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蕾
一、案例背景: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卻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了破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針對這一現狀,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在小學課堂上,如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垃圾的處理》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下《環境和我們》這一單元的第二課,筆者以垃圾的處理為切入點,設計了討論垃圾危害、設計垃圾處理中心、開展變廢為寶等一系列環保小活動。期望通過這堂課,使學生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把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體現在行動上,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保護環境,從而發揮小學科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在小學教育中全方位滲透德育。
二、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一:討論垃圾危害,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師:前一節課,我們收集了家中一天產生的垃圾,通過計算,發現平均每人每天大約要產生0.8KG的垃圾。
師:有數據顯示,柯橋區僅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就有60噸,這么多的垃圾會運到哪里去?其中一部分就在離我們學校不遠的地方。
師:(ppt出示露天垃圾場的圖片)這是今天早上老師經過育才路的時候發現的,你看,這個大型露天垃圾堆離我們學校僅僅只隔了一條鑒湖路。
師: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的露天堆放非常普遍,不僅我們周邊有,其他地方也有,同學們請看。(ppt出示垃圾隨意堆放的圖片)
師:你有什么想法?
生:垃圾露天的隨意堆放,會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地下水、影響市容、傳播疾病、侵占土地……
師:剛才同學提到垃圾會污染水源土壤,我們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感受。(PPT出示模擬地下水污染的視頻)
師:垃圾簡單的填埋之后,垃圾中的污水就會四處流動,會滲透到土壤中,進而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會把污水中的病菌、毒素擴散到更大范圍,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師:除了同學們剛才講到的垃圾對于環境的各種污染,垃圾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我們來看一段視頻。(PPT出示廢品站垃圾自燃)
師:同學們,你知道為什么會自燃嗎?視頻中提到是化學反應,其實是垃圾腐爛后產生的沼氣,這種氣體非常易燃易爆,如果爆炸的話,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教學設計:
現階段,隨著環保教育的深入,學生的環保意識開始加強。但城區的孩子普遍周邊生活環境較好,他們直接接觸到的環境污染現象較少。同時,日常對學生的環保宣傳教育往往以說教為主,缺少相關的實踐活動,在這種缺少直觀感受的情況下,同學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不強的。
通過收集每戶家庭一天所產生的垃圾,再結合來不及處理的垃圾露天堆放會造成的危害,使學生真實感受到我們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在每個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顆環保的種子。
項目問題“設計并建設一個垃圾處理中心”的提出也就順理成章了,同學們針對處理的方法進行討論分析交流,再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分享。這樣的設計,培養了同學們的創新意識,使全體學生都能親歷探究過程,從而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
教學片段二:實現變廢為寶,培養節約資源意識。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討論了處理垃圾的方法,發現不僅處理起來麻煩,而且成本巨大。怎樣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師:從源頭上來說,我們要少產生垃圾。倡導綠色生活,減少垃圾產生,具體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垃圾分類、撿垃圾、垃圾回收、兩面紙運用……
師:大家的想法都很棒。
師:我們都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每戶家庭中都會有一些物品,經過一次使用后就變為廢品,被當作垃圾丟棄,但其實這些“垃圾”經過我們的巧手,可以再一次發揮他們的價值。請同學們在課后,選擇一些沒用的“廢品”再一次利用,使它們變成“寶貝”,相信在這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大家一定可以收獲更多。
教學設計: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垃圾”不僅美觀,質地也好,是很好的制作材料,“變廢為寶”就是對這類垃圾進行利用和改造,這也是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的一種方法。課后,同學們交上來的作品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有用開心果殼制成的牡丹花;有用雞蛋托制成的桃花朵朵;有用棒冰棍制成的小屋……細心的同學把一些別人認為是垃圾的東西重新整理起來,廢品成了新的材料,就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
在“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經歷垃圾的分類、垃圾的重新使用,不但能收獲“寶貝”,還保護了環境,培養了他們的節約資源意識。
三、教學反思:
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階段,而他們的“價值觀念”來自老師的引導,這使得德育成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滲透,能促進學生德育意識的提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給學生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推動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樹立端正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
小學科學課本中蘊含著極高的德育價值,通過科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模式,將更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垃圾的處理》這一課中,幾個環保小活動,為德育提供了大舞臺,潛移默化的德育往往會比刻意的德育教育效果更好。
(作者單位:紹興柯橋區鑒湖小學)