時機來了,“嗶嗶”集合的哨聲響起,只見學生們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向我身邊匯集,我開心地以為兩路縱隊馬上就能夠排好。可是,鬧騰了半天,原來整齊劃一的兩路縱隊卻失去了蹤影,留下的只是凌亂不堪的像“樹”一樣的“人團”。“人團”里還不停地冒出嘰嘰喳喳的叫聲:“你不是站這里的!”“你是站男生那邊的!”“老師,他搶了我的位置!”當時的我頓時傻了眼,這幫“小屁孩”的位置全亂套了,我該怎么辦?心急如焚的我不由自主地沖他們大聲吼了一句:“安靜,立正!”這一聲大吼立刻把學生們嚇住了,個個目瞪口呆地看著我,好像做了錯事一樣低下了小腦袋。課堂上瞬間變得安安靜靜,可我的心里卻酸溜溜的,填滿的盡是失落。
次日我陪同朋友開車去接他上幼兒園的兒子,小家伙活潑可愛,童心滿滿。“爸爸,爸爸,想知道我們今天的體育課玩什么游戲了嗎?老師當老鷹,哈哈,我們當小雞,可好玩了!”“真的!你被老鷹抓住了嗎?”“當然沒有啦,老鷹一靠近我,我就蹲下,不停地蹲下……”后來,我詢問了一下朋友:“小家伙每次體育課都玩得這么開心嗎?”朋友爽快地回答:“他的體育老師就是一個‘孩子王,整天帶著他們玩,當然開心啦!”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他們和朋友的兒子年齡相仿,“好動、好奇和好玩”是他們共同的天性。不考慮孩子的天性,哪怕是設計再好的課,也無法達成預期的課堂效果。就如我第一次給一年級小朋友上課那樣,不僅課堂效果低下,而且每每想起,都讓我心里充滿著挫敗感。
夜,已深了,萬籟俱寂。可課上的“失敗”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里不斷地回放,一次又一次地刺痛著我那充滿自信的心。這真是一節(jié)失敗的體育課!難道這堂課是我忽視什么了嗎?在反復的自我追問中,忽然想起我那位朋友的話。終于明白了,是我忽視孩子們的天性,課堂的設計脫離了“溫度”。
三、案例反思
沒有根據孩子們的天性和童心來設計教學,可謂是“偽設計”;沒有根據孩子們的個性喜好來挖掘有趣的教學游戲以輔助教學,可謂“偽過程”;沒有用適宜的“溫度”去真誠待之導之,可謂“偽教師”。學生們聽之任之和唯命是從,學習何來快樂的理由,課堂何來宜人的“溫度”,而這宜人的“溫度”本該是“童心、童趣和童樂”。
1.溫度:順應童心
童心是一株稚弱的嫩芽,陽光雨露可以喚來萬紫千紅的春天,同樣,寒雪嚴霜會使它枯萎凋零。朋友的孩子在幼兒園能玩得這么開心,是因為體育教師轉變成為一名童心滿滿的“孩子王”,遵循了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才能實現(xiàn)孩子們在課堂上的愉快玩耍,正是順應童心喚來的“千紅萬紫”的課堂。而筆者,只顧著維護自己心中所謂的“師道之尊嚴”,用條條框框和冷冷冰冰的清規(guī)戒律試圖“控制”著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俗話說得好,“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本節(jié)課,雖然筆者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備課,但是忽略了孩子們的童心。所以,課堂出現(xiàn)了不可控制的嘰嘰喳喳的“那一幕”。
根據兒童的童心和天性,隊列隊形的訓練方式有許多。例如:采用編號排隊——課前準備好貼紙編好號,上課時教師先把學生排好兩路縱隊,并按順序把寫有1、2、3等號碼的貼紙發(fā)給學生,并要求他們記住自己的號碼。學生對自己獨特的貼紙愛不釋手,馬上將自己和號碼“合二為一”,可以貼在頭上、手上或緊握在手中。如此一來,學生既對自己排隊的位置有了歸屬感,還對教學活動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下次集合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
2.溫度:挖掘童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童趣有千千萬萬種”,只要我們課上、課下加以觀察和思考,定能將挖掘出更多孩子們特有的童趣。如果教師將這種有趣的內容和方法加以利用并運用到課堂上,必然使課堂熠熠生輝、生機盎然。
“老鷹抓小雞”本來就是孩子們愛玩的游戲,教師可順勢而為,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把“老鷹抓小雞”游戲發(fā)揚光大。就本節(jié)課達成“記住自己的位置并排好兩路縱隊”的學習目標而言,如果教師能夠將屬于孩子們自己的游戲——“老鷹抓小雞”大膽引進課堂,并進行簡單改造:將兩列縱隊分成若干小組,可以是“5人、8人或10人”一組進行“老鷹抓小雞”游戲,當孩子們能漸漸熟練地玩游戲并較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后,再按照“13人、16人或20人”進行“老鷹抓小雞”游戲。如此一來,孩子們就能簡捷快速地記住自己的位置和“小鄰居”,且“玩”得趣味濃厚,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3.溫度:追求童樂
曾經風靡一時的“快樂體育”,如今“談虎色變”,究其緣由是因為我們片面地理解和追求其表面的熱鬧,而忽視其深層次的內涵。著名教授郭元祥曾極力倡導深度教學,曾嚴肅批評那些“偽課堂”:弄虛作假的教學,不觸及深層與本質;浮光掠影的教學,追求好看,花里胡哨。然眾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筆者所理解的“樂”,就是維護秉持兒童天性,去偽存真,讓課堂回歸原本,讓孩子們幸福地學會學習。只有順應童心,挖掘童趣,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方法,一步一步地激勵和引導學生經過“懂、會、練”之后,才能獲得刻骨銘心的成功體驗和深層次的“樂”。
繼續(xù)采用上面提及的“老鷹抓小雞”游戲進行教學,但筆者會在以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讓“老鷹”和“小雞”分別戴上栩栩如生的頭飾,配上老鷹和小雞的聲音,同時將“小雞”躲開“老鷹”時的跑換成雙腳跳。如此一來,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出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的氛圍也會油然而生,甚至會樂此不疲。
今天的筆者,依舊在朝陽中踏浪、夕暮中挽云,與這幫孩子在課堂中嬉戲玩耍,共享著課堂之“溫度”——童心、童趣、童樂。潛心立德樹人,筆者甘當一名“孩子王”,風雨中和孩子們一同成長,做一名有“溫度”的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